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荧光能量共振转移法研究牛血清蛋白部分肽段和水相金纳米颗粒的相互作用

发布时间:2017-09-09 06:06

  本文关键词:荧光能量共振转移法研究牛血清蛋白部分肽段和水相金纳米颗粒的相互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金纳米颗粒 多肽 荧光能量共振转移 特异性结合


【摘要】:最新研究发现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 BSA)可以被两亲性聚合物(Amphiphilic Polymer, AP)包裹的金纳米颗粒即水相金纳米颗粒(Aqueous Phase Gold Nanoparticles, AP-AuNPs)高亲和吸附,依次经蛋白酶K酶解、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 SDS)洗脱、聚丙烯酰胺凝胶纯化回收、质谱鉴定得知,吸附区域为BSA中的三段肽链LGEYGFQNALIVRY、 KDAFLGSFLYEYSR和KVPQVSTPTLVEVSRS.为了进一步研究BSA与AP-AuNPs的作用机理,本研究选取了上述肽段中含有荧光氨基酸残基的两段,LGEYGFQNALIVRY (P1)和KDAFLGSFLYEYSR (P2),以及BSA中距离吸附区最远的且含有荧光氨基酸残基的一段肽链FDEHVKLVNELTEF (P3),先经过体外固相合成这三段肽链,然后分别与AP-AuNPs吸附,利用最大吸光光谱红移法和琼脂糖鉴定法对二者的相互作用进行定性研究,再利用荧光能量共振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FRET)法和热力学方程分别计算出AP-AuNPs与三段肽链之间的结合常数和吉布斯自由能。通过比较结合常数和吉布斯自由能的大小发现,AP-AuNPs可吸附P1和P2,而不吸附P3或吸附力极小。进而得知,BSA与AP-AuNPs吸附区域的特异性,AP-AuNPs会选择性吸附BSA的部分肽段,与肽链的序列信息有关,具有一定的识别能力。这一结果使我们对BSA和AP-AuNPs的作用机制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对于纳米颗粒对蛋白质的生物标记、重金属污染检测以及具有识别能力的多肽链的开发等热门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金纳米颗粒 多肽 荧光能量共振转移 特异性结合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Q51;TB383.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1 引言9-14
  • 1.1 概述9-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1
  • 1.3 研究背景和意义11-12
  • 1.4 研究内容12-13
  • 1.5 创新点13-14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14-21
  • 2.1 试剂14
  • 2.2 实验仪器14
  • 2.3 实验方法14-21
  • 2.3.1 油相金纳米颗粒的合成14-15
  • 2.3.2 两亲性聚合物的制备15
  • 2.3.3 油相金纳米颗粒的包裹15-16
  • 2.3.4 水相金纳米颗粒的纯化16
  • 2.3.5 固相法合成多肽16-17
  • 2.3.6 多肽的纯化17
  • 2.3.7 多肽的冻干17
  • 2.3.8 溶液的配制17
  • 2.3.9 多肽与金纳米颗粒作用机制的研究17-21
  • 3 实验结果及分析21-32
  • 3.1 水相金纳米颗粒的表征21
  • 3.2 多肽和水相金纳米颗粒的表征21-22
  • 3.3 水相金纳米颗粒与牛血清蛋白吸附的梯度试验22-23
  • 3.4 水相金纳米颗粒与多肽的荧光淬灭试验23-30
  • 3.4.1 多肽P_1与水相金纳米颗粒的相互作用24-26
  • 3.4.2 多肽P_2与水相金纳米颗粒的相互作用26-28
  • 3.4.3 多肽P_3与水相金纳米颗粒的相互作用28-30
  • 3.5 水相金纳米颗粒与多肽的荧光能量共振转移结果30-32
  • 4 结论32-33
  • 5 展望33-34
  • 致谢34-35
  • 参考文献35-38
  • 附录38-39
  • 作者简介3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斌;毛斌;宋玉哲;王运福;刘国汉;;还原剂参量对金纳米颗粒的影响[J];甘肃科学学报;2009年02期

2 王孟;金永龙;黄岚;郭志睿;张宇;顾宁;;金纳米颗粒的摄入对细胞光学性质影响的数值仿真[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3 王健;王冬梅;李原芳;;半胱氨酸化学键合金纳米颗粒用于氧化性小分子可视化测定的载体研究[J];科学通报;2011年15期

4 ;金纳米颗粒在重金属离子可视化检测中取得新进展[J];中国西部科技;2011年26期

5 曾惠丹 ,姜雄伟 ,曲士良 ,邱建荣 ,朱从善 ,干福熹;激光诱导玻璃内部金纳米颗粒的析出及光谱[J];光学学报;2003年09期

6 李春梅;李原芳;王健;黄承志;;三磷酸腺苷与正电金纳米颗粒的配位作用及其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定量测定[J];科学通报;2010年Z2期

7 郑立思;冯苗;詹红兵;;表面修饰基团对金纳米颗粒非线性光学效应的影响研究[J];物理学报;2012年05期

8 朱键,王永昌;金纳米颗粒的紫外、蓝紫光波段光致荧光特性[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5年02期

9 张杨;李学红;彭成晓;;金纳米颗粒等离激元对不同形貌氧化锌薄膜发光性能的调控(英文)[J];发光学报;2012年12期

10 王凯;杨光;龙华;李玉华;戴能利;陆培祥;;金纳米颗粒的有序制备及其光学特性[J];物理学报;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薇;席时权;王海水;;金纳米颗粒的组装和结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张超;张丫丫;肖宜明;董振超;徐文;;金纳米颗粒荧光光谱特性研究[A];中国真空学会2012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3 张彩荣;曹淑妍;刘珍杰;马士禹;张云艳;陈邦林;;微纳氩、氮气泡对柠檬酸钠合成金纳米颗粒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1分会:表面界面与纳米结构材料[C];2013年

4 乔金菊;刘丽峰;王旭;姜宏伟;郑鹉;贺淑丽;;金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质研究[A];2009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王乙潜;梁文双;;金纳米颗粒的高分辨电子显微学研究[A];2009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史巍;鲁闻生;江龙;;尺寸可控的双溶性金纳米颗粒的制备[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刘珍杰;王国军;马士禹;张云艳;陈邦林;;不同还原剂对金纳米颗粒合成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田月;赵玉云;崔燕;蒋兴宇;;具有独特活性的金纳米颗粒的合成及其抗菌机制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9 冷飞;李英;甄淑君;李原芳;;基于金纳米颗粒的等离子体共振吸收测定阿莫西林[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10 张彩荣;吴善超;曹淑妍;马士禹;张云艳;陈邦林;;微纳氢气泡制备金纳米颗粒[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1分会:表面界面与纳米结构材料[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记者 李林旭;纳米科技领域的“黄金热”[N];中国黄金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冯卫东 郑晓春;有无肺癌一“闻”便知[N];科技日报;2009年

3 秀 田;带金病毒“间谍”刺探细胞情报[N];大众科技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元;多层壳包覆的功能化金纳米颗粒在生物医学及液晶器件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5年

2 刘迪龙;金纳米颗粒有序结构的界面自组装及其电磁场耦合增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3 庄强;金纳米颗粒的静电自组装及其在界面可控成膜中的应用[D];西北工业大学;2015年

4 易姿;基于金纳米颗粒和核酸的生物传感新方法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5 赵婧;基于金纳米颗粒构建新型生物传感器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柴芳;基于金纳米颗粒生物探针的制备及其检测重金属离子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吴西;金纳米颗粒的光学性质及其用于细胞标记和肿瘤治疗[D];复旦大学;2012年

8 郭俊宏;碳化硅及金纳米颗粒表面结构诱导的荧光特性及其应用[D];南京大学;2014年

9 成婧;金纳米颗粒的合成及其在单粒子水平上的成像技术开发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10 魏琳;功能金纳米材料的合成、应用及光学显微成像技术的开发[D];湖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仇昕;金纳米颗粒的合成及其光学性质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2 郝勇敢;二氧化钛基复合催化剂的结构设计及性能调控[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3 张友琴;金纳米颗粒阵列后处理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4 辛艳;表面亲疏水性质渐变的球形金纳米颗粒调节树突状细胞成熟的初步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5 白志军;荧光能量共振转移法研究牛血清蛋白部分肽段和水相金纳米颗粒的相互作用[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年

6 吴|,

本文编号:8187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8187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f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