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醇热技术制备全波段光催化复合材料及其性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超临界醇热技术制备全波段光催化复合材料及其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超临界醇热 全波段光催化 Ag/TiO_2-N BiOI-RGO 鲍曼不动杆菌
【摘要】:光催化技术因可利用太阳能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而备受青睐。典型催化剂TiO_2,因其毒性低、活性高、价廉量丰、稳定性好等优点而被广为关注。但是宽禁带(只能经由紫外光激发)及低太阳光利用率又限制其大规模实际应用。为此,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解决上述问题:(1)开发新型制备工艺,对纯TiO_2进行修饰改性,实现可见光响应,提高太阳光利用率;(2)将光催化材料的应用领域拓展至医院高致病细菌环境的净化,以替代传统抗菌药物;(3)设计高效光电催化反应器,高效杀灭细菌,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鉴于以上设想,本论文开展了如下工作:(1)超临界醇热法制备Ag/TiO_2-N以硝酸银为银源,钛酸四丁酯为钛源,采用超临界醇热法合成了Ag/TiO_2-N复合型可见光光催化剂。借助XRD、SEM、XPS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相关表征,结果表明该催化材料具有较高结晶度、较小粒径、较大的比表面积及完好的介孔结构。实现了可见光条件下对甲基橙的高效降解,同时显示了较佳的化学稳定性。(2)Ag/TiO_2-N光催化剂杀灭鲍曼不动杆菌的性能研究将上述方法制备的Ag/TiO_2-N催化剂运用于可见光下光催化杀灭鲍曼不动杆菌。借助SEM,ICP,TOC等表征手段对抗菌过程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细菌的自溶和自我修复现象。该光催化材料在杀灭鲍曼不动杆菌的过程中表现出了优异的活性,有效避免了使用抗生素对细菌产生抗药性的缺陷。(3)Bi OI-RGO在可见光长波段及红外条件下光催化性能研究虽然Ag/TiO_2-N光催化剂在整个可见光波段具有很好的降解MO以及有效的杀灭鲍曼不动杆菌特性,但其在可见光长波段(450-780nm)条件下基本上没有活性,红外条件下降解杀菌效果更差。而Bi OI-RGO可以很容易解决这个问题。借助XRD、SEM、XPS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相关表征,。同时也考察了其在红外条件下的杀菌性能。
【关键词】:超临界醇热 全波段光催化 Ag/TiO_2-N BiOI-RGO 鲍曼不动杆菌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43.36;TB33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8
- 第一章 绪论8-19
- 1.1 研究背景8
- 1.2 半导体光催化技术概述8-9
- 1.3 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开发及实际应用9-12
- 1.3.1 半导体光催化在环境治理的研究与应用9-10
- 1.3.2 半导体光催化在能源开发的研究与应用10-11
- 1.3.3 半导体光催化在抗菌研究与应用11-12
- 1.4 半导体光催化的基本原理12-13
- 1.5 半导体光催化材料研究现状13-17
- 1.5.1 半导体复合14-15
- 1.5.2 贵金属沉积15-16
- 1.5.3 离子掺杂16
- 1.5.4 表面光敏化16-17
- 1.6 立题依据与研究方案17-19
- 第二章 实验部分19-24
- 2.1 试剂与原料19-20
- 2.2 光催化材料的制备20-21
- 2.2.1 超临界醇热法制备Ag/TiO_2-N光催化剂20
- 2.2.2 BiOI-RGO复合材料的合成20-21
- 2.3 光催化材料的表征21-22
- 2.3.1 X射线衍射仪(XRD)21
- 2.3.2 物理吸附仪(BET)21
- 2.3.3 扫描电镜(FESEM)21
- 2.3.4 透射电镜(TEM)21
- 2.3.5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 DRS)21
- 2.3.6 热重分析(TG-DTA)21-22
- 2.3.7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22
- 2.3.8 荧光光谱(PL)22
- 2.3.9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ICP)22
- 2.3.10 光电化学测试(Photoelectrochemical Test)22
- 2.3.11 有机碳和氮含量测定(TOC,TNb)22
- 2.4 催化性能测试22-24
- 2.4.1 粉体Ag/TiO_2-N催化剂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性能测试22-23
- 2.4.2 超临界醇热技术制备Ag/TiO_2-N杀灭鲍曼不动杆菌23
- 2.4.3 醇热法制备BiOI-RGO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性能测试及其杀灭鲍曼不动杆菌23
- 2.4.4 催化过程活性物种检测实验23
- 2.4.5 自修复实验23-24
- 第三章 超临界醇热法制备Ag/TiO_2-N复合型可见光催化剂及其污染物降解性能24-33
- 3.1 引言24-25
- 3.2 结果与讨论25-32
- 3.2.1 样品广角XRD分析25
- 3.2.2 样品 TG 和 FTIR 分析25-26
- 3.2.3 样品形貌分析26-27
- 3.2.4 样品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分析27-28
- 3.2.5 样品XPS分析28
- 3.2.6 样品TG、Raman和FTIR分析28-29
- 3.2.7 样品UV-Vis DRS分析29
- 3.2.8 样品光催化活性分析29-32
- 3.3 本章小结32-33
- 第四章 Ag/TiO_2-N光催化剂杀灭鲍曼不动杆菌性能的研究33-42
- 4.1 引言33-34
- 4.2 结果与讨论34-40
- 4.2.1 不同催化剂在黑暗条件下以及可见光照条件下杀菌活性比较34-35
- 4.2.2 Ag/TiO_2-N光催化杀灭鲍曼不动杆菌中协同作用的证明35
- 4.2.3 样品(4.00 mol%)Ag/TiO_2-N光催化杀灭鲍曼不动杆菌形貌图35-36
- 4.2.4 (4.00 mol%)Ag/TiO_2-N光催化剂杀菌过程的激光共聚焦分析36-37
- 4.2.5 不同催化剂杀灭鲍曼不动杆菌的钾离子、TOC浓度的检测37
- 4.2.6 (4.00 mol%)Ag/TiO_2-N抗菌的普适性分析37-38
- 4.2.7 (4.00 mol%)Ag/TiO_2-N杀菌过程中不同制备方法比较38
- 4.2.8 不同催化剂在红外条件下的杀菌考察38-39
- 4.2.9 (4.00 mol%)Ag/TiO_2-N 杀菌过程中不同制备方法比较39-40
- 4.2.10 不同催化剂在红外条件下的杀菌考察40
- 4.3 本章小结40-42
- 第五章 BiOI-RGO在可见光长波段光催化性能研究42-52
- 5.1 前言42-43
- 5.2 结果与讨论43-51
- 5.2.1 样品广角XRD分析43
- 5.2.2 样品FESEM形貌分析43-44
- 5.2.3 样品BiOI-RG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分析44-45
- 5.2.4 样品BiOI-RG的FTIR分析45
- 5.2.5 样品BiOI-RG的Raman图谱分析45-46
- 5.2.6 样品UV-Vis DRS和禁带宽度分析46-47
- 5.2.7 样品BiOI-RGO的PL光谱分析47
- 5.2.8 样品光催化活性分析47-51
- 5.3 本章小结51-52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52-54
- 参考文献54-61
- 致谢61-63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63-64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培洪;凌保东;;多重PCR技术在检测鲍曼不动杆菌β-内酰胺酶基因中的应用[A];第十届全国化疗药理暨抗感染药理高峰论坛资料汇编[C];2010年
2 王芳;易滨;涂显春;雷红;孙敏霞;刘军;赵晓晓;;鲍曼不动杆菌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A];中国医院协会第十八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论文资料汇编[C];2011年
3 薛宝升;;鲍曼不动杆菌感染[A];第六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刘嘉琳;于沁;瞿洪平;;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防控及抗生素优化方案的前瞻性研究[A];第三届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董宝坤;;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干预措施评价[A];全国医院感染护理新进展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孙立新;刘兰平;耿蓉娜;温婵;;儿童住院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监测分析[A];中国医院协会第十八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论文资料汇编[C];2011年
7 郇京宁;;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治疗[A];急慢性创面治疗新技术专题系列研讨会之感染创面综合治疗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8 董涛;童卫杭;李聪然;钱皎;王睿;;氟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鲍曼不动杆菌体外抗菌活性的研究[A];创新药物及新品种研究、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董涛;童卫杭;李聪然;钱皎;王睿;;氟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鲍曼不动杆菌体外抗菌活性的研究[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董涛;王睿;童卫杭;柴栋;裴斐;梁蓓蓓;方翼;范燕;李聪然;;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株主动外排机制研究[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陶庆春;警惕鲍曼不动杆菌[N];健康报;2006年
2 通讯员朱水英 记者李水根;鲍曼不动杆菌研究获多项创新成果[N];健康报;2010年
3 祝建芳邋朱水英 特约记者 俞欣;鲍曼不动杆菌存在新耐药基因[N];健康报;2008年
4 福建省立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 王大旋 本报记者 曾令浩 整理;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联合用药为王道[N];医药经济报;2011年
5 山东省日照市人民医院 刘丽娟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 陈宏斌;院内细菌耐药有分布图[N];健康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曦;鲍曼不动杆菌plsC与abrP介导替加环素耐药机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2 陈菁;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子流行特征分析及整合子介导的耐药机制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4年
3 应春妹;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4 彭敬红;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及耐药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陈威震;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和耐药相关机制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6 许攀峰;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基因组与“耐药岛”的比较基因组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7 符一骐;中国部分地区鲍曼不动杆菌多位点序列分型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8 刘丁;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流行病学调查及耐药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2年
9 汪杨;自噬在真核细胞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清除中的作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10 田雪;多利培南及其联合用药对不同碳青霉烯酶基因鲍曼不动杆菌体外和体内抗菌作用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禹;多重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噬菌体的筛选及其理化性质与生物信息学分析[D];大连大学;2015年
2 梁立杰;机械通气住院患者多重耐药(MDR)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分布特征及耐药影响因素[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3 张旭;替加环素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所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4 闫振宇;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呼吸机相关肺炎巢式病例对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5 郑薇;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耐药相关机制的研究[D];成都医学院;2015年
6 裴欢欢;2010-2012年某三甲医院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7 杨艳;厦门地区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8 晏奎;磷霉素对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被膜干预作用的体外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5年
9 魏振波;鲍曼不动杆菌外膜蛋白A1S_0115A的克隆、表达及免疫保护性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10 卢灵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基因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四川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652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865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