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碳纳米管包裹的硅纳米线复合结构的热稳定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7 10:17

  本文关键词:碳纳米管包裹的硅纳米线复合结构的热稳定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分子动力学模拟 单壁碳纳米管 硅纳米线 热稳定性


【摘要】:采用经典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一定直径[111]晶向的硅纳米线填充不同扶手椅型单壁碳纳米管复合结构的加热过程,通过可视化和能量分析的方法判断复合结构中硅纳米线和碳纳米管的热稳定性.通过讨论碳纳米管的空间限制作用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关系,对碳纳米管和硅纳米线的热稳定性变化进行初步解释.研究发现碳纳米管中硅纳米线的热稳定性和碳纳米管的直径关系密切:当管径较小时,硅纳米线的热稳定性有所提高,当管径增大到一定大小时,硅纳米线的热稳定性会突然显著地下降,直到硅纳米线与管壁不存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硅纳米线的热稳定性才会恢复.而硅纳米线填充到碳纳米管中对碳纳米管的热稳定性有着明显的降低作用.
【作者单位】: 贵州大学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新型光电子材料与技术研究所;
【关键词】分子动力学模拟 单壁碳纳米管 硅纳米线 热稳定性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61264004) 贵州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批准号:黔科合外G字[2012]7004) 贵州省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项目(批准号:黔科合人才[2015]4015) 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黔科合J字[2013]2119)资助的课题~~
【分类号】:TB383.1;TB33
【正文快照】: 防止纳米线被氧化和控制纳米线的直径[17,18].另1引言外,硅纳米线(Si NW)由于尺寸效应、边界效应和表面效应表现出独特的量子限制效应和电子传输自从富勒烯和碳纳米管(CNT)被发现后,这效应等,在微电子器件的应用上有非常重要的地类具有优美结构的纳米材料给世界带来层出不穷位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山西煤化所碳化硅纳米线研究取得新进展[J];人工晶体学报;2009年S1期

2 龚文莉;万丽娟;张健;;图形化硅纳米线阵列的制备[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09年06期

3 吴军;杨文彬;何方方;周元林;董发勤;;无电金属沉积法硅纳米线阵列的制备研究[J];功能材料;2011年02期

4 郑红梅;顾家祯;袁志山;;硅纳米线研究进展概述[J];广州化工;2012年08期

5 蒋玉荣;秦瑞平;蔡方敏;杨海刚;马恒;常方高;;硅纳米线阵列的制备及光伏性能[J];硅酸盐学报;2013年01期

6 高尚鹏,袁俊,罗俊,朱静;单根硅纳米线等离子激发色散关系的测量[J];电子显微学报;2002年05期

7 唐元洪,裴立宅;掺杂硅纳米线的光电特性[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4年S1期

8 曾湘波,廖显伯,王博,刁宏伟,戴松涛,向贤碧,常秀兰,徐艳月,胡志华,郝会颖,孔光临;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实现硅纳米线掺硼[J];物理学报;2004年12期

9 陈扬文;江素华;刘丽蓓;邵丙铣;顾志光;戎瑞芬;汪荣昌;;适用于纳米电子器件的超长硅纳米线合成[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08年06期

10 李甲林;唐元洪;李小祥;李晓川;;硅纳米线的发光性能研究及其应用前景[J];人工晶体学报;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英杰;奚中和;薛增泉;俞大鹏;;用催化剂控制硅纳米线直径的研究[A];中国真空学会五届三次理事会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杜伟强;黄陟峰;;硅纳米线阵列的制备和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穆丽璇;师文生;;基于硅纳米线的荧光化学逻辑开关[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4 裴立宅;唐元洪;陈扬文;郭池;张勇;;硅纳米线的表征、性能及应用[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04年

5 刘文平;宋达;李铁;李昕欣;王跃林;;集成硅纳米线制造技术及其电学性质研究[A];中国微米、纳米技术第七届学术会年会论文集(一)[C];2005年

6 高尚鹏;袁俊;罗俊;朱静;;单根硅纳米线等离子激发色散关系的测量[A];第十二届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2年

7 黄陟峰;;多孔硅纳米线的制备及性能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3分会:纳米材料合成与组装[C];2014年

8 赵建国;郭永;张素芳;王海青;;化学气相反应制备碳化硅纳米线[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6)[C];2007年

9 王峰;靳国强;郭向云;;氮化硅纳米线的合成与表征[A];纳米材料与技术应用进展——第四届全国纳米材料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李晨;辜驰;刘增涛;宓锦校;杨勇;;单晶硅纳米线的催化气相合成和结构表征[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下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仁勤;外场作用下硅纳米线的能带结构及其作为光解水催化剂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1年

2 万丽娟;硅纳米线阵列的制备及其在生化传感器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穆丽璇;基于硅纳米线的光响应化学传感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理化技术研究所);2008年

4 朱美光;硅纳米线阵列的光谱特性与电学特性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志亮;硅纳米线电、磁和热性能研究及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白帆;硅纳米线阵列的可控制备及新型异质结太阳电池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7 王志浩;单晶氮化硅纳米线的合成制备、可控掺杂与光致发光性能[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8 董传鼎;钴团簇,金团簇和硅纳米线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9 申小娟;基于硅纳米线阵列的有机/无机杂化光伏电池的制备及性能表征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10 熊祖周;硅纳米线基复合结构的构筑及其光催化水分解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静;金属催化化学腐蚀法制备硅纳米线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2 张文文;一维硅纳米结构的形貌调控及相关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3 龚文莉;硅纳米线的制备及其在传感器应用方面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孙天玲;硅纳米线及晶体硅选择性扩散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汪彬;湿法化学刻蚀法制备硅纳米线[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辉辉;低掺杂硅纳米线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7 周阳;化学刻蚀法制备硅纳米线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回士超;金属修饰硅纳米线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艳丽;温度和光照对硅纳米线制备及其电学性能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胡慧;高纯度硅纳米线的制备及其应用[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809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5809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5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