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场耦合下智能材料圆柱结构的力学行为研究
本文关键词:多场耦合下智能材料圆柱结构的力学行为研究
【摘要】:智能材料是一种能感知外部环境变化,能够判断并适当做出反应的新型功能材料。智能材料是现代高技术新材料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将支撑未来高技术的发展,它使传统意义下的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之间的界线逐渐消失,实现材料结构功能一体化。圆柱结构是一类具有广泛工程应用背景的构件,例如它可以作为枪管或炮管,并且还可以用来作为各种化工系统、锅炉系统的管道。本论文选取了几种具有代表意义的智能材料作为结构的主要材料,如:压电材料,功能梯度材料,物理参数随温度改变而变化的材料等。本论文以智能材料圆筒、圆柱壳以及含热障层的双层结构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了他们在机械荷载及多物理场(温度场、电场和内部流体作用)作用下的结构响应问题。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与创新工作如下:(1)在热机耦合作用下,考虑材料粘弹性,建立了含孔隙的无限长热塑性聚合圆筒模型,借助Laplace变换与逆变换研究了圆筒的动态响应,分析了温度及孔隙率对热塑性圆筒的力学性能的影响。(2)基于经典弹性力学理论,借助有限差分法、Newmark法,研究了在热冲击载荷作用下无限长双层厚壁圆筒热粘弹性动力学行为,分析讨论了各参数尤其是内层隔热材料的选取对结构强度的影响。(3)基于经典板壳理论和流体泊肃叶定律,讨论了充满流体圆柱壳在多场载荷作用下的弯曲变形问题,对结构的壳体部分和流体部分分别求得了解析解,然后着重分析了内部流体流速以及粘滞系数对结构产生的影响。(4)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利用解析法和数值解法,分析了在多场耦合环境下有限长非均质双层结构的静弯曲,并通过一系列算例的分析与讨论,总结出了研究对象在多物理场耦合作用下的力学响应规律,并揭示了影响结构响应的各种因素及其大小。本论文的研究工作丰富和发展了智能材料与结构力学、热弹性力学和多场耦合力学。并将为进一步研究多场耦合下圆柱结构的力学行为以及结构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多场耦合 智能材料 圆柱结构 力学行为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B381;O34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4
- 符号注释表14-16
- 第1章 绪论16-24
- 1.1 课题背景与选题意义16-18
- 1.1.1 智能材料简介16-18
- 1.1.2 选题意义18
- 1.2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18-22
- 1.2.1 各类智能材料的研究现状18-20
- 1.2.2 多场耦合下圆柱结构的力学问题研究现状20-22
- 1.3 本论文要点及创新22-24
- 1.3.1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22
- 1.3.2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工作22-24
- 第2章 热塑性圆筒结构的粘弹性力学响应24-33
- 2.1 模型的建立及热传导方程24-25
- 2.1.1 物性参数24-25
- 2.1.2 热传导方程25
- 2.2 基本方程和求解过程25-29
- 2.3 算例及结果分析29-32
- 2.4 本章小结32-33
- 第3章 热冲击作用下双层厚壁圆筒的动力学行为研究33-48
- 3.1 模型的建立33-34
- 3.1.1 物性参数33-34
- 3.1.2 热冲击作用下温度场的基本解34
- 3.2 圆筒基本方程和求解过程34-41
- 3.2.1 问题的基本方程34-36
- 3.2.2 问题的基本求解过程36-41
- 3.3 具体算例及讨论41-47
- 3.4 本章小结47-48
- 第4章 多场耦合下充满流体圆柱壳结构的弯曲变形问题48-68
- 4.1 基本方程的建立48-54
- 4.1.1 FGPM圆柱壳的物性参数48-49
- 4.1.2 热传导方程49-50
- 4.1.3 壳体的基本方程50-54
- 4.2 基本方程和求解过程54-59
- 4.2.1 结构中流体基本方程求解54-55
- 4.2.2 壳体部分基本方程求解55-59
- 4.3 具体算例和数值结果59-67
- 4.4 本章小结67-68
- 第5章 多场耦合下有限长非均质双层结构的静弯曲68-83
- 5.1 模型的建立及热传导方程68-70
- 5.1.1 物性参数68-69
- 5.1.2 热传导方程69-70
- 5.2 基本方程和求解过程70-76
- 5.2.1 内层圆筒的基本方程70-72
- 5.2.2 外层圆柱壳的基本方程72-73
- 5.2.3 内层圆筒基本方程的求解73-76
- 5.3 具体算例及讨论76-82
- 5.4 本章小结82-83
- 总结与展望83-85
- 参考文献85-95
- 致谢95-96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已发表和被接收的学术论文96-97
- 附录B 对式(2.19)进行Laplace逆变换得到静态解u_s的过程97-99
- 附录C 方程组(5.29)中的各项系数9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娇;仿生智能材料[J];科技广场;2003年01期
2 郭保全,侯宏花,潘玉田;智能材料和结构的应用及展望[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年06期
3 裴鑫;李辉;杨而蒙;;智能材料在直升机上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9年01期
4 高峰;;材料也能有“知觉”[J];发明与创新(综合科技);2010年12期
5 郭凯声;;日本促进智能材料的开发[J];世界研究与发展;1991年05期
6 刘先曙;智能材料研究动态[J];科技导报;1993年01期
7 姚康德,许美萱;智能材料[J];中国科学基金;1994年03期
8 张东峰;日本的智能材料研究概况[J];世界科学;1994年05期
9 姚康德,许美萱,成国祥;智能材料发展概述[J];物理;1996年06期
10 徐俊培;理想的新材料──智能材料[J];世界科学;1996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亲民;;智能材料——传感器与传感器技术、材料的发展方向[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2 邱涛;;关于智能结构和智能材料的思考[A];智能可变形飞行器发展前景及我们的选择——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2)[C];2009年
3 谢建宏;张为公;;智能材料与结构在汽车行业的应用[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04年
4 江雷;;仿生智能材料体系的设计与制备[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5 ;R.智能材料[A];2008中国材料研讨会暨庆祝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会议程序和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黄尚廉;;智能材料与结构系统——面向21世纪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A];第三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7 冷劲松;;智能材料及仿生结构的研究[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上)[C];2007年
8 方岱宁;裴永茂;高旭;李法新;冯雪;刘远铭;;电磁智能材料多物理场耦合性能检测技术[A];第三届二十一世纪的实验力学学科发展——海峡两岸实验力学研讨会摘要集[C];2009年
9 刘健;杨庆生;;智能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与相关力学问题[A];北京力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冷劲松;;智能可变形飞行器的关键技术[A];智能可变形飞行器发展前景及我们的选择——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2)[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马文方;智能材料:21世纪竞争的关键所在[N];中国计算机报;2010年
2 志英;英研究用智能材料制造手机[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2年
3 英国诺丁汉大学建筑学院讲师,,数字化设计与构建实验室协调人 陆春晓;智能材料研发现状及其在建筑应用上的展望[N];中华建筑报;2012年
4 窦光宇;应用广泛的智能材料[N];中国建材报;2003年
5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卢润秋;纺织品的智能飞跃[N];中国纺织报;2011年
6 邓钰;浅谈智能包装材料与应用[N];中国包装报;2010年
7 窦光宇;美将实施“变体飞行器”计划[N];中国航空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王瑛;智能材料——让火车跑得更快更安全[N];河北日报;2001年
9 ;新型智能轿车能安抚司机情绪[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10 本报记者 张e
本文编号:9736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973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