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性金纳米团簇:一种新型近红外荧光探针
本文关键词:手性金纳米团簇:一种新型近红外荧光探针
【摘要】:近红外荧光成像具有低背景荧光干扰、强组织穿透力和对生物机体无光损伤等优点,因此发展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量子产率高、化学及光稳定性好的水溶性长波段近红外荧光探针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与有机近红外荧光染料相比,无机纳米近红外荧光探针因其具有较高的摩尔消光吸光系数和荧光量子产率、抗光漂白能力强、发射光谱集中且可调等特点而备受重视.采用N-异丁酰基-L(D)-半胱氨酸(N-isobutyryl-L(D)-cysteine,L(D)-NIBC)手性对映异构体作为还原剂和稳定剂一步法直接制备得到两种平均粒径小于2 nm的水溶性手性金纳米团簇(L-NIBC-Au NCs和D-NIBC-Au NCs).CD光谱显示二者在230~360 nm波段的圆二色性完美对称,荧光光谱显示二者均在900~1000 nm的近红外波段具有较强的荧光发射峰,且二者的荧光量子产率分别达到6.9%(L-NIBC-Au NCs)和8.2%(D-NIBC-Au NCs),细胞毒性实验表明这两种手性金纳米团簇均无细胞毒性.上述结果表明两种手性金纳米团簇不仅符合成为近红外荧光探针的基本要求,而且还具有不对称光学活性和潜在的手性识别能力等独特性质.手性金纳米团簇具有成为一类全新的近红外荧光探针的潜力,为将来实现对特定分子通过手性识别来进行体内近红外荧光示踪和成像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作者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学院;
【关键词】: 金纳米团簇 近红外 荧光探针 手性
【基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No.513253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s.51533007,51521001)资助~~
【分类号】:TB383.1;O657.3
【正文快照】: Received January 19,2016;published April 1,2016.Supporting information for this article is available free of charge via the Internet at http://sioc-journal.cn.Project supported by China National Funds for Distinguished Young Scientists(Grant No.5132530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唐友云;罗春花;吴朝阳;沈国励;俞汝勤;;一种新型Zn~(2+)近红外荧光探针的研究[J];化学学报;2007年13期
2 吕丰;李艳周;武莉;刘天军;;用于肿瘤成像的半乳糖/酞菁近红外荧光探针[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1年05期
3 胡敏;张镇西;沈国励;刘娅莉;;近红外荧光探针天青A检测DNA[J];分析化学;2007年06期
4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罗圣霖;史春梦;;多功能近红外荧光探针的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2 王可铮;申宝忠;王凯;王丹;黄涛;李伟华;李仁飞;张同;;EGFR靶向性近红外荧光探针的制备及活体成像[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曹月婵;尹兆益;宋志国;赵宗彦;周大成;邱建备;;Nd~(3+)-Yb~(3+)共掺LaPO_4近红外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光谱分析[A];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首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黄辉;徐克花;陈蓁蓁;唐波;;用于检测细胞内锌离子的近红外荧光探针成像分析[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克花;用于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检测的远可见、近红外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超;近红外荧光探针IR-780碘化物用于干细胞标记和在体成像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崔丽娟;用于细胞内与生命相关金属离子检测的新型荧光探针的研究与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武;几类近红外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其应用[D];苏州大学;2015年
3 何绪军;糖修饰卟啉和酞菁类近红外荧光分子探针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4 张健;新型羧基BODIPY及基于BODIPY的近红外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与应用[D];河南大学;2013年
5 吕建政;细胞内小分子巯基化合物检测的近红外荧光探针[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6 刘慧;汞离子近红外荧光探针的合成、表征与应用[D];天津科技大学;2014年
7 胡冲;两例亚细胞器定位性近红外荧光探针[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8 岳熠;基于BODIPY的Fe~(3+),,Cu~(2+)近红外荧光探针及BODIPY偶联体的设计与合成[D];河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5623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562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