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渣纤维表面改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炉渣纤维表面改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光催化 二氧化钛 高炉渣纤维 氟碳清漆(FEVE) 硅溶胶
【摘要】:TiO_2被认为是最理想的光催化剂,但TiO_2粉体存在易聚集和难于回收等缺点,将TiO_2负载到载体上能够有效改善Ti O_2颗粒的分散性和可回收性。高炉渣纤维(BFSF)比表面积大,成本低,透光性好,来源广泛,是TiO_2光催化材料的理想载体。论文通过浸渍涂覆法制备了高炉渣纤维负载SiO_2和TiO_2复合材料(Ti O_2/SiO_2/BFSF)和高炉渣纤维负载氟碳清漆(FEVE)和TiO_2复合材料(TiO_2/FEVE/BFSF),利用XRD、SEM、EDS、差热热重、N2吸附脱附、Zeta电位和纳米粒度分析仪等近代表征手段对合成的样品进行表征。紫外光照下,以亚甲基蓝为光降解物,评价样品的光催化活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水酯比1:4、醇酯比1:25条件下制备的溶胶,经450℃煅烧获得的TiO_2粉体为锐钛矿晶型,平均晶粒尺寸为19.8 nm,比表面积为70.158m2.g-1,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2)SiO_2/BFSF负载3次Ti O_2溶胶,经450℃煅烧2.5 h时,获得TiO_2/SiO_2/BFSF复合材料,复合材料表面均匀密实的包覆了一层锐钛矿型Ti O_2,紫外光照射180 min时,亚甲基蓝的降解率为96.1%。重复利用4次,亚甲基蓝的降解率依然能够达到70%。(3)BFSF表面负载Si O_2可以抑制TiO_2晶粒长大,增加Ti O_2负载量和提高样品的光催化活性。(4)负载分散系中蒸馏水与氟碳清漆(FEVE)体积比为50,Ti O_2浓度为20g/L,负载3次时,Ti O_2/FEVE/BFSF复合材料表面均匀的布满了TiO_2,复合材料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达到97.8%,循环利用4次,降解率依然可以达到67%。(5)TiO_2/SiO_2/BFSF和TiO_2/FEVE/BFSF复合材料的耐水性和耐碱性较BFSF明显增强。
【关键词】:光催化 二氧化钛 高炉渣纤维 氟碳清漆(FEVE) 硅溶胶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B306;TB3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0
- 第1章 文献综述10-23
- 1.1 高炉渣纤维概述10-15
- 1.1.1 高炉渣纤维化学组成10-11
- 1.1.2 高炉渣纤维生产方法11-14
- 1.1.3 高炉渣纤维制品的应用14-15
- 1.2 TiO_2的研究进展15-20
- 1.2.1 TiO_2的光催化原理15-17
- 1.2.2 影响TiO_2光催化活性的因素17
- 1.2.3 TiO_2的应用17-19
- 1.2.4 TiO_2应用中存在的问题19
- 1.2.5 TiO_2的载体19-20
- 1.3 氟碳漆概述20-22
- 1.3.1 氟碳漆结构与性能21-22
- 1.3.2 氟碳漆纳米改性研究22
- 1.4 课题的提出22-23
- 第2章 实验部分23-30
- 2.1 实验原料和药品23
- 2.2 实验设备23-24
- 2.3 研究方案24-26
- 2.3.1 TiO_2/SiO_2/BFSF复合材料的研究24-25
- 2.3.2 TiO_2/FEVE/BFSF复合材料的研究25-26
- 2.4 样品制备26-28
- 2.4.1 高炉渣纤维预处理26
- 2.4.2 硅溶胶的分散26
- 2.4.3 TiO_2溶胶和TiO_2粉体的制备26-27
- 2.4.4 TiO_2/BFSF复合材料的制备27
- 2.4.5 SiO_2/BFSF复合材料的制备27
- 2.4.6 TiO_2/SiO_2/BFSF复合材料的制备27
- 2.4.7 FEVE和TiO_2负载分散系的配制27
- 2.4.8 TiO_2/FEVE/BFSF复合材料的制备27-28
- 2.5 样品表征28-30
- 第3章 TiO_2/SiO_2/BFSF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30-49
- 3.1 制备工艺参数对Ti O_2性能的影响研究30-38
- 3.1.1 溶胶凝胶法制备TiO_2粉体的原理30-31
- 3.1.2 水酯比对TiO_2性能的影响31-34
- 3.1.3 醇酯比对TiO_2性能的影响34-36
- 3.1.4 煅烧温度对TiO_2性能的影响36-38
- 3.2 BFSF负载TiO_2和SiO_2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38-40
- 3.3 SiO_2对Ti O_2/SiO_2/BFSF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能的影响40-41
- 3.4 煅烧温度对Ti O_2/SiO_2/BFSF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41-43
- 3.4.1 煅烧温度对TiO_2/SiO_2/BFSF复合材料微观形貌的影响41-42
- 3.4.2 煅烧温度对TiO_2/SiO_2/BFSF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能的影响42-43
- 3.5 煅烧时间对Ti O_2/SiO_2/BFSF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43-44
- 3.5.1 煅烧时间对TiO_2/SiO_2/BFSF复合材料微观形貌的影响43
- 3.5.2 煅烧时间对TiO_2/SiO_2/BFSF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能的影响43-44
- 3.6 负载次数对Ti O_2/SiO_2/BFSF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44-46
- 3.6.1 负载次数对TiO_2/SiO_2/BFSF复合材料微观形貌的影响44-45
- 3.6.2 负载次数对TiO_2/SiO_2/BFSF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能的影响45-46
- 3.7 循环利用次数对Ti O_2/SiO_2/BFSF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能的影响46-47
- 3.8 SiO_2和Ti O_2包覆层对BFSF耐水和耐碱性影响47-48
- 3.8.1 SiO_2和TiO_2包覆层对BFSF耐水性影响47
- 3.8.2 SiO_2和TiO_2包覆层对BFSF耐碱性影响47-48
- 3.9 本章小结48-49
- 第4章 TiO_2/FEVE/BFSF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49-60
- 4.1 纳米TiO_2粉体的表征49-51
- 4.1.1 纳米TiO_2粉体的物相研究49-50
- 4.1.2 纳米TiO_2粉体的粒径研究50
- 4.1.3 纳米TiO_2粉体的BET研究50-51
- 4.1.4 纳米TiO_2粉体的光催化性能分析51
- 4.2 制备工艺参数对TiO_2/FEVE/BFSF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51-55
- 4.2.1 蒸馏水与FEVE体积比对TiO_2/FEVE/BFSF性能的影响51-53
- 4.2.2 TiO_2浓度对TiO_2/FEVE/BFSF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53-55
- 4.3 负载次数对TiO_2/FEVE/BFSF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55-57
- 4.3.1 负载次数对TiO_2/FEVE/BFSF复合材料微观形貌的影响55-56
- 4.3.2 负载次数对TiO_2/FEVE/BFSF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能的影响56-57
- 4.4 循环利用次数对TiO_2/FEVE/BFSF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能的影响57-58
- 4.5 FEVE和TiO_2包覆层对BFSF耐水和耐碱性影响58-59
- 4.5.1 FEVE和TiO_2包覆层对BFSF耐水性影响58
- 4.5.2 FEVE和TiO_2包覆层对BFSF耐碱性影响58-59
- 4.6 本章小结59-60
- 结论60-61
- 参考文献61-65
- 致谢65-66
- 导师简介66-67
- 作者简介67-68
- 学位论文数据集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忠刚,于俊;包钢高炉渣综合利用[J];包钢科技;2000年02期
2 王晓丽,柳晓明,文书明;攀枝花高炉渣的综合利用研究状况[J];国外金属矿选矿;2000年03期
3 王春斌;包钢高炉渣综合利用途径的研究[J];包钢科技;2001年01期
4 ;“攀钢高钛型高炉渣高效综合利用——年处理1000吨级扩大试验”项目通过论证[J];四川冶金;2003年02期
5 彭毅;攀钢高炉渣提钛技术进展[J];钛工业进展;2005年03期
6 佐祥均;陈登福;温良英;董凌燕;邱贵宝;;液态高炉渣热量的回收利用途径和问题[J];过程工程学报;2006年S1期
7 陈登福;佐祥均;温良英;董凌燕;邱贵宝;;液态高炉渣热量回收利用方法及问题[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6年07期
8 张菽浪;;攀钢高炉渣提钛技术进展[J];特钢技术;2006年01期
9 张朝晖;莫涛;;高炉渣综合利用技术的发展[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6年05期
10 成海芳;文书明;殷志勇;;高炉渣综合利用的研究进展[J];矿业快报;2006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西鹏;周守航;;高炉渣显热回收前景分析[A];第七届(2009)中国钢铁年会大会论文集(中)[C];2009年
2 张西鹏;周守航;;浅谈高炉渣资源的合理利用[A];2010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议暨炼铁学术年会文集(下)[C];2009年
3 李静;唐续龙;郭敏;张梅;张作泰;王习东;;攀钢高钛高炉渣黑钛石结晶规律探索[A];2010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专辑(上册)[C];2010年
4 束奇峰;胡晓军;侯新梅;周国治;;高炉渣流动性的计算研究[A];2010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专辑(上册)[C];2010年
5 熊付春;张超;;盐酸法处理高钛型高炉渣的综合利用[A];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郭豪;周守航;;高炉渣余热回收技术探讨[A];2010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议暨炼铁学术年会文集(下)[C];2009年
7 宋小龙;杨建新;刘晶茹;;高炉渣资源化生产绿色建材的环境效益评估——生命周期的视角[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8 曹建;苏毅;王红;韩国新;;新自控技术在高炉渣处理节能环保中的应用[A];2011年全国冶金安全环保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9 张志江;高志永;;论高炉渣处理爆炸原因及解决措施[A];2013年炼铁及原料降本增效实用新技术新设备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张国兴;;高炉渣处理方法及发展趋势[A];2014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暨炼铁学术年会文集(下)[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诗全 杜剑桥;攀钢高炉渣提钛产业化关键技术初获突破[N];中国建材报;2007年
2 樊雄;高炉渣里炼出产业“金链条”[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3 唐诗全 杜剑桥;攀钢高炉渣提钛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获突破[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4 周军 叶攀;环业公司有效消纳攀钢高炉渣[N];经理日报;2006年
5 记者 陈昌成;攀钢高炉渣提钛项目通过论证[N];中国企业报;2007年
6 记者 周军;攀钢强攻高炉渣提钛难关[N];中国冶金报;2007年
7 记者 谢玉先 周军 通讯员 叶攀;攀钢高炉渣3年创效数百万[N];中国冶金报;2004年
8 记者 陈强 通讯员 陈涛;太钢开创高炉渣利用新途径[N];中国冶金报;2014年
9 首席记者 崔晓农;太钢开拓高炉渣利用新途径[N];山西经济日报;2014年
10 本版编辑 记者 周军 通讯员 叶攀 汪泽华;攀钢高炉渣成为循环经济的亮点[N];中国冶金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遵乾;熔融高炉渣成纤技术及纤维制品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2 李大纲;高炉渣中有价组分选择性析出与解离[D];东北大学;2005年
3 任玉森;钢铁行业固体废弃物农业利用基础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军;高炉渣生产绿色建材的基础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2 李晨;空冷高钛型高炉渣中主要组分的分离提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3 林文龙;高炉渣直接纤维化熔融调质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4 马岩美;离心粒化高炉渣固化机理及实验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5年
5 褚亮;高炉渣制备超细硅酸铝和镁铝尖晶石的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4年
6 周君;矿棉管道保温材料制备及性能优化[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7 张建松;高炉渣纤维保温板的制备与性能优化[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8 涂家佳;含弥散相高炉渣的耗散粒子动力学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9 李超;高MgO型高钛高炉渣流动性的试验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10 姜超;一种混合式高炉渣余热回收装置的研究及模拟[D];辽宁科技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7797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779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