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氧化锌对NLRP3炎性小体的激活作用及机制
本文关键词:纳米氧化锌对NLRP3炎性小体的激活作用及机制
更多相关文章: 纳米氧化锌 NLRP3炎性小体 活性氧 核转录因子-κB
【摘要】:背景纳米氧化锌(Zinc Oxide Nano-Particles,ZnO-NPs)是一种新型高功能无机精细产品,具有宏观材料所不具备的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以及宏观隧道效应、高分散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陶瓷、化工、电子、光学、生物、医药、国防等许多领域。与此同时,纳米氧化锌的毒性作用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纳米氧化锌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机体,由于其具有较小粒径,可进入到肺泡深部,诱导呼吸道上皮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生成量增多,诱发炎性反应。NLRP3(Nod-liker Recptor Protein 3,NLRP3)炎性小体是炎性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NLRP3分子、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a CARD,ACS)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ysteine-requiring aspartate protease-1,caspase-1)组成的分子量约为700 k D的蛋白复合体,可以被ROS活化。活化的NLRP3炎性小体可以切割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IL-18前体,促进其成熟释放,从而诱导其他炎性因子的分泌,促进炎性反应的发展进程。研究表明核转录因子(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可以调控NLRP3炎性小体的活化,促进炎性因子的分泌。然而,纳米氧化锌引发炎性反应中NLRP3炎性小体是否被活化并发挥作用未见报道。本课题选用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549)作为研究对象,以纳米氧化锌颗粒物(ZnO-NPs)作为刺激物,研究NLRP3炎性小体的活化在ZnO-NPs诱发A549细胞产生炎性反应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1、ZnO-NPs对A549细胞的脂质过氧化作用:不同浓度(0、10、20、40μg/m L)ZnO-NPs刺激A549细胞4、8、24 h,染毒结束后收集各组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内ROS平均荧光信号强度(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MFI)来反映各组细胞内ROS水平;应用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试剂盒、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检测试剂盒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内MDA含量和SOD活性。2、ZnO-NPs对A549细胞内NF-κB的活化作用:不同浓度ZnO-NPs刺激A549细胞24 h,染毒结束后收集各组细胞。应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细胞内磷酸化p65的表达水平以反映细胞内NF-κB的活化水平。3、ZnO-NPs对A549细胞内NLRP3炎性小体的激活作用:不同浓度ZnO-NPs刺激A549细胞12 h,染毒结束后收集各组细胞,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检测NLRP3 m RNA的表达水平;ZnO-NPs刺激A549细胞24 h,染毒结束后收集各组细胞及培养上清,应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NLRP3、Caspase-1活性小亚基p10的蛋白表达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A549细胞培养上清中炎性因子IL-1β、IL-18的表达水平。4、抑制剂对通路的影响:4.1活性氧抑制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对NF-κB、NLRP3炎性小体活化的影响:NAC预处理A549细胞后用ZnO-NPs刺激A549细胞24 h,染毒结束后收集各组细胞及培养上清。应用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内磷酸化p65、NLRP3、caspase-1活性小亚基p10的蛋白表达量;应用ELISA检测A549细胞培养上清中炎性因子IL-1β、IL-18的含量。4.2 NF-κB抑制剂BAY11-7082(BAY)对ROS、NLRP3炎性小体表达水平的影响:BAY11-7082预处理A549细胞后用ZnO-NPs刺激A549细胞8 h,染毒结束后收集各组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ROS的表达水平;BAY11-7082预处理A549后用ZnO-NPs刺激A549细胞24 h,染毒结束后收集各组细胞及培养上清,应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内NLRP3、caspase-1活性小亚基p10的表达量;应用ELISA检测A549细胞培养上清中炎性因子IL-1β、IL-18的表达水平。4.3 NLRP3抑制剂格列本脲(Glibenclamide,GEL)对炎性因子IL-1β、IL-18的影响:GEL预处理A549细胞后用ZnO-NPs刺激A549细胞24 h,染毒结束后收集各组细胞培养上清,应用ELISA分别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炎性因子IL-1β、IL-18的含量。结果1、ZnO-NPs对A549细胞的脂质过氧化作用:相同染毒剂量下,各组细胞ROS水平和MDA的含量随着染毒时间的增加而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染毒时间下,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ROS水平与MDA含量也随之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OD的活性随着染毒时间与剂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ZnO-NPs对A549细胞NF-κB活化水平的影响:WB结果显示,0、10、20、40μg/m L剂量组磷酸化p65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23、0.45、0.96、1.12;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NF-κB的活化水平呈现上升趋势。3、ZnO-NPs对A549细胞NLRP3炎性小体活化的影响:3.1 ZnO-NPs对A549细胞NLRP3与caspase-1表达的影响:Real Time-PCR结果显示NLRP3 m RNA的表达水平随着染毒剂量增加而升高,各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NLRP3炎性小体与Caspase-1活性小亚基p10的蛋白表达水平也随之升高。3.2 ZnO-NPs对A549细胞炎性因子IL-1β、IL-18表达水平的影响:ELISA结果显示,各组细胞炎性因子IL-1β和IL-18的含量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升高。与对照组相比较,20、40μg/m L剂量组IL-1β、IL-18的表达水平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10μg/m L组相比较,40μg/m L剂量组IL-1β、IL-18的表达水平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应用抑制剂对信号通路的影响:4.1 ROS抑制剂NAC对NF-κB、NLRP3炎性小体表达水平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ZnO-NPs刺激可明显提高细胞内磷酸化p65、NLRP3与Caspase-1活性小基p10的蛋白表达水平,可使细胞培养上清中的IL-1β、IL-18的含量升高。NAC预处理可显著降低ZnO-NPs诱导的细胞内磷酸化p65、NLRP3、p10的蛋白高表达和IL-1β、IL-18的高表达。4.2 NF-κB抑制剂BAY11-7082对ROS、NLRP3炎性小体表达水平的影响:ZnO-NPs刺激8h后ROS表达水平(用MFI表示)为9543.44±272.81,应用NF-κB抑制剂BAY11-7082后ROS表达水平为9042.65±314.19,两组相比ROS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B结果显示,BAY11-7082预处理可显著降低ZnO-NPs诱导的NLRP3与p10的高表达。ELISA结果显示,ZnO-NPs刺激后细胞培养上清中炎性因子IL-1β、IL-18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60±0.09)μg/m L、(739.02±29.40)pg/m L,BAY11-7082预处理后IL-1β、IL-18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08±0.12)μg/m L、(331.27±70.65)pg/m 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3 NLRP3抑制剂格列本脲对炎性因子IL-1β、IL-18的影响:ZnO-NPs刺激后细胞培养上清中炎性因子IL-1β、IL-18表达水平分别为(1.60±0.09)μg/m L、(739.02±29.40)pg/m L;应用NLRP3抑制剂格列本脲预处理后,IL-1β、IL-18表达水平分别为(0.96±0.10)μg/m L、(173.02±20.44)pg/m L;格列本脲预处理可显著降低ZnO-NPs诱导的IL-1β、IL-18高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氧化锌颗粒物可诱导A549细胞中NLRP3炎性小体的活化,可能是通过ROS-NF-κB-NLRP3信号通路发挥作用的。
【关键词】:纳米氧化锌 NLRP3炎性小体 活性氧 核转录因子-κB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B383.1;R364.5
【目录】:
- 摘要4-8
- Abstract8-15
- 英文缩略词汇表15-19
- 引言19-22
- 材料与方法22-37
- 2.1 材料22-25
- 2.1.1 实验对象与染毒物22
- 2.1.2 主要试剂22-23
- 2.1.3 主要仪器23-24
- 2.1.4 主要试剂的配制24-25
- 2.2 方法25-37
- 2.2.1 细胞培养方法25-27
- 2.2.2 细胞染毒及分组方法27
- 2.2.3 ZnO-NPs对A549细胞的脂质过氧化作用27-29
- 2.2.4 ZnO-NPs对A549细胞NF-κB表达水平的影响29-32
- 2.2.5 ZnO-NPs对A549细胞NLRP3炎性小体表达水平的影响32-36
- 2.2.6 应用抑制剂对通路的影响36
- 2.2.7 数据分析处理36-37
- 结果37-51
- 3.1 ZnO-NPs对A549细胞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37-40
- 3.1.1 ZnO-NPs对A549细胞活性氧水平的影响37-38
- 3.1.2 ZnO-NPs对A549细胞丙二醛含量的影响38-39
- 3.1.3 ZnO-NPs对A549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39-40
- 3.2 ZnO-NPs对A549细胞核转录因子NF-κB的表达水平的影响40-41
- 3.3 ZnO-NPs对A549细胞NLRP3炎性小体活化水平的影响41-45
- 3.3.1 ZnO-NPs对A549细胞NLRP3 m RNA表达水平的影响41-43
- 3.3.2 ZnO-NPs对A549细胞NLRP3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43
- 3.3.3 ZnO-NPs对A549细胞炎性因子IL-1β、IL-18 表达水平的影响43-45
- 3.4 应用抑制剂对通路的影响45-51
- 3.4.1 活性氧抑制剂NAC对NF-κB、NLRP3炎性小体表达水平的影响45-47
- 3.4.2 NF-κB抑制剂BAY11-7082 对ROS、NLRP3炎性小体的影响47-49
- 3.4.3 NLRP3抑制剂格列本脲对炎性因子IL-1β、IL-18 的影响49-51
- 讨论51-55
- 4.1 ZnO-NPs对A549细胞的脂质过氧化损伤作用51-52
- 4.2 Nano-ZnO对A549细胞NF-κB活化水平的影响52-53
- 4.3 Nano-ZnO对A549细胞NLRP3炎性小体活化水平的影响53-55
- 结论55-56
- 参考文献56-59
- 综述59-68
- 1. NLRP3炎性小体的结构60
- 2. NLRP3炎性小体的活化60-62
- 3. NLRP3炎性小体与疾病的关系62-64
- 4. 结论64-65
- 5. 参考文献65-68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68-69
- 致谢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耀星;常州建成年产百吨级纳米氧化锌生产线[J];粉末冶金工业;2001年01期
2 刘建伟,刘有智,张艳辉;超重机的操作参数对纳米氧化锌粒径的影响[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3 詹国平,黄可龙,刘素琴;纳米氧化锌的制备及应用[J];化学工程师;2001年05期
4 ;纳米氧化锌生产技术[J];有色冶金节能;2001年03期
5 陈志宏;纳米氧化锌的进展——记山西丰海纳米科技有限公司2002年专家年会[J];橡胶工业;2002年04期
6 马正先,韩跃新,郑龙熙,刘建彬;纳米氧化锌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J];矿产保护与利用;2002年01期
7 ;重庆开发成功一维针状纳米氧化锌[J];辽宁化工;2002年12期
8 王玉棉,侯新刚,王大辉,王胜;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技术及应用[J];有色金属(冶炼部分);2002年03期
9 陈月辉 ,施倩 ,吕珏 ,曹晨 ,文彦;纳米氧化锌在鞋类中的应用展望[J];中国皮革;2002年06期
10 马正先,韩跃新,郑龙熙,刘建彬;纳米氧化锌的应用研究[J];化工进展;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国跃;;西部地区氧化锌纳米原料基地建设及面向21世纪产业发展战略[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2 刘春光;罗青松;;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技术与应用进展[A];2004年中国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印万忠;丁亚卓;;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技术现状和发展概况[A];中国纳米级无机粉体材料发展·节能·环保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李明;李玉芳;;纳米氧化锌的生产和应用进展[A];中国纳米级无机粉体材料发展·节能·环保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覃爱苗;陈海念;唐平;吴建平;;纳米氧化锌-竹炭复合物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3分册)[C];2010年
6 覃爱苗;;纳米氧化锌-竹炭复合物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7分册)[C];2010年
7 胡泽善;王立光;何滔;叶毅;张波;娄芳;唐德东;董浚修;陈国需;;纳米氧化锌抗磨减磨添加剂的研究[A];'99摩擦学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8 骆天荣;;纳米氧化锌的生产与应用[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上卷)[C];2001年
9 袁方利;尹春雷;黄淑兰;李晋林;;纳米氧化锌制备和应用研究进展[A];纳微粉体制备与应用进展——2002年纳微粉体制备与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王利勇;丁士文;张绍岩;;纳米氧化锌的制备及其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三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下卷)[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军民邋高鹏飞;纳米氧化锌在断奶子猪饲料中的应用[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8年
2 特约通讯员 张建设;稷山年产5万吨纳米氧化锌工程开工[N];运城日报;2010年
3 海峡;纳米氧化锌赋予纺织品新内涵[N];中国纺织报;2003年
4 伍思成;活性纳米氧化锌强势推向陶瓷产业[N];中国建材报;2004年
5 ;活性纳米氧化锌亮相[N];中国建材报;2004年
6 王靖;活性纳米氧化锌强势推向陶业[N];中华建筑报;2004年
7 记者 陶璐璐;河北宁纺集团研制成功纳米氧化锌功能整理面料[N];中国纺织报;2011年
8 ;国产活性纳米氧化锌粉体研制成功[N];今日信息报;2004年
9 魏程;活性纳米氧化锌成为陶瓷产业新原料[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4年
10 ;走进微观世界[N];中国机电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健;钛复合纳米氧化锌多孔抗菌涂层的制备及在经皮种植中的初步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6年
2 王昕;模板法低维纳米氧化锌的制备与表征[D];浙江大学;2007年
3 吴长乐;纳米氧化锌的形貌控制及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王之盛;纳米氧化锌的营养生理效应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5 王辉虎;纳米氧化锌的控制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严群;稀土氧化物及纳米氧化锌掺杂压敏材料的制备及机理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7 赵士超;H_2O_2溶液反应法制备纳米氧化锌颗粒及表征[D];浙江大学;2006年
8 涂敏;亚硝酸盐对纳米氧化锌和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损伤蛋白质的促进作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张金洋;纳米氧化锌和二氧化钛的毒性效应及致毒机制探讨[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10 郭创奇;聚氨酯基复合材料的阻尼及水声吸声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璋;纳米氧化锌及其复合体的防霉和霉菌毒素吸附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2 毛志强;超临界(亚临界水)法连续制备形貌可控的纳米氧化锌及其光催化性能[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3 葛钼;纳米氧化锌对大肠杆菌的致毒机理及生物膜对其毒性的影响[D];南京大学;2013年
4 王娟;原始态与老化态纳米氧化锌诱导细胞毒性与遗传毒性差异的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5 冯伟伟;LysP45联合纳米氧化锌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6 帅友霞;甘草酸对纳米氧化锌导致的人皮肤细胞光损伤的保护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7 刘文佳;纳米氧化锌对NLRP3炎性小体的激活作用及机制[D];郑州大学;2016年
8 董一帆;纳米氧化锌的制备和在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9 冯晓黎;产前暴露于纳米氧化锌对大鼠子代脑发育及成年期行为学特性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10 陈艾婕;经味觉通路的纳米氧化锌和纳米二氧化钛颗粒的中枢神经毒性[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6980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698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