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形多孔碳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球形多孔碳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球形多孔碳 介孔 空心结构 氮掺杂 吸附性能 电化学性能
【摘要】:开发新型吸附材料和储能材料,对治理水体污染和解决能源短缺问题具有重大意义。球形多孔碳材料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开放的孔结构、可调节的直径和表面化学性质等特点,可应用于吸附和能量储存等诸多现代科学领域。因此,本论文从球形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入手,分别制备出不同性质球形多孔碳材料,并研究其在吸附和储能方面的应用性能。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以六次甲基四胺和间苯二酚为碳源,正硅酸乙酯为无机物前驱体,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嵌段共聚物F127为共模板剂,通过水热合成的方法成功制备出直径在80~170 nm之间可调节的双介孔碳球。所制备介孔碳球最大比表面、孔容分别为1481 m~2/g、2.55 cm~3/g;相应介孔孔径分别为4.1 nm和24.1 nm。该碳球对水溶液中染料大分子甲基橙、碱性品红、亚甲基蓝有良好的吸附效果。实验中结合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模型对碳球吸附行为进行研究,全面分析了其作为工业吸附剂的可行性。2)提出“溶解-捕获”方法制备空心介孔碳球。首先以聚苯乙烯球为内核模板和碳源,在其表面均匀包覆介孔二氧化硅;然后利用四氢呋喃溶解聚苯乙烯,介孔二氧化硅捕获聚苯乙烯的过程形成空心结构;最后经交联化、碳化和去除二氧化硅过程,制备出介孔孔径均一且单分散存在的空心介孔碳球。实验发现,该方法可通过改变聚苯乙烯球的直径对空心介孔碳球的空腔大小进行精确调控。苯酚吸附性能测试表明,具有中空结构和丰富介孔的空心介孔碳球对苯酚分子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3)以“溶解-捕获”方法为理论基础,采用两种含氮基团的高分子聚合物(聚丙烯腈纳米球、聚苯乙烯/聚丙烯腈复合纳米球)作为氮前驱体,成功制备氮掺杂空心介孔球形碳胶囊和氮掺杂空心介孔碳球两种结构相似的氮掺杂空心球形碳材料。实验结果表明,这些碳材料具有均一的介孔孔径、较高的比表面积和氮含量。系统研究了这两种材料的电化学相关性质,为它们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基础性数据。
【关键词】:球形多孔碳 介孔 空心结构 氮掺杂 吸附性能 电化学性能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Q127.11;TB383.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1章 绪论10-22
- 1.1 多孔碳材料10-12
- 1.1.1 定义及分类10-11
- 1.1.2 功能化11
- 1.1.3 形貌11-12
- 1.2 球形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12-16
- 1.2.1 硬模板法12-13
- 1.2.2 软模板法13-14
- 1.2.3 聚合物微球热解法14-15
- 1.2.4 改进St(?)ber法15
- 1.2.5 化学气相沉积法15-16
- 1.2.6 其他方法16
- 1.3 球形多孔碳材料的应用16-19
- 1.3.1 吸附16-17
- 1.3.2 超级电容器17-19
- 1.3.3 其他领域19
-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19-22
- 第2章 实验设备、表征技术及性能评价测试方法22-28
- 2.1 实验试剂22-23
- 2.2 实验设备23
- 2.3 材料分析表征23-24
- 2.3.1 扫描电子显微镜24
- 2.3.2 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24
- 2.3.3 氮气物理等温吸附/脱附24
- 2.3.4 X射线光电子能谱24
- 2.3.5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24
- 2.3.6 热重分析24
- 2.4 材料性能评价测试方法24-28
- 2.4.1 染料大分子吸附性能评价24-25
- 2.4.2 水相有机污染物苯酚吸附性能评价25-26
- 2.4.3 电化学性能评价26-28
- 第3章 介孔碳球的制备及其染料吸附性能研究28-42
- 3.1 引言28-29
- 3.2 实验部分29
- 3.2.1 制备介孔碳球29
- 3.2.3 染料大分子的吸附性能评价29
- 3.3 结果与讨论29-40
- 3.3.1 介孔碳球的表征与分析29-34
- 3.3.2 介孔碳球对染料大分子吸附性能研究34-40
- 3.4 本章小结40-42
- 第4章 空心介孔碳球的制备及其苯酚吸附性能研究42-52
- 4.1 引言42
- 4.2 实验部分42-44
- 4.2.1 制备聚苯乙烯球模板42-43
- 4.2.2 制备介孔SiO_2-PS复合球和介孔SiO_2-PS-HNs空心复合球43
- 4.2.3 超交联化、碳化、除硅43-44
- 4.2.4 苯酚的吸附性能评价44
- 4.3 结果与讨论44-50
- 4.3.1 空心介孔碳球的表征与分析44-47
- 4.3.2 空心介孔碳球对苯酚分子吸附性能研究47-50
- 4.4 本章小结50-52
- 第5章 氮掺杂空心球形介孔碳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52-66
- 5.1 引言52-53
- 5.2 实验部分53-54
- 5.2.1 制备氮掺杂空心介孔球形碳胶囊53-54
- 5.2.2 制备氮掺杂中空介孔碳球54
- 5.2.3 材料电化学性能评价54
- 5.3 结果与讨论54-65
- 5.3.1 氮掺杂空心介孔球形碳胶囊的表征与分析54-58
- 5.3.2 氮掺杂空心介孔球形碳胶囊电化学性能58-61
- 5.3.3 氮掺杂空心介孔碳球的表征与分析61-63
- 5.3.4 氮掺杂空心介孔碳球电化学测试63-65
- 5.4 本章小结65-66
- 结论66-68
- 参考文献68-7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76-78
- 致谢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梦奇;司马义·努尔拉;米红宇;;基于多孔碳材料对重金属离子吸附性能的研究进展[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02期
2 孟宪斌;高秋明;;由含铝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制备的多孔碳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4年08期
3 王艳香,谭寿洪,江东亮;液相聚合相分离技术制备孔径可控的多孔碳的研究[J];无机材料学报;2004年01期
4 王焕磊;高秋明;;多孔碳材料的模板法制备、活化处理及储能应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1年03期
5 宋云峰;王先友;白艳松;王灏;胡本安;舒洪波;杨秀康;易兰花;鞠博伟;张小艳;;锂空气电池空气电极层次多孔碳的制备及其性能(英文)[J];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13年12期
6 王毅,高德淑,李朝辉,蒋晶,苏光耀;离子液体在多孔碳电极上的电化学性能[J];化学研究;2005年02期
7 陈邵湘;张歆;;聚酰亚胺多孔碳膜的制备及其表征和应用[J];化学研究;2010年01期
8 李红芳;席红安;王若钉;;模板法制备多孔碳材料的研究[J];材料导报;2005年12期
9 王先友;宋云峰;白艳松;江兰兰;舒洪波;杨秀康;王灏;赵青蓝;易兰花;;金属骨架有机多孔碳的制备及其在锂空气电池中的应用[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4年01期
10 李光;;多孔碳纤维的低成本制备及其作为高效吸波剂的应用研究[J];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杜振宇;马馨蕊;刘振;阎子峰;;氮掺杂多孔碳的制备及CO_2吸附性能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13年
2 杜振宇;张世玲;刘振;阎子峰;;糠脲树脂基氮掺杂多孔碳材料的制备及其CO_2吸附性能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会议论文集[C];2013年
3 陈爱兵;于奕峰;;离子液体为碳源掺杂多孔碳材料的制备[A];第十四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13年
4 陈爱兵;于奕峰;;离子液体为碳源掺杂多孔碳材料的制备[A];第十七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会议论文集[C];2013年
5 张小艳;王先友;汪形艳;粟劲苍;江兰兰;吴昊;吴春;;表面活性剂浓度对多维结构多孔碳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A];第29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李艳强;贲腾;裘式纶;;碳化多孔芳香骨架用于吸收二氧化碳[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马晓玉;多孔碳材料的设计制备与吸附性能[D];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
2 王安苗;多孔碳材料的制备及在储氢、储电和催化中的应用[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刘振宇;新型多孔碳材料的合成与应用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秀丽;氯化锌活化法制备多孔碳材料及其性能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2 王骏文;多孔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CO_2气体吸附分离方面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3 曹雪萍;ZIF-8复合材料基氮掺杂多孔碳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6年
4 柳蒂;新型多孔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催化方面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5 任霜;多孔碳纳米材料电化学生物传感性能研究[D];河北大学;2016年
6 李月彤;球形多孔碳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6年
7 钟西站;新型多孔碳固载金属酞菁催化剂的制备及在镁空气电池的应用[D];山东理工大学;2015年
8 夏玉明;分级多孔碳及其复合物结构调控与电化学性能[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9 李一伟;多孔碳纤维的制备表征及其作为吸波剂的应用研究[D];东华大学;2014年
10 许巧丽;废旧棉织物制备多孔碳材料及其对染料的吸附动力学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266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626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