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基于形状等效和刚度折减的复合材料分层损伤分析方法

发布时间:2017-09-18 06:00

  本文关键词:基于形状等效和刚度折减的复合材料分层损伤分析方法


  更多相关文章: 复合材料构件分层 分层缺陷形状简化 刚度折减模型 屈曲分析


【摘要】:与传统金属材料相比,复合材料具有比强度和比刚度高、耐腐蚀性强、加工成型方便等优点,并且其力学性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在航空航天领域,复合材料已被用于主要承力构件的制造,然而由于制造工艺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复合材料构件内常常会带有各种损伤。其中,分层损伤是复合材料主要构件损伤形式之一,这类分层损伤的产生和扩展会显著降低结构强度。因此,找出简单有效的方法来研究复合材料构件的分层损伤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不规则形状的分层缺陷区域等效成不同规则形状分层缺陷的效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含分层缺陷的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整体和局部刚度折减模型,研究了含初始分层缺陷的复合材料层合板在压缩载荷作用下的屈曲和后屈曲行为。采用工程中常用的包络椭圆、包络圆和包络矩形等模型对多个不规则分层缺陷区域形状进行简化,并通过有限元方法模拟含分层缺陷的层合板在压缩载荷下的力学行为,计算出等效形状分层缺陷和原不规则形状分层缺陷下的层合板分层扩展压力。计算出不同等效分层缺陷区域模型的屈曲模式和载荷-位移曲线等数据,并比较分析了三种等效方式的差异,结果表明针对本文所采用的不规则形状,包络椭圆的等效效果最好,可以有效代替原不规则形状分层缺陷来进行相关复合材料构件的分层损伤研究。根据上述等效模型研究中的结果,发现分层缺陷对结构的主要影响是改变结构的屈曲临界载荷,而对结构的压缩刚度并没有显著影响。基于此,提出一种根据屈曲临界载荷变化来确定折减系数的刚度折减模型,分别采用整体刚度折减和损伤区域刚度折减两种途径。对比分析了原分层缺陷模型和刚度折减模型在相同加载条件下的载荷-位移曲线。结果表明,刚度折减模型简化了分层损伤建模的分析过程,能较好地反映含初始分层缺陷的层合板在受压时的力学行为,并大大减少了数值分析时间。
【关键词】:复合材料构件分层 分层缺陷形状简化 刚度折减模型 屈曲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B3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5
  • 1.1 课题研究背景9-10
  • 1.2 国内外技术研究现状10-14
  • 1.2.1 分层屈曲11
  • 1.2.2 分层形状等效11-13
  • 1.2.3 刚度折减模型13-14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14-15
  • 2 复合材料分层研究理论基础15-28
  • 2.1 断裂力学理论16-20
  • 2.1.1 应力强度因子理论16-18
  • 2.1.2 能量释放率准则18-20
  • 2.2 虚拟裂纹闭合技术20-24
  • 2.2.1 裂纹闭合方法20-21
  • 2.2.2 改进裂纹闭合方法21-22
  • 2.2.3 能量释放率计算公式22-24
  • 2.3 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屈曲行为24-27
  • 2.4 本章小结27-28
  • 3 复合材料不规则形状分层区域简化方法28-45
  • 3.1 引言28
  • 3.2 不规则形状及等效形状分层模型说明28-32
  • 3.2.1 问题描述28-31
  • 3.2.2 边界条件及载荷31
  • 3.2.3 有限元模型31-32
  • 3.3 结果对比与讨论32-44
  • 3.3.1 不规则形状及等效形状参数对比32-34
  • 3.3.2 不同等效方式结果对比34-44
  • 3.4 本章小结44-45
  • 4 含分层损伤层合板刚度折减模型45-59
  • 4.1 引言45
  • 4.2 刚度折减方法45-47
  • 4.3 整体刚度折减模型47-53
  • 4.3.1 整体刚度折减模型构造方法48-51
  • 4.3.2 有限元结果对比与讨论51-53
  • 4.4 损伤区域刚度折减模型53-57
  • 4.4.1 区域刚度折减模型构造方法53-55
  • 4.4.2 有限元结果对比与讨论55-57
  • 4.5 本章小结57-59
  • 结论与展望59-60
  • 参考文献60-64
  • 附录A 椭圆分层建模部分代码64-6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68-69
  • 致谢69-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鹏飞,袁建畅,郑水蓉,孙永奇;织物复合材料分层损伤的原位研究[J];机械工程材料;2000年03期

2 范学领;孙秦;;复合材料分层断裂判据及扩展准则研究[J];计算力学学报;2011年03期

3 范学领;孙秦;原梅妮;菊池正纪;;裂纹间距及铺层角度对复合材料分层的影响[J];固体火箭技术;2009年03期

4 陈丽华;徐元铭;刘博;;复合材料分层问题中界面层方法的数值研究[J];复合材料学报;2010年03期

5 李路明,黄松岭,杨海青,徐可北;复合材料分层缺陷的红外热像检测[J];航天制造技术;2002年02期

6 谢向利 ,赵龙;缝纫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J];航空制造技术;2003年06期

7 成正爱;姚卫星;吴富强;;复合材料分层损伤特性分析的分层形状等矩椭圆当量方法[J];计算机辅助工程;2013年05期

8 马存旺;金延伟;;基于界面断裂的粘聚区长度计算方法研究[J];工程力学;2013年01期

9 余明;赵美英;王瑜;;基于复合材料分层损伤模型的层压板静强度分析[J];航空工程进展;2012年01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肖肖;赵丽滨;张建宇;;复合材料分层模拟数值方法概述[A];北京力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邓凡臣;陈向明;柴亚南;;复合材料分层缺陷数值模拟方法[A];第17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复合材料结构设计与性能表征分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滕锦;庄茁;;低速冲击下纤维增韧复合材料分层的数值模拟[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4 ;利用基准考题评估各商用有限元软件静态复合材料分层扩展分析功能[A];第七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暨2011全国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俊勃;孙永奇;井晓天;;玻璃布增强PC复合材料分层断裂的SEM原位观察和分析[A];第十二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凤鹏;纤维增强层合复合材料分层损伤行为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顾志平;基于内聚力理论的复合材料分层失效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2 孙长玺;基于形状等效和刚度折减的复合材料分层损伤分析方法[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3 李亚娟;风电叶片分层缺陷演化的力学行为及声发射响应特性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4 刘文婧;复合材料界面模式混合度及基于其的分层扩展准则[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5 刘红霞;复合材料分层损伤的数值模拟[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737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8737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d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