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2024Sc铝合金及其短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组织及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8 07:28

  本文关键词:2024Sc铝合金及其短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组织及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碳纤维铝基复合材料 热处理 力学性能 微屈服强度 尺寸稳定性


【摘要】:本文以含钪2024合金为基础,采用熔配法制备2024Sc合金和2mm和3mm的2%wt.短碳纤维增强含钪2024铝基复合材料。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分析了材料微观组织和断口形貌,采用EDS能谱分析技术进行了物相分析。材料的密度、致密性分别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油浸试验进行了分析,并与理论密度进行了对比;采用拉伸试验、加载-卸载试验测量了三种材料在不同时效状态下的常规力学性能和微屈服性能,并采用开口圆环开口变化对比分析了材料的尺寸稳定性。研究发现:(1)2024Sc铝合金及其2mm和3mm短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铸态组织均由深灰色α-Al基体及α-Al基体晶界及碳纤维周围网状分布的白色的含Cu、Mg元素及少量Sc、Zr、Mn、O等元素的Al_2CuMg、Al_2Cu、Al_3(Sc,Zr)组成。材料经挤压后,晶粒被拉长,白色第二相沿着晶粒呈不连续分布,碳纤维由铸态的无规则分布趋于平行于挤压方向分布。(2)含钪2024铝及其2mm/3mm短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铸态均具有较高的孔隙率、吸油率,经挤压后,密度、致密性提升,孔隙率分别降低了57.2%、50.6%、66.3%;碳纤维加入后,材料密度降低,孔隙率、吸油率增大,致密性下降,且相比于3mmCf增强含钪2024铝基复合材料,2mmCf增强含钪2024铝基复合材料孔隙率、吸油率更高,致密性较低。(3)对三种材料进行500℃/4h固溶、130℃/3h+200℃/(5h,10h,15h)时效处理研究发现:随着时效的进行,2024Sc铝合金及其2mm/3mm短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弹性模量均先增大后减小,延伸率先减小后增大;相较于基体合金,碳纤维加入后,复合材料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均有所下降,弹性模量增大。但是,在拉伸过程中,碳纤维存在断裂、拔出等现象,导致材料提前失效断裂。相比于2mm短碳纤维增强2024Sc复合材料,3mm短碳纤维增强2024Sc铝合金具有更高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弹性模量,分别达到了315MPa、465MPa、82.3GPa,分别较2mm短碳纤维增强2024Sc铝合金提高了5.9%,1.8%,3.3%。(4)含钪2024铝及其2mm/3mm短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微屈服强度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先增加后降低,在峰值时效时材料具有最高的微屈服强度,分别达到294.5MPa、256MPa、276MPa。微屈服阶段的加工硬化率先增大后减小,均远高于宏观屈服初期的加工硬化率。加入碳纤维后,由于材料内部缺陷增加,材料的微屈服强度降低。相比于2mm短碳纤维,3mm短碳纤维增强含钪2024铝基复合材料微屈服强度提高了7.8%。(5)2024Sc铝合金及短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圆环经495℃/4h固溶,130℃/3h预时效,200℃进行10h峰时效处理后,2024Sc合金的圆环开口后具有最大的瞬时开口尺寸变化,加入碳纤维后圆环开口尺寸明显下降,特别是添加2mm长度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最小的瞬时开口变化尺寸。三种材料圆环开口间隙尺寸随着时间的延长相较于瞬时开口尺寸稍有增大然后逐渐趋于稳定,这与材料中存在的较高内应力及其应力释放有关;碳纤维的加入是有利于材料尺寸稳定性的改善。
【关键词】:碳纤维铝基复合材料 热处理 力学性能 微屈服强度 尺寸稳定性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B3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1 绪论11-26
  • 1.1 Al-Cu-Mg系铝合金11-18
  • 1.1.1 Al-Cu-Mg合金相及组成11-12
  • 1.1.2 Al-Cu-Mg合金微合金化元素影响12-16
  • 1.1.2.1 Mn的影响12-13
  • 1.1.2.2 Sc、Zr的影响13-14
  • 1.1.2.3 Ag的影响14-15
  • 1.1.2.4 Zn的影响15
  • 1.1.2.5 Ti、Yb、Er的影响15-16
  • 1.1.2.6 Y、Cr的影响16
  • 1.1.3 Al-Cu-Mg合金热处理工艺16-18
  • 1.1.3.1 均匀化退火16-17
  • 1.1.3.2 固溶17-18
  • 1.2 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18-20
  • 1.2.1 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18-19
  • 1.2.2 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强化机制19
  • 1.2.3 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性能影响因素19-20
  • 1.3 材料尺寸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及评价方法20-24
  • 1.3.1 弹性模量的影响20-21
  • 1.3.2 热胀系数的影响21-22
  • 1.3.3 位错亚结构的影响(冷处理)22
  • 1.3.4 微屈服强度的影响22-23
  • 1.3.5 尺寸稳定性的表征——开口圆环23-24
  •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24-25
  • 1.5 技术路线25-26
  • 2 材料制备及试验方法26-34
  • 2.1 试验材料26-27
  • 2.2 材料制备27-30
  • 2.2.1 碳纤维镀铜27-29
  • 2.2.2 2024Sc铝合金熔铸29
  • 2.2.3 短碳纤维增强 2024Sc铝合金复合材料熔铸29-30
  • 2.3 铸锭后续处理30
  • 2.4 制备材料性能测试方法30-34
  • 2.4.1 成分测量30
  • 2.4.2 材料组织观察分析30
  • 2.4.3 密度测量30
  • 2.4.4 孔隙率计算30-31
  • 2.4.5 致密性测量31
  • 2.4.6 常规力学性能测量31
  • 2.4.7 微屈服性能测量31-32
  • 2.4.8 尺寸稳定性—环形开口测量32-34
  • 3 2024Sc铝合金及其短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与物理性能研究34-51
  • 3.1 材料成分34
  • 3.2 材料显微组织34-46
  • 3.2.1 2024Sc铝合金微观组织34-40
  • 3.2.2 2mm/3mm短碳纤维增强含钪2024铝基复合材料微观组织40-46
  • 3.3 材料密度46-47
  • 3.4 材料致密性-吸油率47-48
  • 3.5 材料致密性-孔隙率48-50
  • 3.6 本章小结50-51
  • 4 2024Sc铝合金及其短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常规力学性能研究51-61
  • 4.1 时效状态对2024Sc铝合金及其短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常规力学性能影响51-55
  • 4.2 碳纤维及碳纤维长度对2024Sc铝合金及其短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常规力学性能55-60
  • 4.3 本章小结60-61
  • 5 2024Sc铝合金及其短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尺寸稳定性研究61-69
  • 5.1 2024Sc铝合金及短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微屈服行为及性能研究61-66
  • 5.1.1 材料微屈服规律61-64
  • 5.1.2 时效状态、碳纤维及纤维长度对材料微屈服强度的影响64-66
  • 5.2 2024Sc铝合金及短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尺寸稳定性能研究66-68
  • 5.3 本章小结68-69
  • 6 结论69-71
  • 参考文献71-76
  • 个人简介76-77
  • 致谢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秉源;乔培军;邵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45)Sc的背景原因和处理方法研究[J];质谱学报;2011年03期

2 王克孝, 鹿政理;SC系列多功能除尘器[J];化工环保;1994年02期

3 岳响玲;柳林;张敏;杨敏;董永来;程谟杰;;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c掺杂锰酸锶镧阴极材料[J];催化学报;2009年02期

4 ;2002年SC纸是欧洲出版用纸销售最好的品种[J];造纸信息;2003年01期

5 梁文杰;潘青林;朱朝明;何运斌;刘元斐;尹志民;;微量Sc对Al-Cu-Li-Zr合金的微观组织和拉伸性能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6年04期

6 杨展勇;;SC施工升降机防坠安全器噪声分析[J];安全与健康;2013年06期

7 曾明森;刘丰静;王定锋;余素红;吴光远;;48%噻虫啉SC对茶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效及其安全性评价[J];农药;2010年11期

8 ;吉林石砚造纸有限公司SC纸项目将于2002年投产[J];造纸信息;2001年03期

9 章闻;美国SC纸协会选出新会长[J];造纸信息;2003年05期

10 杨磊,潘青林,高拥政,尹志民;退火工艺对含Sc铝镁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J];铝加工;199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卓肇文;;干细胞(SC)疗法与未来的SC产业[A];生命的分子机器及其调控网络——2012年全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2年

2 辛九庆;李媛;高玉龙;王砚范;钱爱东;;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SC型中国分离株分子流行特征[A];第六届全国会员代表大学暨第11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5年

3 辛九庆;李媛;高玉龙;王砚范;钱爱东;;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SC型中国分离株分子流行特征[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六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1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卓肇文;;促进干细胞(SC)科学、技术与产业的协调发展[A];生命的分子机器及其调控网络——2012年全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2年

5 王琦;李松林;卢俊;徐瑚珊;殷旭;范恩杰;郭忠言;诸永泰;谢元祥;李志常;路秀琴;胡晓庆;;~(19)F+~(45)Sc耗散反应产物的激发函数研究[A];第九届全国核物理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4年

6 高玉龙;辛九庆;李媛;王砚范;;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SC型中国不同地区分离株脂蛋白Q基因的分子特征[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4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全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7 蔡曼玲;袁芳;杨和金;bF雪涛;;SC感冒胶囊对大鼠致畸敏感期的毒性研究[A];2006年全国药物毒理学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李丹;;轻质碳酸钙在SC纸中的应用[A];中国造纸学会新闻纸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及报告汇编[C];2007年

9 田国承;袁方琪;李秀辉;;SC系列专用电梯在输电线路跨越铁塔中的应用[A];施工机械化新技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七辑)[C];2006年

10 孙国梁;;SC系列固化剂在公路工程中应用的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胡静波 沈庆达;《宋词》邮票藏有“SC”微缩字母[N];中国集邮报;2012年

2 记者 张岚 曾小清;SC环球牵手新川创新科技园[N];四川日报;2014年

3 北京商报记者 夏姗姗;香港SC捆绑保险挺进内地高端医疗[N];北京商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高生;2024Sc铝合金及其短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组织及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2 宋捷;SC移动农村信息机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张静;SC呼叫中心关键环节客户满意策略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4 颜江;SC物流公司产品物流发展战略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4年

5 刘俊生;含Sc超高强Al-Zn-Cu-Mg-Zr合金热模拟与热处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6 陈晶;全业务运营时代的SC电信3G营销策略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7 鲁生睿;工程量清单计价在SC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8 杨莉;SC省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项目管理探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9 陈雨祯;基于现金流的SC公司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安徽大学;2015年

10 唐庆娟;大鼠潘氏细胞合成SC的发现和SC含量与肠道菌群移位相关性的探讨[D];青岛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7475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7475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7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