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型参数对模内自增强共注成型单聚合物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成型参数对模内自增强共注成型单聚合物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注塑成型 单聚合物复合材料 聚丙烯 抗拉强度 微观结构
【摘要】:随着高分子材料科学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聚合物材料在当今的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各种新型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不断涌现。其中单聚合物复合材料在80年代被提出,单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基体与增强体为同一种或同一族聚合物,它解决了普通聚合物复合材料多相之间相容性差的问题,并且可直接循环利用。在国内外学者的不断努力下,单聚合物复合材料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研究中也面临着多种难题,如聚合物纤维在成型过程中熔融失效和材料性能不易控制等问题。本文针对以上两方面,提出一种“模内自增强共注复合成型”的单聚合物复合材料制备方法,通过使用相应的成型模具和成型工艺,成功实现了不同结构单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对其性能的控制。本文以聚丙烯(PP)为原材料制备单聚合物复合材料,通过抗拉强度对比发现,三种具有不同增强体尺寸的单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均高于一次成型的普通聚合物材料,并且材料中增强体数目越多抗拉强度越高。与普通材料相比,成型后的单聚合物复合材料可能因收缩造成弯曲或表面存在收缩痕,拉伸断裂过程与普通材料也不同,表现出多种断裂状态,但拉伸过程曲线表现出与普通材料相同的变形过程。通过研究熔体温度、模具温度和注射速度对单聚合物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发现,在其他成型工艺参数不变的条件下,注射速度或熔体温度越高,单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越低;模具温度的影响没有表现出规律性,但抗拉强度较高的单聚合物复合材料通常出现在较低的模具温度条件下。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三种工艺参数的影响程度不同,熔体温度的影响最为明显,其次为模具温度,注射速度影响程度最小。聚合物材料的力学性能与其分子结构和结晶状态等微观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的分析结果显示,抗拉强度最高的单聚合物复合材料,因成型温度低,在基体和增强体的界面处未能形成良好的结合状态,甚至出现了增强体与基体剥离的现象;而抗拉强度低的试件因成型温度高,两部分融合状态良好。偏光结果显示成型工艺参数对增强体的表皮层厚度有着明显的影响,注射速度和熔体温度的提高均会使增强体表层厚度减小,球晶区域面积增大;模具温度的影响没有明显规律性。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单聚合物复合材料与普通材料的最强衍射峰分别在α晶晶面和β晶晶面;抗拉强度越高的单聚合物复合材料其α晶的结晶程度也越高,晶体的择优取向也越强烈;对三种增强体尺寸的单聚合物复合材料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三种单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最强峰均在a晶晶面,并且随着增强体数目的增多,材料的结晶度也越高。
【关键词】:注塑成型 单聚合物复合材料 聚丙烯 抗拉强度 微观结构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B33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7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9-10
- 1.1.1 课题研究背景9-10
- 1.1.2 课题研究意义10
- 1.2 单聚合物复合材料国内外研究现状10-14
- 1.3 聚合物注射自增强研究现状14-15
-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5-17
- 2 单聚合物复合材料模内自增强共注成型方法17-26
- 2.1 成型方法17-18
- 2.2 成型设备18-24
- 2.3.1 成型模具18-22
- 2.3.2 注塑机及配套设备22-24
- 2.3.3 实验材料24
- 2.3 成型工艺24-25
- 2.4 本章小结25-26
- 3 单聚合物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分析26-48
- 3.1 实验方案26-32
- 3.1.1 实验装置与设备26-28
- 3.1.2 实验内容28-32
- 3.2 单聚合物复合材料与普通材料对比32-38
- 3.2.1 外貌轮廓对比32-33
- 3.2.2 拉伸性能对比33-38
- 3.3 单聚合物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结果与分析38-42
- 3.3.1 熔体温度对单聚合物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38-39
- 3.3.2 模具温度对单聚合物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39-41
- 3.3.3 注射速度对单聚合物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41-42
- 3.4 不同增强体结构尺寸对单聚合物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42-46
- 3.4.1 不同结构单聚合物复合材料对比42-44
- 3.4.2 熔体温度对不同结构单聚合物复合材料抗拉强度的影响44-45
- 3.4.3 注射速度对不同结构单聚合物复合材料抗拉强度的影响45-46
- 3.5 本章小结46-48
- 4 单聚合物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分析48-71
- 4.1 分析方法与实验设备48-53
- 4.1.1 分析方法48-51
- 4.1.2 实验设备51-53
- 4.2 单聚合物复合材料偏光分析53-63
- 4.2.1 单聚合物复合材料偏光对比53-56
- 4.2.2 增强体不同部位结晶区域面积差异56-57
- 4.2.3 工艺参数对增强体结晶区域面积的影响57-63
- 4.3 单聚合物复合材料扫描电镜分析63-65
- 4.4 单聚合物复合材料X射线衍射分析65-70
- 4.4.1 不同工艺条件下单聚合物复合材料X射线衍射分析65-68
- 4.4.2 不同结构的单聚合物复合材料X射线衍射分析68-70
- 4.5 本章小结70-71
- 结论71-73
- 参考文献73-7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76-77
- 致谢77-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新型聚合物复合材料托盘[J];硅酸盐通报;2007年04期
2 李福强;陈福林;岑兰;陈慧雪;;天然短纤维/聚合物复合材料研究进展[J];塑料科技;2009年09期
3 史博;梁亮;;聚合物复合材料教学浅析[J];广东化工;2010年07期
4 武秀阁;芳香族聚合物复合材料[J];纺织特品技术;1984年Z1期
5 信华;;西方诸国聚合物复合材料的产销现状及前景[J];国外塑料;1990年04期
6 信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聚合物复合材料生产和消费的现状及前景[J];材料导报;1991年02期
7 薛群基,阎逢元;聚合物复合材料中填料的摩擦学作用[J];中国科学基金;2000年04期
8 王克俭,周持兴;大振幅剪切振动下聚合物复合材料的非线性动力学[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1年06期
9 李侃社,王琪;聚合物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研究[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2年04期
10 何春霞;聚合物复合材料摩擦学研究进展[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崇林;袁才登;王勇强;李莹;董霞;;辐射改性三维编织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研究[A];天津市核学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5年
2 白松浩;;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摩擦学研究进展[A];第二届全国工业摩擦学大会暨第七届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何春霞;;聚合物复合材料摩擦学研究进展[A];第七届全国摩擦学大会论文集(二)[C];2002年
4 白松浩;;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摩擦学研究进展[A];第二届全国工业摩擦学大会暨第七届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英哲;杜金红;赫秀娟;童昕;成会明;;纳米碳管/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6 郑伟;胡信国;张翠芬;;高能量密度硫/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上集)[C];2005年
7 魏征;董爱梅;姚建;;聚苯乙烯-层状有机/无机复合氧化硅聚合物复合材料[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3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8 李海红;高原;;二硫化钼填充高岭土基矿物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9 冯炎聪;宁南英;邹华;密建国;田明;张立群;;分子动力学模拟纳米颗粒的分散对聚合物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的影响[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B:高分子理论、计算与模拟[C];2013年
10 邓建国;;耐高温高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9年版)[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秀兰;瓦克皮革聚合物复合材料获奖[N];中国化工报;2011年
2 北京理工大学化工与环境学院 王建;轻质、易回收的复合材料[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毛倩超;注塑制备聚丙烯和聚乙烯单聚合物复合材料[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郑春明;多孔无机/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在制糖工业的中试应用[D];南开大学;2009年
3 文风;金属/聚合物复合材料的腐蚀行为和金属离子扩散动力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宗超;β-环糊精模板法制备二硫化钼/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2 叶舣;纳米颗粒/聚合物复合材料表面润湿行为理论与实验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
3 谢凝钰;碳纳米管/聚合物复合材料导电特性的研究[D];南华大学;2016年
4 王龙飞;成型参数对模内自增强共注成型单聚合物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5 杨磊;单聚合物复合材料模内自增强成型特性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6 张永莉;沸石/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其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7 李晴媛;无卤阻燃苯乙烯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和阻燃性能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09年
8 王遂;聚乙烯单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注射成型工艺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9 张楠楠;官能化倍半硅氧烷的制备及其在聚合物复合材料中的应用[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10 牛贵平;稀土配合物掺杂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5572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557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