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磷化镍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其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7 16:18

  本文关键词:磷化镍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其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磷化镍 复合材料 水热法 光催化 光生电荷分离


【摘要】:作为一类具有特殊结构的化合物,过渡金属磷化物在电子学,磁学、光学、陶瓷材料和催化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磷化镍,作为过渡金属磷化物重要的一员,在光学、电学和半导体等方面也表现出独特的性能。它不但是很好的抗腐蚀、抗磨损、抗氧化和防水材料,而且在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和催化材料等方面也有着很可观的用途,特别是作为加氢脱硫脱氮催化剂已经成为了最前沿的研究热点。近年来,磷化镍在光催化领域也逐渐展现出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然而,由于其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效率较低,显著影响了其在光催化领域的应用性能。因此,为了提高其分离效率,增强其表面吸附性能,将磷化镍与其它材料进行复合,制得性能更加优异的复合材料成为科学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本论文采用水热法、化学沉淀法等方法制备了一系列磷化镍复合材料,研究了其形貌、物相和光催化降解性能,并同单体磷化镍作对比,探讨了其光催化降解机理。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Ostwald ripening”的机制,以氯化镍(NiCl2·6H2O)和白磷(P4)作为反应物,在异丙醇和乙二醇(EG)的混合溶剂中,通过一个简单的无模板法成功地合成了Ni2P空心微球。X射线衍射(XRD)、X射线能谱仪(EDX)、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的表征结果显示所制备的产物是六方相的具有空心结构的Ni2P微球。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水溶液的实验表明Ni2P微球具有较好的光催化降解能力,这主要归因于它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其独特的结构。另一方面,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Ni2P空心微球具有高达660 mAh/g初始放电容量,并且在低电流充放电过程中具有非常好的循环稳定性。(2)在较低的温度下,以Ni2P微球为前驱体,乙酸锌和氢氧化钠为原料成功制备出了核/壳结构的Ni2P/ZnO复合材料。经过FE-SEM表征发现ZnO纳米粒子沉积在了Ni2P微球的表面上,有的甚至组装形成了蠕虫状结构。此外,同纯的Ni2P和ZnO相比较,Ni2P/ZnO复合材料表现出了更强的光催化降解活性,这可能归因于其比表面积的增加和光生电子-空穴对的有效分离。(3)通过简易的化学沉淀法合成出了Ni2P/ZnS和Ni2P/CdS复合材料。所获得的产物用XRD、EDX和FE-SEM进行了表征分析。最后通过降解亚甲基蓝来测试两者的光催化性能,并将其进行了对比分析和探讨。结果发现Ni2P/CdS具有比Ni2P/ZnS更好的光催化活性。(4)以Ni2P微球为前驱体,用FeCl3·6H2O和CH3COONa·3H2O作为反应物,通过水热法在乙二醇溶剂中制备出了Ni2P/Fe3O4复合材料。对产物表征发现所制备的Ni2P/Fe3O4复合材料是由六方相的Ni2P微球和附着在Ni2P微球表面的立方相Fe304纳米粒子构成。该Ni2P/Fe3O4复合材料具有很好的光催化性能和易分离循环性能。
【关键词】:磷化镍 复合材料 水热法 光催化 光生电荷分离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B332;O643.3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1 绪论11-24
  • 1.1 引言11
  • 1.2 光催化技术11-19
  • 1.2.1 光催化原理11-13
  • 1.2.2 半导体光催化性能的改性13-16
  • 1.2.3 光催化技术的应用前景16-19
  • 1.3 过渡金属磷化物以及磷化镍19-21
  • 1.3.1 过渡金属磷化物的制备19-20
  • 1.3.2 过渡金属磷化物的性质及其应用20-21
  • 1.4 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21-22
  •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22-24
  • 2 无模板法合成磷化镍空心微球及其光催化性能和电化学性能24-32
  • 2.1 引言24-25
  • 2.2 实验部分25-26
  • 2.2.1 实验试剂25
  • 2.2.2 实验步骤25
  • 2.2.3 产物表征25-26
  • 2.2.4 光催化性能测试26
  • 2.2.5 电化学性能测试26
  • 2.3 结果与讨论26-31
  • 2.3.1 产物的物相分析26-27
  • 2.3.2 产物的形貌分析27
  • 2.3.3 氮气脱附吸附测试27-28
  • 2.3.4 Ni_2P空心球的形成机理28-29
  • 2.3.5 Ni_2P空心球的光催化性能29-30
  • 2.3.6 Ni_2P空心球的电化学性能30-31
  • 2.4 本章小结31-32
  • 3 Ni_2P/ZnO复合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32-41
  • 3.1 引言32-33
  • 3.2 实验部分33-34
  • 3.2.1 实验试剂33
  • 3.2.2 实验步骤33
  • 3.2.3 产物表征33-34
  • 3.2.4 光催化性能测试34
  • 3.3 结果与讨论34-40
  • 3.3.1 产物的物相分析34
  • 3.3.2 产物的形貌分析34-35
  • 3.3.3 乙酸锌(ZAD)含量对产品形貌的影响35-37
  • 3.3.4 Ni_2P/ZnO复合材料的形成机理37
  • 3.3.5 Ni_2P/ZnO光催化性能测试37-40
  • 3.4 本章小结40-41
  • 4 Ni_2P/ZnS和Ni_2P/CdS复合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41-48
  • 4.1 引言41-42
  • 4.2 实验部分42-43
  • 4.2.1 实验试剂42
  • 4.2.2 实验步骤42
  • 4.2.3 产物表征42
  • 4.2.4 光催化性能测试42-43
  • 4.3 结果与讨论43-47
  • 4.3.1 产物的物相分析43-44
  • 4.3.2 产物的形貌分析44
  • 4.3.3 Ni_2P/ZnS和Ni_2P/CdS复合材料的形成机理44-45
  • 4.3.4 Ni_2P/ZnS和Ni_2P/CdS复合材料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45-46
  • 4.3.5 Ni_2P/ZnS和Ni_2P/CdS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测试46-47
  • 4.4 本章小结47-48
  • 5 水热法合成Ni_2P/Fe_3O_4复合材料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48-56
  • 5.1 引言48
  • 5.2 实验部分48-50
  • 5.2.1 实验试剂48-49
  • 5.2.2 实验步骤49
  • 5.2.3 产物表征49
  • 5.2.4 光催化性能测试49-50
  • 5.3 结果与讨论50-55
  • 5.3.1 产物的物相分析50-51
  • 5.3.2 产物的形貌分析51-52
  • 5.3.3 Ni_2P/Fe_3O_4复合材料的形成机理52-53
  • 5.3.4 Ni_2P/Fe_3O_4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53-55
  • 5.4 本章小结55-56
  • 6 结论、展望及创新点56-57
  • 6.1 结论与展望56
  • 6.2 创新点56-57
  • 致谢57-59
  • 参考文献59-7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75-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威;;水热法加工灰重石[J];无机盐工业;1984年08期

2 詹文豹;;水热法生产氧化锆系超微粒[J];稀土信息;1992年08期

3 施尔畏,仲维卓,华素坤,路治平,赵天德,栾怀顺;水热法紫色水晶的生长[J];硅酸盐学报;1993年04期

4 施尔畏,夏长泰,王步国,仲维卓;水热法的应用与发展[J];无机材料学报;1996年02期

5 沈才卿;;山东蓝宝石颜色成因解说及改色方法探讨——兼谈高温高层厌水热法改色试验[J];中国宝玉石;1993年02期

6 温立哲,邓淑华,黄慧民,周立清;水热法制备氧化锆微粉的进展[J];无机盐工业;2003年02期

7 王海龙;徐中慧;吴丹丹;谭钦文;谢羽佳;李春林;;粉煤灰两步水热法制备人工沸石[J];化工环保;2013年03期

8 章元济;用水热法自明矾石制造硫酸钾[J];化学世界;1956年08期

9 苏威;;水热法处理铬矿生产铬盐[J];无机盐工业;1984年01期

10 马剑华;毛铭华;;水热法制备超细氧化锆粉末的研究[J];化工冶金;199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士成;陈炳辰;韩跃新;;水热法制备陶瓷粉[A];第六届全国粉体工程学术大会暨2000年全国粉体设备-技术-产品交流会会议文集[C];2000年

2 雷霆;罗凤兰;薄新维;夏世华;;水热法制备纳米热敏材料研究[A];四川省电子学会传感技术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水热法制备系列纳米级铈锆基稀土复合氧化物固溶体粉体[A];广东省材料研究学会部分单位会员成果汇编[C];2005年

4 邓宏;姜斌;曾娟;李阳;王恩信;;水热法在陶瓷粉体制备中的应用研究[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郑雅杰;符丽纯;;添加剂对水热法制备超细氧化铁的影响[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6)[C];2007年

6 汪海峰;张莉;王志成;;低温水热法制备多铁性材料铁酸铋[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中国航空发展——2013首届中国航空科学技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7 赵青;杨阳;孙永欣;王绍钢;刘力;常爱民;;低温微波水热法制备氧化钇稳定氧化锆[A];第十届全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黄敏文;苑星海;李勇;;水热法镱、铥共掺纳米上转换材料的制备[A];第11届全国发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王恩过;丘小玲;;微波水热法制备的YVO_4:Eu~(3+)材料的发光性能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微波能应用学术会议”暨“2009年微波创造美的生活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叶晓云;周钰明;陈景;孙艳青;王志强;;不同形貌ZnO的水热法制备与表征[A];2007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左永刚;水热法降低医疗废物焚烧飞灰毒性实现新应用[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0年

2 廖欣 蒋卉;桂林矿地院聘请院士为高级顾问[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盛英卓;水热法制备水溶性碳点及其荧光性能与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冯晓婷;用于LED的单一基质碳量子点荧光粉的合成与发光性能[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3 张凤荣;层状双氢氧化物基吸附剂制备及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潘清涛;纳米材料的水热法制备与表征[D];兰州大学;2009年

5 刘义;水热法制备铋铁系化合物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6 王明军;氧化锌/二氧化钛纳米材料的水热法制备、表征及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D];武汉大学;2011年

7 顾江江;新型高性能氮掺杂碳点的设计、制备与应用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8 董祥;纯钛水热法制备低维纳米结构TiO_2及其光电化学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9 刘宝;氧化锌纳米晶的水热法制备及其掺杂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金东日;γ-氧化铝和尖晶石型偏铝酸锌纳米结构的离子液体辅助水热法可控合成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培奎;微波水热法制备BiFeO_3粉体及其陶瓷多铁性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2 李冬菊;水热法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应用性能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3 高彤;铁酸铋的合成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的研究[D];中国计量学院;2015年

4 余泓颖;微波水热法制备纳米ZnO及其光催化性能和对小球藻毒性的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5年

5 傅重源;二硫化钼纳米结构制备和表征研究[D];中国计量学院;2015年

6 曹慧霞;TiO_2浆料的制备及其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7 冯贵凡;钛基体表面水热法调控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涂层的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6年

8 丁会云;水热法制备ZnO纳米棒工艺的优化[D];兰州理工大学;2016年

9 王玉柱;氧化锌纳米棒的制备及其阻变特性研究[D];福州大学;2014年

10 吾布力卡斯木·喀迪尔;铁氧体粉体及薄膜的制备及物性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5544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5544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0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