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高岭土杂化改性端羧基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1 20:18

  本文关键词:高岭土杂化改性端羧基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聚乳酸 二恶唑啉 聚酰胺酯 扩链 高岭土复合材料


【摘要】:聚乳酸(PLA)既是一种绿色环保材料,又是一种新型生物降解材料,它是以可再生植物为原料合成的。聚乳酸分子中的酯键易水解,属于脂肪族聚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在人体或土壤中发生降解,然后生成乳酸,最终代谢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聚乳酸及其共聚物在医药及医疗用品方面的应用与开发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这是因其有着良好的化学惰性并且易于加工,又有着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聚乳酸的意义不单单体现在环镜保护方面,它对建设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课题主要研究了端羧基改性聚乳酸的制备和高岭土/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制备。(1)丙交酯和聚乳酸的制备。本文采用先缩聚再解聚的两步法,乳酸发生酯化反应脱去水分,并生成乳酸低聚物,然后在较高温度下将生成的乳酸低聚物进行催化解聚,最后得到丙交酯。实验首先以乳酸为单体,氧化锌为催化剂,压力为0.095MPa,温度逐渐升温至180℃,脱水反应3h,制得丙交酯单体,探讨影响丙交酯合成的因素,得出乳酸单体在140℃条件下,催化剂氧化锌的质量百分比为1.5%,反应时间为3小时制得高分子量的聚乳酸。然后再以丙交酯为原料,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压力为0.095MPa,温度逐渐升温至160℃,聚合5h,制得聚乳酸。讨论聚乳酸合成的影响因素,得出聚合反应的时间为5h,聚合温度在170-180℃之间时,当n(丙交酯)/n(辛酸亚锡)=5000,可以得到相对分子质量为65000的聚乳酸。红外图谱和氢谱数据表明,在辛酸亚锡催化剂作用下,单体丙交酯发生了开环反应。(2)端羧基聚乳酸的扩链和改性。在对PLA分子进行扩链时,大多数人选用二恶唑啉类型的催化剂,这是因为这类催化剂的活性高,催化选择性好。本实验以丙交酯为原料、辛酸亚锡为催化剂、丁二酸酐为改性剂,采用梯度升温法,直接熔融合成端羧基聚乳酸共聚物P(L-SA),接着用1,3-PBO(2,2-(1,3-亚苯基)-二恶唑啉)对共聚物进行扩链,制得聚酰胺酯(PEA),最后将高岭土与PEA熔融复合改性。红外图谱和核磁图谱数据表明,聚乳酸中的—COOH与二恶唑啉成功合成出目标产物。研究得出,以丙交酯为原材料,丁二酸酐为亲水改性剂,1,3-PBO为扩链剂合成聚乳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在0.098MPa,150℃下,n(丁二酸酐):n(丙交酯)=1:9.5,n(丙交酯):n(1,3-PBO)=1:2.4,扩链反应时间为1h,制得扩链产品聚酰胺酯PEA.GPC测出该条件下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大为24万。玻璃化转变温度数据表明扩链后的聚乳酸和复合改性后的耐热性能均提高。拉伸强度测试说明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提升。电子扫描图表明成功地将聚酰胺酯颗粒插入到高岭土片层之间。(3)高岭土改性聚乳酸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本实验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高岭土/PLEA(聚酰胺酯)纳米复合材料。首先制备出分子量较小的的端羧基聚乳酸P(LA/SA),其次合成出插层复合物高岭土/二甲亚砜,一定温度减压原位扩链聚合45 min,制备PLEA/高岭土复合材料。根据前面所述的实验步骤将PLEA与不加高岭土/二甲亚砜复合物合成的产物作比较。研究发现,实验成功的以1,3-PBO作为扩链剂,制备出了高岭土改性聚乳酸基复合材料,并确定在m(P(LA/SA)):m(高岭土/二甲亚砜)=1:1.2,聚合温度为160℃,反应时间为十二小时时所得到的的高岭土/PLEA复合材料的各种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高岭土改性后的高岭土/PLEA复合物的耐热性得到提高。
【关键词】:聚乳酸 二恶唑啉 聚酰胺酯 扩链 高岭土复合材料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Q323.4;TB33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1 前言12-25
  • 1.1 概述12
  • 1.2 聚乳酸的合成方法12-20
  • 1.2.1 直接缩聚法13-15
  • 1.2.2 丙交酯开环聚合法15-16
  • 1.2.3 反应挤出聚合法16
  • 1.2.4 固相缩聚法16-17
  • 1.2.5 扩链聚合法17-20
  • 1.3 聚乳酸的改性20-22
  • 1.3.1 聚乳酸的化学改性20-21
  • 1.3.2 聚乳酸的物理改性21
  • 1.3.3 纳米复合21
  • 1.3.4 高岭土插层研究进展21-22
  • 1.3.5 聚合物/高岭土复合材料的研究22
  • 1.4 聚乳酸的应用22-24
  • 1.4.1 药物释放材料22-23
  • 1.4.2 骨折固定材料23
  • 1.4.3 外科手术缝合23
  • 1.4.4 眼科植入材料23-24
  • 1.4.5 工农业、生活领域的应用24
  • 1.4.6 组织工程支架材料24
  • 1.5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及内容24-25
  • 2 丙交酯和聚乳酸的合成及其性能25-34
  • 2.1 引言25-26
  • 2.2 实验部分26-27
  • 2.2.1 原料与试剂26
  • 2.2.2 实验仪器26
  • 2.2.3 实验过程26-27
  • 2.2.4 测试和表征27
  • 2.3 结果与讨论27-33
  • 2.3.1 丙交酯产率的影响因素27-30
  • 2.3.2 丙交酯和聚乳酸的结构表征30-33
  • 2.4 本章小结33-34
  • 3 端羧基聚乳酸的扩链、改性及其性能34-42
  • 3.1 引言34
  • 3.2 实验部分34-36
  • 3.2.1 仪器34
  • 3.2.2 原料34-35
  • 3.2.3 实验过程35
  • 3.2.4 测试和表征35-36
  • 3.3 结果与讨论36-41
  • 3.3.1 改性产物结构的确定37-39
  • 3.3.2 n(丁二酸酐)/n(丙交酯)对端羧基聚乳酸P(LA/SA)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39
  • 3.3.3 n(丙交酯)/n(1,3-PBO)对聚酰胺酯PEA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39-40
  • 3.3.4 玻璃化转变温度分析40
  • 3.3.5 拉伸性能测试40
  • 3.3.6 扫描电镜分析40-41
  • 3.4 本章小结41-42
  • 4 高岭土改性聚乳酸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42-48
  • 4.1 引言42
  • 4.2 实验部分42-44
  • 4.2.1 试剂42-43
  • 4.2.2 仪器43
  • 4.2.3 实验过程43
  • 4.2.4 测试和表征43-44
  • 4.3 结果与讨论44-47
  • 4.3.1 P(LA/SA)与高岭土/二甲亚砜复合物质量比对PLEA/高岭土复合材料Mn的影响44
  • 4.3.2 原位聚合温度对PLEA/高岭土复合材料Mn的影响44-45
  • 4.3.3 原位聚合时间对PLEA/高岭土复合材料Mn的影响45
  • 4.3.4 FT-IR分析45-46
  • 4.3.5 玻璃化转变温度分析46
  • 4.3.6 SEM分析46-47
  • 4.4 本章小结47-48
  • 5 总结与展望48-50
  • 5.1 总结48
  • 5.1.1 丙交酯和聚乳酸的合成及其性能48
  • 5.1.2 端羧基聚乳酸的扩链、改性及其性能48
  • 5.1.3 高岭土改性聚乳酸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48
  • 5.2 展望48-50
  • 致谢50-51
  • 参考文献51-60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0-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燕;彭少贤;李敏立;黄颖婷;;聚乳酸的直接缩聚、改性及应用研究现状[J];化工新型材料;2010年11期

2 曲萍;张力平;段久芳;曹羽;;微纳纤维素/聚乳酸复合材料的研究[J];林产化学与工业;2009年S1期

3 李永刚;潘君;赵明媚;牛旭锋;王远亮;;生物活性聚乳酸的研究[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6年06期

4 曾庆慧;罗丙红;杨媛;赵剑豪;周长忍;;低温常压下高分子量左旋聚乳酸的微波合成及表征[J];功能材料;2007年06期

5 田冶;王迎军;周长忍;曾庆慧;谭帼馨;;表面微图案化聚乳酸膜的制备及其细胞亲和性评价[J];高分子学报;2010年10期

6 胡安珍;史济斌;戎宗明;薛平;龚飞荣;程树军;;胶原在聚乳酸旋涂膜表面的吸附研究[J];高分子学报;2010年11期

7 肖振宇,原续波,盛京;聚乳酸膜表面氨等离子体改性[J];天津大学学报;2004年07期

8 邱永兵;仇植;陈元维;罗祥林;;含磷脂酰胆碱的聚乳酸的诱导矿化研究[J];高分子学报;2012年07期

9 张丽芳;陈和春;徐梁;熊左春;白威;赵娜;熊成东;;聚乳酸/中药自然铜复合多孔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J];合成化学;2008年01期

10 傅亚;钱智勇;黄美娜;胡承波;姚波;任凌燕;王远亮;;磷脂胆碱仿生修饰聚乳酸及其生物学评价[J];功能材料;2012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立华;田冶;杨媛;邓政兴;张润;焦延鹏;周长忍;;聚乳酸等离子接枝聚合NVP及其性能研究[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日报株式会社 供稿;日本开发出加热后促进分解速度的包装材料[N];中国包装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傅亚;骨修复因子功能化聚乳酸的制备及其生物相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2 石淑先;聚乳酸及其亲水性共聚物的制备和降解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7年

3 焦延鹏;聚乳酸表面的功能化及其与蛋白、细胞、组织的相互作用[D];暨南大学;2006年

4 邓爱华;超临界流体技术制备丝素/聚乳酸复合组织工程支架的研究[D];华侨大学;2013年

5 胡燕;层层自组装技术在聚乳酸及钛材表面工程的应用[D];重庆大学;2011年

6 陈良龙;异种骨粉/左旋聚乳酸内固定材料的制备和评价[D];中南大学;2007年

7 李玉筱;力生长因子24肽修饰的聚乳酸仿生骨基质材料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8 李佳;g-HA/PLA生物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正良;纳米纤维素/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年

2 鞠云会;聚乳酸离子凝胶结构的形成及其调制[D];东华理工大学;2016年

3 刘冬;聚乳酸基纳米锂藻土复合薄膜的制备与应用[D];云南民族大学;2016年

4 刘钰维;高岭土杂化改性端羧基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6年

5 桂蕾;改性淀粉/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6 罗永祥;环氧化合物扩链的高分子量聚乳酸的熔融合成与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7 刘飞;分子量可控聚乳酸的合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8 谢会丽;拉伸工艺对单轴取向聚乳酸薄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2年

9 姜梓琰;聚乳酸立构复合物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D];东华大学;2015年

10 吴丽斌;可降解聚乳酸的细菌选育及其解聚酶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966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8966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7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