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聚酰胺6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6-07-10 02:03

  本文关键词:聚酰胺6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河南大学》 2014年

聚酰胺6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徐启杰  

【摘要】:在聚酰胺6聚合反应过程中,直接将纳米材料均匀分散在反应体系中,制备了聚酰胺6基纳米复合材料,并研究纳米材料对聚酰胺6性能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利用两种硅烷偶联剂修饰的纳米SiO2作为填料,制备了聚酰胺6/SiO2纳米复合材料,并研究了纳米SiO2表面的功能基团对聚酰胺6性能的影响;以高浓度纳米SiO2母料作为填料,制备了聚酰胺6/SiO2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纳米SiO2与聚酰胺6的相容性和界面强度;以纳米铜线为填料得到了聚酰胺6/铜线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纳米铜线对聚酰胺6性能的影响;以氧化铜为填料,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酰胺6/铜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纳米铜对聚酰胺6力学性能、抗磨减摩性能的影响。 研究了纳米SiO2对聚酰胺6性能的影响,发现含有胺基的可反应型纳米SiO2有利于提高聚酰胺6/SiO2纳米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并且,纳米SiO2与聚酰胺6间形成很强的界面效应;而含有烷基碳链的纳米SiO2,由于不能与聚酰胺6分子间形成化学键接作用,因而不能形成强的界面效应,对聚酰胺6材料机械性能的改善效果较不明显。另外,在探讨同时含有氨基和烷基碳链的纳米SiO2对聚酰胺6基体材料性能的影响时,发现随着表面氨基和烷基碳链比例的增加,纳米复合材料的机械强度明显提高。显然,不同表面改性纳米SiO2的加入对材料力学性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主要是因为纳米SiO2表面的氨基基团能够参与聚酰胺6的聚合过程,与聚酰胺6端羧基形成化学键,并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一种基于共价键和氢键连接的柔性界面层;而烷基碳链与聚酰胺6分子链之间仅仅是通过少量氢键和分子链段的相互缠绕作用结合,这种弱的相互作用的界面层对于提高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的效果较小。通过对比纳米SiO2表面的氨基和烷基碳链与聚酰胺6分子链段之间形成的界面层不同,分析两种不同比例的硅烷偶联剂修饰的纳米SiO2对聚酰胺6/SiO2纳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为了提高纳米SiO2在基体材料中的分散性,并减少纳米SiO2粉体对制备过程造成的粉尘污染,制备了高浓度(20%)可反应型纳米SiO2母料,该母料可通过原位聚合和熔融共混的方式制备聚酰胺6/SiO2纳米复合材料。本章节主要探讨高浓度纳米SiO2母料通过原位添加方式制备聚酰胺6/SiO2纳米复合材料,该法能够实现纳米SiO2在聚酰胺6单体己内酰胺中再次分散。另外,纳米SiO2母料的活性基团能够继续参与己内酰胺的聚合过程,从而在纳米SiO2与聚酰胺6基体材料间形成强的化学键合作用,并形成强的界面效应,有利于分散材料受到冲击或拉伸时的外力作用。从热失重分析的结果表明,从所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中提取的纳米SiO2的失重量明显高于从母料中提出的纳米SiO2的失重比,由此也说明纳米SiO2母料参与了己内酰胺的聚合过程,使得聚酰胺6分子链继续增长。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抽提的纳米SiO2的观察结果显示,纳米SiO2周围包覆了一层聚酰胺6分子链。这些结果促使了所得到的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的提高,同时使得聚酰胺6结晶温度降低,晶体尺寸减小,完整性降低。 通过纳米铜线和纳米铜作为填料,改善了聚酰胺6基体材料的机械性能、抗磨减磨性能,以及抗静电性能。由于纳米铜线具有较高的长径比,良好的摩擦学行为,以其为补强填料,通过原位聚合方式制备了聚酰胺6/铜线纳米复合材料,并对所制备材料的力学性能、摩擦性能、结晶性能和热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显示,复合材料在拉伸强度、冲击韧性以及抗磨减磨性能方面均优于纯聚酰胺6,体现了纳米铜线的高强度、高韧性和良好的摩擦学行为。另外,,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对聚酰胺6/铜线纳米复合材料切片的观察发现,纳米铜线以离散状态分散于聚酰胺6基体材料中。主要是通过原位聚合的方式制备纳米复合材料避免了纳米铜线的团聚,并且,在聚酰胺6的合成过程中,反应体系始终保持还原性氛围,能够使纳米铜线在高温环境下不被氧化,保持了原生状态。同时,纳米铜线对聚酰胺6的热性能也产生一定的影响,热失重和差热扫描量热仪分析显示,纳米铜线的加入,使得聚酰胺6的分解温度升高,结晶速率降低,晶体结构倾向于形成γ晶型。主要因为纳米铜线在聚酰胺6基体材料中阻碍了分子链段的运动,使得其结晶不完善造成的。 利用聚酰胺6合成过程中产生的还原性气氛,通过原位溶液合成法,以氧化铜作为填料,原位制备了聚酰胺6/铜纳米复合材料。该方法简化了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不需要事先制备纳米铜材料,同时有利于纳米铜在聚酰胺6基体材料中的分散。另外,聚酰胺6的还原性气氛也能够确保所制备的纳米铜不会被氧化,体现纳米铜的纳米特性。通过对复合材料的性能分析显示,纳米铜对聚酰胺6的力学性能没有太多的贡献,且随着纳米铜添含量的增加力学性能逐渐下降。主要是因为在反应过程中,氧化铜还原为纳米铜需要消耗聚酰胺6结构中的端氨基,使之成为肟而不能继续参与聚酰胺6的聚合反应,从而降低了聚酰胺6的分子量,但是其抗磨减磨性能明显优于纯聚酰胺6。另外,聚酰胺6/铜纳米复合材料的电阻可降至108,其抗静电得到很大的提高。为了使所得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提高的同时,具有抗磨减磨性能和抗静电性能,探讨了加入还原剂对复合材料性能影响。结果发现,还原剂的加入能够提高或者保持复合材料机械性能的基础上,保持其良好的抗磨减磨性能和抗静电性能。主要原因是氧化铜的还原通过消耗还原剂实现的,进而,避免了聚酰胺6端氨基的消耗,对聚酰胺6的分子链的增长影响较小。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B383.1;TB3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新宇,漆宗能,王佛松;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及应用[J];工程塑料应用;1999年02期

2 李莹,于建,郭朝霞;原位聚合制备尼龙6/纳米SiO_2复合材料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2002年09期

3 魏京华;尼龙纳米复合材料的产品开发进展[J];工程塑料应用;2004年04期

4 曹建军,郭刚,汪斌华,段小平,黄婉霞,涂铭旌;PP/TiO_2纳米复合材料的研制及其抗老化机理分析[J];工程塑料应用;2004年07期

5 陈婉吟,林志勇,杨俊,钱浩,黄丽丹;MC尼龙6/TiO_2原位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J];工程塑料应用;2004年12期

6 林轩,张平民,曾余平,尹周澜,陈启元;MC尼龙/CaCO_3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力学性能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2005年07期

7 王玫瑰;谭寿再;孙永红;;正交实验法研制MC尼龙/纳米CaCO_3/石墨复合材料[J];工程塑料应用;2007年11期

8 周莉;臧树良;田彦文;;MC尼龙6/纳米ZnO复合材料的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2008年04期

9 刘勇;蒋斌;郝明凤;丁玉梅;杨卫民;屈兴荣;;滑动轴承聚合物基自润滑材料的开发与应用进展[J];工程塑料应用;2010年01期

10 赵凤起,覃光明,蔡炳源;纳米材料在火炸药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J];火炸药学报;2001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少锋;碳纤维/尼龙6复合材料的改性与摩擦磨损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大成,周大利,刘恒,陈朝珍,张萍;超微粉体的制备(五)[J];四川有色金属;2000年02期

2 陶国良,匡黎敏,吕坤;PA6/HDPE/EVA三元共混改性的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1992年03期

3 欧玉春,于中振,冯宇鹏;增强增韧PET工程塑料用玻璃纤维的表面处理[J];工程塑料应用;1997年04期

4 戴芳,张振,孙安垣;1996年我国热塑性工程塑料进展[J];工程塑料应用;1997年04期

5 戴芳,张振,孙安垣;1997年我国热塑性工程塑料进展[J];工程塑料应用;1998年04期

6 陈秋明,姜涛;1997年我国热固性工程塑料进展[J];工程塑料应用;1998年05期

7 王国建,李勇进,郑震;高分子合金技术及其理论研究进展[J];工程塑料应用;1999年01期

8 严海标,陈名华,郦华兴;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J];工程塑料应用;1999年08期

9 舒中俊,漆宗能;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火灾危险与对策[J];工程塑料应用;1999年11期

10 张振,叶坚,李桂珍;1999年我国热固性工程塑料进展[J];工程塑料应用;200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江月;张玉星;;纳米SiO_x-壳聚糖复合涂膜对黄冠梨保鲜效应的研究[A];梨科研与生产进展(五)[C];2011年

2 郑丽娜;吕亚男;王万杰;曹艳霞;魏金刚;代佳丽;王经武;;rPET/R-MFMB/GF复合材料的结构及力学性能[A];河南省化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陆吟盈;许小攀;林道辉;;表面活性剂悬浮纳米碳管在石英砂柱中的迁移性能及影响因素[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4 关成;杨柏;;体相ZrO_2/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纳米复合光学材料的制备与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5 赵盖;王廷梅;王齐华;;玻璃纤维增强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摩擦学性能研究[A];2011年全国青年摩擦学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苏振华;冯文英;徐明;张升友;张羽;王承亮;曹瀛戈;;制浆过程有机固体废弃物压制木塑复合板初探[A];中国造纸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薛书凯;张炜;;聚酰亚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的研究进展[A];复合材料——基础、创新、高效:第十四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6年

8 陶志强;陈伟明;范琳;杨士勇;;新型高强高韧环氧基体树脂体系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9 李星国;;纳米材料研究及其应用[A];第三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朱宁;常万宏;李青山;;PMMA/MMT纳米复合材料研究[A];第六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爱萍;改性纳米二氧化钛薄膜制备及其在模拟海水中光生阴极保护性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李忠;聚合物/无机物/生物质杂化复合材料及其陶瓷材料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3 郑净植;聚丙烯/微、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分散与性能[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张贵军;聚丙烯酸酯/纳米氧化锡锑复合乳液的制备、表征及其在透明隔热涂料中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文涛;天然橡胶/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阻隔性及相关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瑞雪;新型磁性纳米功能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姜卸宏;微化蒙脱土悬浮液的制备及其处理材性能和表征[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赵景霞;纳米氧化锌对海马神经元电生理特性的影响及对PC12细胞生物学效应的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戴春皓;黄磷尾气变换制甲醇合成气中试及新型催化剂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10 于洁;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阴极材料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紫军;(MCM-41)-La_2O_3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光学性质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韩曙光;PET/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结构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王宁;PA66/RCT/rPET/滑石粉复合材料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宋同凯;强流脉冲离子束辐照WC-Ni硬质合金实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刘婷;凝结水中微量汽轮机油的光催化降解及测定方法的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贺明辉;TiO_2、SnO_2复合纳米膜的制备及光生阴极保护性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于海美;PA6/海泡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形态结构与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何浩礼;聚酰胺6及聚酰胺6/SiO_2纳米复合材料流变力学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陈广兵;尼龙66/胺基改性SiO_2纳米复合材料的原位聚合制备及其结构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陈雪峰;Mn-Zn铁氧体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应用[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戎,周大利,张王志;纳米铜粉的制备研究[J];四川有色金属;2003年02期

2 张淑芳,冀克俭,张银生;几种复合材料的微观断裂行为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1996年02期

3 张皓瑜,张维广,陈长江,吕树刚;PA6/SBS-g-MAH共混物的形态与力学性能[J];工程塑料应用;1996年05期

4 何春霞;几种工程塑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分析与比较[J];工程塑料应用;1997年06期

5 孟丽萍,孙路,王德禧;硫酸钡填充聚丙烯复合材料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1998年02期

6 王新宇,漆宗能,王佛松;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及应用[J];工程塑料应用;1999年02期

7 张琴,盛兆碧,傅小龙,杜荣昵,傅强;MC尼龙/蒙脱土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J];工程塑料应用;1999年11期

8 张文栓,徐洪霞,杨超,夏明;纳米粒子增强增韧聚合物的研究进展[J];工程塑料应用;2000年06期

9 何翼云,熊远凡,肖勇,陈声宗;复合包装膜用尼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2000年07期

10 黄健,张云灿,左文京,谢可巨;PP/EPDM/高岭土三元共混体系的脆韧转变[J];工程塑料应用;200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玲玲;熊党生;林健明;;纳米Al_2O_3增强聚醚醚酮/CoCrMo合金的摩擦学特性研究[A];第六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梁海伟;纳米纤维宏观组装体的制备及功能化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2 丁雪佳;PA66增强增韧改性的新途径及其改性机理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3年

3 乔正平;γ-射线辐射法制备纳米硫族化合物及其高分子复合材料[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99年

4 孙斓珲;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及织物增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留阳;尼龙66/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D];郑州大学;2002年

2 张琦;纳米氢氧化镁在橡胶中的分散机理及其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3年

3 郑吉平;PTFE改性POM及PA6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范雪蕾;高性能工程塑料共混改性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5 赵璐;碳纤维粉表面化学镀及其电磁性能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6 孙伟;双螺杆反应挤出制备碳纤维增强尼龙6复合材料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舒中俊,漆宗能,王佛松;聚合物阻燃新途径——聚合物/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特殊阻燃性[J];高分子通报;2000年04期

2 李同年,周持兴;聚酰胺/粘土纳米复合材料[J];功能高分子学报;2000年01期

3 王慧菊;1999年中国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与应用文摘[J];化工新型材料;2000年02期

4 王德禧,李蕴能,李兰,孟丽萍;世界塑料新材料发展概况(2)——纳米复合材料[J];塑料;2000年02期

5 钟立;聚合物-粘土纳米复合材料[J];益阳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6 F.Mazaleyrat ,L.K.Varga ,秦添艳;铁磁纳米复合材料[J];上海钢研;2002年03期

7 胡源,汪少锋,宋磊,陈祖耀,范维澄;聚合物/层状粘土纳米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研究进展[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3年04期

8 刘书惠;《纳米复合材料》[J];稀有金属快报;2003年02期

9 李新贵,曾剑峰,黄美荣;新型聚苯胺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J];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2004年01期

10 刘立华;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现状及前景展望[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文娟;侯文静;朱从山;周正发;徐卫兵;任凤梅;;掺铜ZnS/MAA-co-HFBA纤维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耐光降解性能[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2 彭峰;翟兰兰;刘若望;袁继新;;水性聚氨酯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A];2010年全国皮革化学品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冯西桥;;聚合物——分层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有效模量的细观力学分析[A];“力学2000”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4 魏连启;余剑英;;酚醛树脂/有机蛭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结构表征[A];2004年中国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王平;;阻燃聚合物/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A];2005年全国阻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刘天西;;Nanoindentation在聚合物及其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中的应用[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冯芳;刘预;赵斌元;胡克鳌;;羟基磷灰石/壳聚糖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研究[A];中国复合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南江林;;阻燃聚合物/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A];2006全国阻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祖丽华;李青山;;聚(丙烯腈-乙酸乙烯酯)/黄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研究[A];第六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辛建泉;尚亚超;沈少雄;刘雪莹;刘文涛;朱诚身;何素芹;;尼龙1010/蛭石纳米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研究[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玉春;[N];中国石化报;2005年

2 李闻芝;[N];中国化工报;2004年

3 李伟;[N];中国化工报;2004年

4 渤海投资 周延;[N];证券时报;2004年

5 唐伟家 吴汾 李茂彦;[N];中国包装报;2008年

6 华凌;[N];中国化工报;2014年

7 塑化;[N];国际商报;2003年

8 唐伟家 吴汾 李茂彦;[N];中国包装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王海霞;[N];中国能源报;2009年

10 刘霞;[N];科技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佳;智能方法在聚合物/无机物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8年

2 崔哲;聚丙烯/三元乙丙橡胶/膨胀阻燃剂/层状双氢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3 邱龙臻;聚合物基层状双氢氧化物和氢氧化镁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4 王成双;大豆油基聚氨酯的改性及其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D];南京大学;2012年

5 王岩岩;多功能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其光、磁、传感等性能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4年

6 张天水;聚酯合金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D];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

7 叶欣;高性能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结构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8 王海涛;聚合物/无机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9 黄明福;环境友好热塑性淀粉/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10 王柯;聚丙烯基纳米复合材料中介观粘土网络及其对大分子链松弛和取向行为的影响[D];四川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午海霞;聚合物/磷(膦)酸锆纳米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张庆锋;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D];浙江大学;2004年

3 张乐乐;纳米复合材料中表面/界面效应对动应力的影响[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1年

4 鲁秀玲;聚乳酸/醋酸淀粉共混物及其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高压釜发泡[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5 马春华;石墨烯基二维纳米复合材料的锂电性能研究[D];东北大学;2011年

6 史星伟;聚苯胺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和性能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9年

7 张弘胤;尼龙6/高岭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中北大学;2009年

8 王冬霞;两种聚合方式对不同质量比的纳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D];佳木斯大学;2009年

9 曹斌;多孔碳/金属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磁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10 王洪涛;黏土/超细全硫化粉末橡胶/橡胶三元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聚酰胺6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81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681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c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