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电聚合物P(VDF-TrFE)纳米结构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铁电聚合物P(VDF-TrFE)纳米结构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铁电聚合物 纳米结构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压电响应
【摘要】:聚合物普遍具有低成本,易加工,柔韧性好,重量轻等天然优势,因此成为材料研究的一个热点。而以聚偏氟乙烯(PVDF)及其共聚物为代表的铁电聚合物材料,不仅拥有这些聚合物的共性,同时还拥有铁电性,压电性,热释电性等一系列独特的性能,这些特性使得铁电聚合物材料在铁电信息存储,压力传感器,红外探测器,太阳能电池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于PVDF及其共聚物而言,其铁电性来源于分子链中H-F原子对组成的偶极的定向排列,因此其片晶以及分子链的取向会对材料的性能产生深刻的影响。为此,科研人员研究了包括空间受限诱导,拉伸诱导,电场诱导等一系列方法来获得特定取向的晶体结构。这些具有特定取向结构的晶体在某些物理性质上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从而为制备具有优异性能的有机功能器件提供了基础。由偏氟乙烯和三氟乙烯共聚而来的聚合物聚偏氟乙烯-三氟乙烯P(VDF-TrFE)相对于PVDF而言具有更加稳定的?相结构,这意味着P(VDF-TrFE)拥有更加可靠的铁电性,因此本论文选择以P(VDF-TrFE)作为研究对象。本课题组在先前的研究中已经对P(VDF-TrFE)在空间受限条件下的取向以及性能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确认了空间受限条件下片晶的取向行为对材料的物理性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此基础之上,我们以多孔阳极氧化铝(AAO)作为模板,通过纳米压印的方法,构筑了不同直径的P(VDF-TrFE)纳米柱结构。通过PFM测试我们发现相对于薄膜体系而言,图案化的纳米柱结构具有更强的压电响应以及更小的矫顽场,并且矫顽场的大小则随着纳米柱直径的减小而逐渐降低。随后我们将这一纳米阵列结构应用于P3HT:PCBM共混体系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结果发现在不同极化状态下太阳能电池的效率最多相差了一倍,正向极化状态下电池效率相对于未极化状态提高了25%。除了在太阳能电池上的应用外,由于P(VDF-TrFE)具有优异的压电性能,其在压力传感器,压电式纳米发电机等压电器件中也有大量应用。在本文中,我们以多孔聚酰亚胺薄膜作为衬底,利用熔融填充的方法,在聚酰亚胺管道中构筑了结构连续的P(VDF-TrFE)纳米线,并对其在外部压力作用下产生的压电响应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相比较于同样热处理条件下的薄膜样品而言,纳米线结构具有更为强烈的压电响应信号,随后通过掠入射X射线衍射我们分析了纳米线以及薄膜中分子链的取向方式,发现在纳米线结构中分子链沿着垂直于管道的方向排列,而薄膜分子链方向则沿着垂直于衬底的方向。另外,我们根据电压响应与压力之间的关系,计算了纳米线结构的压电电压常数,发现其比薄膜体系有了巨大的提升,同时与纳米管结构相比也有一定的提高。总之,我们通过一系列方法构筑了铁电聚合物P(VDF-TrFE)的纳米结构,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了纳米结构铁电聚合物在铁电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以及压电响应中的影响。论文的主要意义在于研究了受限环境对P(VDF-TrFE)的取向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受限和铁电聚合物性能之间的关系,为铁电聚合物纳米结构在实际器件应用中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铁电聚合物 纳米结构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压电响应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B383.1;O631.3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31
- 1.1 聚合物10-12
- 1.1.1 聚合物的概念10
- 1.1.2 聚合物的凝聚态结构10-12
- 1.1.3 功能聚合物12
- 1.2 结晶聚合物的取向研究12-16
- 1.2.1 聚合物的结晶12-13
- 1.2.2 结晶聚合物分子和晶体的取向方式13-14
- 1.2.3 聚合物在受限条件下的结晶及取向14-16
- 1.3 聚合物铁电材料PVDF及其共聚物简介16-24
- 1.3.1 铁电材料的概念及其发展历史16-19
- 1.3.2 铁电聚合物PVDF及其共聚物的凝聚态结构19-21
- 1.3.3 PVDF及其共聚物在受限条件下的取向及性能21-24
- 1.4. PVDF及其共聚物的性能应用研究24-29
- 1.4.1 PVDF及其共聚物的铁电性及其应用24-28
- 1.4.2 PVDF及其共聚物的压电性及其应用28-29
- 1.5 本文的切入点及研究方向29-31
- 第二章 P(VDF-TrFE)纳米结构的制备及其形貌31-39
- 2.1 引言31
- 2.2 P(VDF-TrFE)纳米柱阵列的制备及形貌31-35
- 2.2.1 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的制备31-33
- 2.2.2 P(VDF-TrFE)纳米柱阵列的制备33-34
- 2.2.3 P(VDF-TrFE)纳米柱阵列的形貌表征34-35
- 2.3 P(VDF-TrFE)纳米线结构的制备及形貌35-37
- 2.3.1 P(VDF-TrFE)纳米线结构的制备35-37
- 2.3.2 P(VDF-TrFE)纳米线结构的形貌表征37
- 2.4 本章小结37-39
- 第三章 P(VDF-TrFE)纳米柱阵列的铁电性能及其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39-47
- 3.1 引言39-40
- 3.2 P(VDF-TrFE)纳米柱的铁电性能研究40-42
- 3.2.1 压电力显微镜(PFM)简介40
- 3.2.2 P(VDF-TrFE)纳米柱铁电性能测试40-42
- 3.3 P(VDF-TrFE)纳米柱阵列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42-46
- 3.3.1 基于铁电纳米柱阵列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制备42-43
- 3.3.2 铁电纳米柱阵列对太阳能电池效率的影响43-46
- 3.4 本章小结46-47
- 第四章 P(VDF-TrFE)纳米线压电性能研究47-56
- 4.1 引言47
- 4.2 压电性能测试实验设计47-48
- 4.3 P(VDF-TrFE)纳米线的压电性能研究48-54
- 4.4 本章小结54-56
- 第五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56-58
- 参考文献58-69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69-70
- 致谢70-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穆传和;聚合物薄膜展平装置[J];塑料科技;1991年03期
2 申南竹;;给微电子技术带来新前景的聚合物[J];化学世界;1991年04期
3 徐僖;聚合物的溶渗性、混容性和耐环境浸蚀性[J];工程塑料应用;1980年01期
4 胡廷永;聚合物摩擦学的研究动向—记国际聚合物磨损及其控制讨论会[J];固体润滑;1985年03期
5 潘慧铭;难粘聚合物的粘结[J];塑料工业;1979年03期
6 戚克学;新型感光材料——感光聚合物的应用[J];塑料科技;1990年04期
7 李福秀;;新型电子材料——聚合物[J];今日科技;1989年08期
8 唐舜英;储连江;潘仁云;周其云;袁惠根;;有机低分子物在聚合物中的渗透[J];合成树脂及塑料;1989年01期
9 马文杰,黄子铮;聚合物材料在保存食品方面的应用[J];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1995年02期
10 林伟峰;周建华;游佰强;王晨;;纳米颗粒对极化聚合物的非线性驰豫特性的影响研究[J];科技资讯;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启云;胡文兵;;聚合物超薄膜结构松弛的分子模拟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5分会:胶体与界面化学中的理论问题[C];2013年
2 董小宁;张俊彦;卞凤玲;程锦春;;耐溶剂聚合物薄膜的制备及其表征[A];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年会、第七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3 贺耀龙;胡宏玖;张俊乾;李达开;朱文书;周沙叙;赵峰;;聚合物薄膜物理老化中的尺度效应[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温建忠;谢耩;汪国平;王建波;;聚合物薄膜表面大面积金属纳米颗粒的均匀沉积及其应用[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5 曾雪锋;岳瑞峰;吴建刚;胡欢;董良;刘理天;;一种新型厌水性碳氟聚合物薄膜的制备[A];第二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卢迎习;孙俊奇;吕男;沈家骢;;层状组装聚合物薄膜的室温纳米压印[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高学喜;王文军;刘云龙;;偶氮聚合物薄膜的吸收谱和二次谐波产生的温度特性[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卢甜;蔡雪刁;;含噻吩的共聚物有序薄膜的制备及电性能测试[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G:光电功能高分子[C];2013年
9 郝聚民;邱玲;沈玉全;杨艳芳;沈启舜;曹庄琪;韩梅娟;朱传凤;万立骏;;光学质量电光聚合物薄膜的制备及其电光调制性能[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04年
10 杨德才;EdwinL.Thomas;;制备高度取向超薄聚合物薄膜的新方法[A];第三次中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二)[C];198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梓桦;聚合物薄膜修复破裂血管[N];医药经济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进;含炔基芴的新型共轭半导体光电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应用[D];南京大学;2015年
2 黄渊帅;基于苯并二噻吩及芴的聚合物光伏材料的合成和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3 陈娟;电场活化聚合物变形机理及本构关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4 徐张平;基于双氧噻吩衍生物的可溶液操作电致变色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5 赵晓林;纳米结构铁电聚合物薄膜器件的制备与物理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2016年
6 卞临沂;稠环噻吩类窄带隙聚合物的设计及光电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7 李铁风;介电高弹聚合物力电行为研究与器件设计[D];浙江大学;2012年
8 刘惠;复杂聚合物薄膜体系的去润湿动力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9 张庆辉;聚合物能带的调控及其在光伏器件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6年
10 费旭;聚合物光波导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应用[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磊;染料掺杂聚合物薄膜的光谱下转换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田厚宽;润湿脊发展动力学与聚合物薄膜黏弹性的关系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5年
3 冯正洋;可降解聚酯酰胺共聚物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5年
4 田松;新型热固性含氟聚芳醚的制备与性能[D];郑州大学;2015年
5 李根举;外场作用下聚合物薄膜微结构的变化及不稳定性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6 孙刚;聚合物太阳电池电极修饰材料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7 王猛;基于氟代喹喔啉D-π-A型聚合物给体光伏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8 李泉;非晶聚合物界面上聚β-羟基丁酸酯超薄膜动熔融重结晶行为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9 王志灵;全聚合物波导微环无热化设计及衬底制备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10 李海容;聚乙稀醇膜材料氚衰变辐照效应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5年
,本文编号:8210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821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