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部分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应用
本文关键词: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部分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应用
【摘要】:近年来,磁性纳米材料因其优越的反应活性而备受关注,其在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中亦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制备不同类型的磁性纳米复合材料,并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同时,分别以重金属元素铅(Pb)、镉(Cd)及铬(Cr)为研究对象,探讨目标污染物在体系中去除的动力学过程及外界影响因素。1、采用水热法与液相还原法制备相对稳定的NZVI@CM (NZVI@C/Fe3O4)复合材料,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光谱(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及热重分析(TG)等手段对磁性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并将磁性复合材料NZVI@CM应用于去除水溶液中的重金属铅元素,结果表明:(1)所合成的Fe304颗粒为球形粒子,粒径约为150 nin左右,复合材料中Fe304表面包覆了一层碳膜,而NZVI均匀地分散在CM (C/Fe3O4)的表面;(2)与CM及NZVI相比,NZVI@CM复合材料能快速、有效地去除体系中的重金属铅元素,当pH为7、NZVI@CM复合材料的用量为60 mg时铅元素的去除效率达99.7%;(3)体系中N03"与C1-的存在不利于重金属元素的去除;(4)重金属铅元素的去除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2、采用氧化法与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零价铁/氧化石墨烯(NZVI/GO)磁性复合材料,通过TEM、XRD、FT-IR、TG及Raman等方法对纳米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并将NZVI/GO磁性复合材料应用于水溶液中重金属镉元素的去除,同时对反应时间、复合材料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复合材料投加量、pH、温度以及盐度等因素对镉元素去除效率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1)所制备的复合材料中GO为片层结构,NZVI颗粒直径为25~50 nm左右;(2)GO本身对Cd(Ⅱ)基本没有吸附,GO与NZVI的质量比为1:3时材料具有最高的反应活性,此时体系中重金属镉元素的去除率高于98%;(3)体系中盐度的增加将使重金属镉元素的去除效率略有下降。3、采用共沉淀法与溶胶-凝胶法制备C16/Fe3O4@SiO2磁性复合材料,通过TEM、XRD、FT-IR及TG等方法对所合成材料进行结构表征,并将其应用于溶液中Cr(Ⅲ)及Cr(Ⅵ)元素的去除,考察了pH、吡咯烷二硫代甲酸胺盐(APDC)浓度、磁性复合材料投加量、共存离子、洗脱剂种类等因素对Cr(Ⅲ)和Cr(Ⅵ)的去除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所制备的Fe304微粒呈球型,其粒径约为20 nm且分散均匀,复合材料中SiO2和C16成功修饰在Fe304颗粒表面;(2)体系中APDC的添加对重金属元素Cr(Ⅲ)和Cr(Ⅵ)的去除具有明显的影响,当pH为9.0、APDC浓度为3.125 mmol·L-1时,Cr(Ⅲ)的去除率可达94.8%,而Cr(Ⅵ)在pH为2.0、APDC浓度为12.5 mmol·L-1时,去除效率可达99.7%;(3)实验条件下,该方法对Cr(Ⅲ)和Cr(Ⅵ)的去除具有较好的选择性,体系中Pb2+、Cd2+和Cu2+等重金属离子的存在对目标污染物的去除未产生影响;(4)HN03对吸附在材料表面的Cr(Ⅲ)和Cr(Ⅵ)金属络合物的洗脱效果最佳,其回收率均可达90%以上;(5)磁性复合材料C16/Fe3O4@SiO2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耐用性,再生后可进行循环使用。
【关键词】:纳米复合材料 磁性 重金属污染 去除 吸附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703;TB383.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21
- 1.1 重金属污染物9-12
- 1.1.1 重金属污染物的来源9
- 1.1.2 重金属的危害9-11
- 1.1.3 重金属污染现状11-12
- 1.2 重金属污水的处理方法12-15
- 1.2.1 物理化学法12-14
- 1.2.2 化学法14-15
- 1.2.3 生物法15
- 1.3 磁性纳米材料及其应用15-19
- 1.3.1 纳米零价铁的合成及其改性15-17
- 1.3.2 四氧化三铁的制备及其改性17-19
- 1.4 本课题研究内容19-21
- 第2章 NZVI@C/Fe_3O_4磁性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铅污染治理中的应用21-34
- 2.1 引言21
- 2.2 材料与方法21-24
- 2.2.1 实验试剂与仪器21-22
- 2.2.2 实验方法22-24
- 2.3 结果与讨论24-33
- 2.3.1 Fe_3O_4、CM及NZVI@CM的表征24-28
- 2.3.2 CM、NZVI与NZVI@CM三种不同材料对重金属铅元素的去除效果28-29
- 2.3.3 NZVI@CM复合材料投加量对去除效率的影响29-30
- 2.3.4 pH对铅去除效率的影响30-31
- 2.3.5 NO_3~-与Cl~-对铅去除效率的影响31-32
- 2.3.6 反应动力学研究32-33
- 2.4 小结33-34
- 第3章 NZVI/GO磁性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重金属镉污染治理中的应用34-46
- 3.1 引言34
- 3.2 材料与方法34-37
- 3.2.1 实验试剂与仪器34-35
- 3.2.2 试验方法35-37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37-45
- 3.3.1 GO及NZVI/GO的表征37-40
- 3.3.2 复合材料掺杂比对处理效果的影响40-41
- 3.3.3 NZVI/GO复合材料投加量对Cd(Ⅱ)去除率的影响41-42
- 3.3.4 溶液中污染物初始浓度的影响42-43
- 3.3.5 pH对Cd(Ⅱ)去除效率的影响43
- 3.3.6 温度对Cd(Ⅱ)去除效率的影响43-44
- 3.3.7 盐度对Cd(Ⅱ)去除效率的影响44-45
- 3.4 小结45-46
- 第4章 磁载C_(16)/Fe_3O_4@SiO_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铬污染处理中的应用46-57
- 4.1 引言46
- 4.2 材料与方法46-48
- 4.2.1 实验试剂与仪器46-47
- 4.2.2 实验方法47-48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48-56
- 4.3.1 Fe_3O_4和C_(16)/Fe_3O_4@SiO_2的表征48-51
- 4.3.2 pH对Cr(Ⅲ)和Cr(Ⅵ)的去除能力的影响51-52
- 4.3.3 APDC的浓度对Cr(Ⅲ)和Cr(Ⅵ)的去除效率的影响52-53
- 4.3.4 磁性复合材料投加量对Cr(Ⅲ)和Cr(Ⅵ)的去除效率的影响53
- 4.3.5 共存离子对Cr(Ⅲ)和Cr(Ⅵ)去除效率的影响53-54
- 4.3.6 溶剂种类对Cr(Ⅲ)和Cr(Ⅵ)洗脱效果的影响54-55
- 4.3.7 磁性复合材料C_(16)/Fe_3O_4@SiO_2的重复使用性55-56
- 4.4 小结56-57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57-59
- 5.1 结论57-58
- 5.2 展望58-59
- 参考文献59-68
- 在读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的学术论文68-69
- 致谢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小玉;赵玉涛;戴起勋;傅明喜;李长生;;磁性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与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5年07期
2 侯惠娟;吴兰;;羟基磷灰石磁性复合材料用于水中砷(Ⅴ)的吸附[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1年11期
3 庞建峰;;粉煤灰漂珠/镍-钴-磷磁性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J];电镀与涂饰;2011年11期
4 曹慧群;邵科;李耀刚;朱美芳;;新型碳纳米管磁性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磁性能[J];硅酸盐学报;2008年09期
5 张欣欣;齐暑华;钟晓兰;何征;邱华;;一种电磁性复合材料的研究[J];宇航材料工艺;2013年06期
6 邵巍,滕阳民,朱红;注射法生产高分子磁性复合材料的研究及应用[J];橡塑技术与装备;2003年09期
7 吴瑞雯,林云,林展如,干久志;屏蔽电磁干扰高分子磁性复合材料的研究[J];功能材料;2002年05期
8 陈君良;姚屠鹏;朱宏亮;潘胜东;沈昊宇;;巯基功能化纳米Fe_3O_4-高分子磁性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对水中亚甲基蓝的吸附作用[J];复合材料学报;2014年02期
9 李厚德;颜尧妹;蒋达国;;树脂基磁性复合材料的品质因数研究[J];新技术新工艺;2007年11期
10 彭哲阳;吴文贤;冒卫星;吴凯萍;肖丽伟;吴宾;金雅莉;宫培军;;Fe_3O_4/聚乙烯亚胺/金磁性复合材料的光化学制备与表征[J];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201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崔新爱;胡道道;;两亲性磁性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脱硫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易荣;叶钢;吴奉承;文明芬;冯孝贵;陈靖;;亚铁氰化钛钾负载的核壳型磁性复合材料的构建以及对铯的去除[A];第十三届全国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3 余雪江;芦艾;;聚苯硫醚粘结钕铁硼磁性复合材料的流变行为[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潘胜东;茅旗峰;李佳;沈昊宇;;纳米Fe_3O_4磁性复合材料在多种离子共存下对Cr(Ⅵ)的吸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2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5 黄丽;闫海生;;环氧—酚醛树脂基磁性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军;两种电机用磁性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D];四川大学;2006年
2 唐欣;氧化物基磁性复合材料的制备和电磁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3 黄钊;碳基磁性复合材料的制备和表征[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磊;磁性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催化吸附性质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6年
2 张娜;Fe_3O_4@PPy/PPy和ZnFe_2O_4/rGO/PAA磁性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对铅离子的吸附[D];南京理工大学;2016年
3 陈慧慧;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部分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应用[D];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
4 高梓欣;改性煤系高岭土磁性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年
5 李杨;新型磁性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应用[D];上海大学;2013年
6 沈萍;PS-Fe_3O_4/mTiO_2飘浮型磁性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对蓝藻的吸附性能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7 贾坤;酞菁高分子磁性复合材料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8 申东方;磁性复合材料对痕量铜、镍、镉的吸附性能研究与应用[D];湘潭大学;2014年
9 张文;Fe_3O_4/Cu_2O/RGO磁性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的初步探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10 王雪;功能化Fe_3O_4@SiO_2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175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717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