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稳定性质子传导固体电解质的制备及应用
本文关键词:高稳定性质子传导固体电解质的制备及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质子导体 BaCe_(0.9)Y_(0.1)O_(3-δ) 化学稳定性 电导率 核壳结构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模式的转型,对于环保且可再生的氢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变得极为重要,而质子导体在这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掺杂的BaCe O3在高温下有良好的质子导电性,但在稳定性方面的缺陷,严重了限制了它的工业化应用,因此,在不影响导电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它的稳定性,具有重大的意义。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添加Zn O烧结助剂的Ba Ce_(0.9)Y_(0.1)O_(3-δ)(BCY10)和Br掺杂的Ba Ce_(0.9)Y_(0.1)O_(3-δ),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Ba Ce0.8Y0.2O3-δ-BaZr0.7Pr0.1Y0.2O3-δ(BCY20-BZPY20)。通过XRD、SEM、交流阻抗等分析测试技术对材料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导电性能进行了表征。同时测定了材料在CO2和沸水中的稳定性。最后将材料应用于阻抗型氢气传感器上,研究其对氢气的敏感性能。ZnO烧结助剂的添加极大地改善了BCY10的烧结性能,烧结助剂的加入形式对BCY10的性能有所影响,其中添加Zn(NO3)2的BCY10(BCYZn2)具有更致密的结构。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烧结助剂的添加对BCY10在CO2气氛下的稳定性有所提高,而对其在沸水中的稳定性影响不明显。经过1300℃烧结,制得了结构致密的BCY20-BZPY20核壳材料。由于BZPY20的添加导致电导率有所下降,但随添加量的增加,材料在CO2和沸水中的稳定性增强,因此,BZPY20对BCY20的包裹极大地提高了BCY20的稳定性。不同含量的Br掺杂的BCY10,均已形成完好且纯净的相。但Br的掺杂却对材料的烧结起到了阻碍作用,随着Br含量的增加,材料内部的气孔逐渐增多,电导率也有所降低。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Br的掺入提高了BCY10在CO2中的稳定性。经过传感器敏感性能测试,发现在一定氢气浓度氛围内,传感器的界面反应阻抗随氢气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具有较好的敏感性。
【关键词】:质子导体 BaCe_(0.9)Y_(0.1)O_(3-δ) 化学稳定性 电导率 核壳结构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B34;TQ116.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0
- 第1章 文献综述10-21
- 1.1 钙钛矿质子导体10-12
- 1.1.1 BaCeO_3系列材料10-11
- 1.1.2 BaZrO_3系列质子导体11-12
- 1.2 高温质子导体的结构12-13
- 1.3 钙钛矿材料的稳定性13-15
- 1.4 高温质子导体的制备方法15-17
- 1.4.1 高温固相法15-16
- 1.4.2 溶胶-凝胶法16-17
- 1.4.3 共沉淀法17
- 1.5 高温质子导体烧结助剂17-19
- 1.6 质子导体在传感器方面的应用19-20
- 1.7 论文研究内容20-21
- 第2章 研究内容与方案21-27
- 2.1 研究目标21
- 2.2 研究内容21-22
- 2.2.1 质子导体的制备与性能21-22
- 2.2.2 材料稳定性测试22
- 2.2.3 氢气敏感性测试22
- 2.3 创新点22
- 2.4 技术路线22-23
- 2.5 药品及仪器23-24
- 2.6 研究方案24-27
- 2.6.1 固体电解质的制备24-25
- 2.6.2 固体电解质的性能25-27
- 第3章 ZnO烧结助剂对BaCe_(0.9)Y_(0.1)O_(3?δ) 的影响27-37
- 3.1 实验部分27
- 3.2 结果与讨论27-35
- 3.2.1 体积密度及致密性分析27-28
- 3.2.2 BaCe_(0.9)Y_(0.1)O_(3-δ) 的相组成分析28-29
- 3.2.3 BaCe_(0.9)Y_(0.1)O_(3-δ) 的微观结构表征29-30
- 3.2.4 BaCe_(0.9)Y_(0.1)O_(3-δ) 的电性能分析30-32
- 3.2.5 BaCe_(0.9)Y_(0.1)O_(3-δ) 的化学稳定性测试32-35
- 3.3 小结35-37
- 第4章 BCY20-BZPY20核壳结构材料的制备及性能37-49
- 4.1 实验部分37-38
- 4.1.1 核材料BaCe_(0.8)Y_(0.2)O_(3-δ) 的制备37
- 4.1.2 核壳材料BaCe_(0.8)Y_(0.2)O_(3-δ)-BaZr_(0.7)Pr_(0.1)Y_(0.2)O_(3-δ) 的制备37-38
- 4.2 结果与讨论38-48
- 4.2.1 BCY20-BZPY20粉末前驱体的性能分析38-39
- 4.2.2 BCY20-BZPY20烧结体的性能分析39-48
- 4.3 小结48-49
- 第5章 Br掺杂的BaCe_(0.9)Y_(0.1)O_(3-δ) 的制备及应用49-62
- 5.1 实验部分49-50
- 5.1.1 电解质的制备49
- 5.1.2 阻抗型氢气传感器的制备49-50
- 5.2 结果与讨论50-61
- 5.2.1 BaCe_(0.9)Y_(0.1)Br_xO_(3?δ-x/2) 的物相组成50-51
- 5.2.2 BaCe_(0.9)Y_(0.1)Br_xO_(3?δ-x/2) 的微观结构表征与分析51-53
- 5.2.3 BaCe_(0.9)Y_(0.1)Br_xO_(3?δ-x/2) 的电性能分析53-56
- 5.2.4 BaCe_(0.9)Y_(0.1)Br_xO_(3?δ-x/2) 稳定性分析56-57
- 5.2.5 传感器氢敏性能57-61
- 5.3 小结61-62
- 结论62-63
- 参考文献63-69
- 致谢69-70
- 导师简介70-71
- 作者简介71-72
- 学位论文数据集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升水;刘庆国;杨蕾玲;;高分子固体电解质性能的改进[J];石油化工;1992年08期
2 孙凤霞,郭子成,赵地顺,陈焕章;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研究进展[J];精细化工;2000年S1期
3 金从进,汪钺强,李泽亚,朱立新;固体电解质脱氧技术的发展[J];宝钢技术;2001年02期
4 剧金兰,顾庆超;高分子固体电解质设计的新概念[J];高分子通报;2002年02期
5 郑子山,张中太,唐子龙,沈万慈;锂无机固体电解质[J];化学进展;2003年02期
6 豆斌朝,林振汉,吴亮,平信义;氧化锆固体电解质的掺杂性能和应用[J];稀有金属快报;2004年06期
7 赵纬;龚江宏;;固体电解质材料中的晶界效应[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7年S2期
8 唐辉;林振汉;陈世t/;;氧化锆基固体电解质老化性能的研究[J];上海有色金属;2008年03期
9 石敏;陈绵松;房虹姣;许育东;于涛;于桂洋;伍光;;湿化学法制备锶镁掺杂镓酸镧基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研究进展[J];金属功能材料;2010年01期
10 刘佳;周会珠;朱靖;戴磊;李跃华;王岭;;高价阳离子固体电解质的研究进展[J];功能材料;2012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岭;;固体电解质基高温电化学气体传感器[A];中国硅酸盐学会固态离子学分会理事会暨第一届固态离子学青年学术交流会文集[C];2011年
2 王红霞;胡勇胜;薛勃飞;王兆翔;孟庆波;黄学杰;陈立泉;;一种新型固体电解质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A];21世纪太阳能新技术——2003年中国太阳能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赵芳;龚江宏;李英;;ZrO_2-CaF_2-Y_2O_3系固体电解质材料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4 邱志军;陈万超;陈晓添;许晓雄;;全固态锂电池用硫化物固体电解质[A];中国固态离子学暨电池材料青年学术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查少武;高建峰;陈西林;彭定坤;孟广耀;;镓酸镧基固体电解质的凝胶浇注法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A];200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上)——2000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王世伟;马建丽;;显微结构对氧化锆固体电解质氧敏性能的影响[A];《硅酸盐学报》创刊50周年暨中国硅酸盐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杨固长;崔益秀;;锂离子无机固体电解质及在电池中的应用[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上集)[C];2005年
8 高健;褚赓;贺蒙;张舒;肖瑞娟;李泓;陈立泉;;键价和方法计算锂离子通道筛选可能的固体电解质[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4分会:化学电源[C];2014年
9 胡艳琴;王运福;宋玉哲;韩根亮;李工农;刘国汉;;NASICON固体电解质的制备及其导电性能研究[A];2009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窦静;李和平;徐丽萍;张磊;王光伟;;注浆法制备YSZ固体电解质及其性能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毛黎;美首次开发出纳米固体电解质[N];科技日报;2013年
2 ;炉外精炼知识讲座[N];中国冶金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霄;钼酸镧及钛酸铋钠基固体电解质的电学行为与相变[D];西北工业大学;2015年
2 刘晓光;氧化锆基固体电解质低成本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2004年
3 杨同欢;无机锂离子固体电解质的界面特性及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4 郑sダ,
本文编号:9496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949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