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新型柱状碳化钨表面增强耐磨复合材料的磨粒磨损性能

发布时间:2017-09-27 05:37

  本文关键词:新型柱状碳化钨表面增强耐磨复合材料的磨粒磨损性能


  更多相关文章: 硬质合金 复合材料 界面 磨粒磨损 磨损机理


【摘要】:硬质合金增强铁基耐磨复合材料能同时拥有高的耐磨性和强韧性,可以大幅度提高零部件的使用寿命。本文以WC-Co硬质合金棒为增强体,奥贝球铁为基体,采用真空消失模铸造工艺开发了柱状碳化钨表面增强耐磨复合材料,并对其基体与增强体界面微观组织和磨粒磨损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基体的化学成分设定为C3.6%,Si2.5%,Mn0.3%,Cu0.7%,Ni1.2%,Mo0.3%,采用75硅铁进行孕育处理,稀土镁合金球化剂进行球化处理,制备出球铁,利用等温淬火制备出奥贝球铁。增强体的化学成分为WC92%,Co8%。利用XRD及SEM/EDS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复合材料界面的物相组成和元素的扩散情况,并测试了复合材料的显微硬度。利用SUGA型磨粒磨损试验机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磨粒磨损性能,观察磨损表面形貌,定性分析磨损表面并分析了磨损机理。通过对界面微观形貌的分析发现,由于碳化钨表层的熔解和W、Fe、C、Co等元素的互扩散,硬质合金与奥贝球铁界面出现了厚度约为370μm的过渡层,形成了良好的冶金结合。磨粒磨损试验结果表明,制备出的奥贝球铁基复合材料的耐磨性是球铁基复合材料的1.4倍,基体奥贝球铁的2倍,基体球铁的3倍。这是因为首先高硬度、高耐磨性的增强体与强韧性的奥贝球铁结合良好,使得复合材料在磨损过程中,增强体碳化钨保护基体不被磨损,基体又牢固的支撑着碳化钨,从而保证其优异的耐磨性。其次,从球铁到奥贝球铁,基体对材料耐磨性的贡献率为50.3%。从球铁到球铁基复合材料,增强体的贡献率为58.4%。从奥贝球铁到奥贝球铁基复合材料,增强体的贡献率为59.5%(与球铁到球铁基复合材料,增强体的贡献率相近)。从最初的球铁到奥贝球铁基复合材料,基体与WC共同的贡献率为79.9%,可见奥贝球铁基复合材料抗磨损性能最好。实验结果最终表明,所开发的新型柱状碳化钨表面增强耐磨复合材料中高硬度、高耐磨性的增强体保护基体不被磨损,同时基体又有效支撑着增强体,在二者相互协同作用下抵抗磨损,可满足一些较为复杂的磨损工况,如果该复合材料能够应用到如鄂板,衬板及挖掘机斗齿等工况环境,就极具实际应用意义。
【关键词】:硬质合金 复合材料 界面 磨粒磨损 磨损机理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B3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4
  • 1.1 研究背景8
  • 1.2 磨损现象8-9
  • 1.3 耐磨材料的研究现状9-10
  • 1.4 硬质合金增强钢铁基耐磨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10-12
  • 1.4.1 基体和硬质合金的选择11-12
  • 1.4.2 硬质合金增强钢铁基耐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12
  •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2-14
  • 第二章 柱状碳化钨表面增强耐磨复合材料的制备14-24
  • 2.1 复合材料增强体与基体的选择14-15
  • 2.1.1 增强体材料14-15
  • 2.1.2 基体材料15
  • 2.2 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15-16
  • 2.3 基体的制备过程16-19
  • 2.3.1 化学成分的确定16-17
  • 2.3.2 实验原材料17
  • 2.3.3 熔炼及浇注17
  • 2.3.4 奥贝球铁的制备工艺17-19
  • 2.3.5 实验设备19
  • 2.4 复合材料的制备19-21
  • 2.5 实验表征方法21-24
  • 2.5.1 金相组织观察21-22
  • 2.5.2 磨粒磨损实验22
  • 2.5.3 硬度测试22
  • 2.5.4 X射线衍射分析和SEM/EDS分析22-24
  • 第三章 柱状碳化钨表面增强耐磨复合材料的金相组织24-33
  • 3.1 复合材料的组织观察及形貌分析24-27
  • 3.1.1 基体的组织形貌24-26
  • 3.1.2 复合材料的组织形貌26-27
  • 3.2 复合材料的界面微观形貌与能谱分析27-32
  • 3.2.1 球铁基复合材料的界面微观形貌与能谱分析27-29
  • 3.2.2 奥贝球铁基复合材料的界面微观形貌与能谱分析29-32
  • 3.3 本章小结32-33
  • 第四章 复合材料的磨粒磨损性能研究33-37
  • 4.1 SUGA型磨损试验机重复性33-34
  • 4.2 磨粒磨损实验结果34-36
  • 4.2.1 基体磨粒磨损性能对比34-35
  • 4.2.2 基体与复合材料磨粒磨损性能对比35
  • 4.2.3 不同基体及复合材料磨粒磨损性能对比35-36
  • 4.3 本章小结36-37
  • 第五章 实验结果分析37-47
  • 5.1 磨损过程中的表面形貌分析37-43
  • 5.1.1 磨损表面观察37-39
  • 5.1.2 硬度测试结果39-41
  • 5.1.3 磨损前后的XRD分析41-43
  • 5.2 磨损表面分析43-46
  • 5.3 本章小结46-47
  • 结论47-48
  • 参考文献48-52
  • 致谢52-53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成果53-54
  • 个人简历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志章;金属机件磨粒磨损机理综述及讨论[J];农业机械学报;1965年02期

2 孙家枢;关于磨粒磨损机理问题的探讨[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1981年01期

3 钱简可;对犁铲磨粒磨损问题的探讨[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1983年07期

4 孙家枢;;磨粒磨损的几个问题[J];电力机械;1983年02期

5 陈国友;;浅谈摩擦磨损、磨粒磨损与多次冲击[J];矿山机械;1983年11期

6 张嗣伟;;橡胶磨粒磨损的试验研究与电镜分析[J];石油矿场机械;1983年05期

7 李荫松,马丽华,张良运,李嘉红,赵国枫,金毓洲;链条钢的冲击滚动磨粒磨损机理[J];石油机械;1987年11期

8 方立骏;关德林;杨烈宇;;交通运输航道工程和港口机械中的磨粒磨损及其对策[J];造船技术;1989年10期

9 眭润舟,楼宏青,芦笙,任合,赵其章,,马玉英,陈光寅;几种挖泥船耙齿材料的磨粒磨损性能研究[J];摩擦学学报;1996年01期

10 赖武铨,温浦生;铸造耐磨材料在硝酸中的磨粒磨损试验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韩文祥;姜信昌;;硼共晶层的低应力磨粒磨损特性[A];摩擦学第四届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三册)[C];1987年

2 刘英杰;;ZGMn13钢在磨粒磨损过程中组织结构变化观察[A];摩擦学第三届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摩擦磨损部分(Ⅰ)[C];198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敖敦其其格;新型柱状碳化钨表面增强耐磨复合材料的磨粒磨损性能[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6年

2 吴琼;液压作动器的密封磨粒磨损及寿命预测若干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3 王国;人体腐蚀环境下TLM钛合金的微磨粒磨损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09年

4 周新建;电弧喷涂金属基陶瓷复合涂层耐高温磨粒磨损性能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8年

5 郑自芹;模拟体液环境下TZNT钛合金微磨粒磨损研究[D];重庆工学院;2008年

6 马永会;水煤浆泵耐磨耐蚀涂层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3年

7 李淑青;含TiB_2/Al_2O_3陶瓷的电孤喷涂粉芯线材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4年

8 边天军;原位TiB_2/7075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组织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9 岳晓宇;基于ABAQUS的导轨副磨粒磨损微观过程的有限元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279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9279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6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