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碳基荧光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应用

发布时间:2017-09-02 06:13

  本文关键词:碳基荧光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g-C_3N_4 指纹检测 碳量子点 固体发光 细胞标记 离子检测


【摘要】:在指纹检测领域,众多显现指纹的方法中,粉末光检法由于其操作的简便性而被广泛使用。它结合了粉末法和光检法的优点,可以简单、迅速、高效的识别指纹的细节特征。稀土发光材料和半导体量子点是目前已经报道的两种使用最多的指纹粉,然而稀土发光材料和半导体量子点的合成往往比较复杂,且都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离子,对生物体有着潜在的危害。在纳米发光材料领域,碳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光学性质、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易于表面修饰、较好的生物兼容性等优点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可代替传统的荧光指纹粉用于浅指纹的检测。g-C_3N_4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荧光材料既能在溶液中发光又能在固体状态下发光,在荧光传感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传统的方法制备的g-C_3N_4在固体状态下往往荧光较弱,不利于直接应用。碳量子点作为作为碳基荧光纳米材料家族的新成员,目前有关它的应用还主要集中在液相。聚集诱导荧光猝灭这一现象目前还没有得到有效地解决,限制了其在发光器件、指纹粉等诸多方面的应用。本论文分别制备了能在固体状态下发光的g-C_3N_4纳米带和一系列的碳量子点,并探索了他们在浅指纹检测领域的应用,接下来又考察了碳点在液相中发光的性质和应用。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融盐辅助,高温煅烧的方法成功得到了纳米带状的g-C_3N_4。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测试确定了产物的物相和形貌。对比发现与传统方法制备的块状g-C_3N_4相比,纳米带状的g-C_3N_4具有更小的尺寸,更高的荧光强度,在紫外灯的照射下就可发出裸眼可见的蓝光。采用固体粉末刷显技术分别将其成功的应用于刷显不同客体表面的浅指纹以及不同个体的指纹。2.以天然谷物为原料,不添加任何化学试剂,通过水热的方法制备出一系列既能在溶液中发光,又能在固体状态下发光的碳点,并探索了影响碳点固体发光的因素。碳点的尺寸大小依赖于谷物前驱体的不同,具有相似的化学组成、相似的光学性质,可以有效解决碳点的固体荧光猝灭这一现象,并初步尝试了它在指纹显现领域的应用。3.考察了碳点在溶液中的发光性质,具有典型的激发依赖性的现象。碳点的发光对溶液pH值的改变、紫外光的漂白、以及复杂的溶液环境都表现出较好的抗性。对三价铁离子选择性较强,可以作为荧光探针用于溶液中三价铁离子的检测;MTT比色法测试的细胞毒性结果显示碳点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可用于细胞标记领域。
【关键词】:g-C_3N_4 指纹检测 碳量子点 固体发光 细胞标记 离子检测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57.3;TB383.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28
  • 1.1 碳基纳米发光材料简介11-12
  • 1.2 石墨相氮化碳12-16
  • 1.2.1 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的结构12-13
  • 1.2.2 石墨相氮化碳的制备13-15
  • 1.2.3 石墨相氮化碳的应用15-16
  • 1.3 浅指纹显现16-20
  • 1.3.1 浅指纹显现的意义16-17
  • 1.3.2 浅指纹的显现和提取方法17
  • 1.3.3 浅指纹的化学显现和提取法17-20
  • 1.4 碳纳米点20-26
  • 1.4.1 碳纳米点简介20-21
  • 1.4.2 碳点的制备方法21-23
  • 1.4.3 碳点的应用23
  • 1.4.4 在生物成像领域的应用23-24
  • 1.4.5 在化学传感器领域的应用24
  • 1.4.6 在光催化领域的应用24-25
  • 1.4.7 在发光器件领域的应用25-26
  • 1.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内容26-28
  • 第二章 g-C_3N_4的合成及其在指纹显现领域的应用28-43
  • 2.1 引言28
  • 2.2 实验部分28-33
  • 2.2.1 实验试剂与仪器28-29
  • 2.2.2 g-C_3N_4纳米带的制备29-30
  • 2.2.3 g-C_3N_4表面氨基含量的测定30-31
  • 2.2.4 指纹检测31-32
  • 2.2.5 样品表征32-33
  • 2.3 结果与讨论33-40
  • 2.3.1 g-C_3N_4纳米带的剥离原理33-34
  • 2.3.2 g-C_3N_4纳米带的表征34-38
  • 2.3.3 茚三酮定量检测g-C_3N_4表面的氨基38-40
  • 2.4 指纹显现40-42
  • 2.5 本章小结42-43
  • 第三章 固态发光碳点的绿色合成及应用43-57
  • 3.1 引言43-44
  • 3.2 实验部分44-46
  • 3.2.1 实验原料及仪器44-45
  • 3.2.2 固态发光碳点的制备45
  • 3.2.3 固态发光碳点显现浅指纹45-46
  • 3.3 结果与讨论46-51
  • 3.4 碳点的固态发光性能研究51-53
  • 3.4.1 碳点的固态发光现象51-52
  • 3.4.2 不同的激发波长对碳点的发光中心的影响52-53
  • 3.5 碳点的固态发光机理探讨53-55
  • 3.6 碳点的固态发光在指纹检测领域的应用55-56
  • 3.7 本章小结56-57
  • 第四章 碳点在溶液中的发光性质及应用57-68
  • 4.1 引言57
  • 4.2 实验部分57-59
  • 4.2.1 实验试剂57-58
  • 4.2.2 实验仪器58
  • 4.2.3 细胞毒性测试实验58
  • 4.2.4 细胞标记实验58-59
  • 4.3 结果与讨论59-67
  • 4.3.1 碳点在溶液中的发光性质59-61
  • 4.3.2 细胞毒性测试分析61-62
  • 4.3.3 Mcf-7 细胞成像62-63
  • 4.3.4 R-dots对金属离子的选择性63-64
  • 4.3.5 R-dots检测Fe3+离子的检测限64-65
  • 4.3.6 碳纳米点检测Fe3+离子的机理65-67
  • 4.4 本章小结67-68
  • 参考文献68-73
  • 结论73-74
  • 研究生期间论文发表情况74-75
  • 致谢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仕国,施冬梅,邓辉;纳米材料的特异效应及其应用[J];自然杂志;2000年02期

2 ;纳米材料 新世纪的黄金材料[J];城市技术监督;2000年10期

3 ;什么是纳米材料[J];中国粉体技术;2000年05期

4 邹超贤;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J];广西化纤通讯;2000年01期

5 吴祖其;纳米材料[J];光源与照明;2000年03期

6 ;纳米材料的特性与应用方向[J];河北陶瓷;2000年04期

7 沈青;纳米材料的性能[J];江苏陶瓷;2000年01期

8 李良训;纳米材料的特性及应用[J];金山油化纤;2000年01期

9 刘冰,任兰亭;21世纪材料发展的方向—纳米材料[J];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10 刘忆,刘卫华,訾树燕,王彦芳;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能及其应用[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少强;邱化玉;;纳米材料在造纸领域中的应用[A];'2006(第十三届)全国造纸化学品开发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宋云扬;余涛;李艳军;;纳米材料的毒理学安全性研究进展[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3 ;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上卷)[C];2001年

4 钟家湘;葛雄章;刘景春;;纳米材料改造传统产业的实践与建议[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上卷)[C];2001年

5 高善民;孙树声;;纳米材料的应用及科研开发[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上卷)[C];2001年

6 ;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下卷)[C];2001年

7 金一和;孙鹏;张颖花;;纳米材料的潜在性危害问题[A];中国毒理学通讯[C];2001年

8 张一方;吕毓松;任德华;陈永康;;纳米材料的二种制备方法及其特征[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9 古宏晨;;纳米材料产业化重大问题及共性问题[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三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上卷)[C];2003年

10 马玉宝;任宪福;;纳米科技与纳米材料[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三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上卷)[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周建人;我国出台首批纳米材料国家标准[N];中国建材报;2005年

2 记者 王阳;上海形成纳米材料测试服务体系[N];上海科技报;2004年

3 ;纳米材料七项标准出台[N];世界金属导报;2005年

4 通讯员 韦承金邋记者 冯国梧;纳米材料也可污染环境[N];科技日报;2008年

5 廖联明;纳米材料 利弊皆因个头小[N];健康报;2009年

6 卢水平;院士建议开展纳米材料毒性研究[N];中国化工报;2009年

7 郭良宏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 江桂斌 中国科学院院士;纳米材料的环境应用与毒性效应[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记者 任雪梅 莫璇;中科院纳米材料产业园落户佛山[N];佛山日报;2011年

9 实习生 高敏;纳米材料:小身材涵盖多领域[N];科技日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 李军;纳米材料加速传统行业升级[N];中国化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杨;功能化稀土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生物成像应用[D];复旦大学;2014年

2 王艳丽;基于氧化钛和氧化锡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能量存储中的应用[D];复旦大学;2014年

3 吴勇权;含铕稀土纳米材料的功能化及其生物成像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4 曹仕秀;二硫化钨(WS_2)纳米材料的水热合成与光吸收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5 廖蕾;基于功能纳米材料的电化学催化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6 胥明;一维氧化物、硫化物纳米材料的制备,功能化与应用[D];复旦大学;2014年

7 李淑焕;纳米材料亲疏水性的实验测定与计算预测[D];山东大学;2015年

8 范艳斌;亚细胞水平靶向的纳米材料的设计、制备与应用[D];复旦大学;2014年

9 丁泓铭;纳米粒子与细胞相互作用的理论模拟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10 骆凯;基于金和石墨烯纳米材料的生物分子化学发光新方法及其应用[D];西北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芸颉;卟啉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2 张洁;ZnO基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D];安徽大学;2015年

3 温俊涛;磷化钴纳微米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4 张洲;电荷转移盐杂化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和性质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5 韩林;铂基异质结构纳米材料及其电催化性能[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6 程莎;可控形貌氧化铝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的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7 陈中辉;聚合物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对有机染料吸附性能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8 宋懿朋;一种多功能聚合物纳米材料的生物学效应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15年

9 张文涛;食品功能因子/二维纳米材料复合物的制备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10 万丹;基于功能性纳米材料的肽组学富集及蛋白质高效酶解的新方法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7768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7768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5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