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金属多层膜的强韧化及其尺寸效应
本文关键词:纳米金属多层膜的强韧化及其尺寸效应
更多相关文章: 纳米金属多层膜 界面 塑性变形 断裂行为 强韧化机制 尺寸效应
【摘要】:如何有效地协调和平衡材料强度与韧性之间的矛盾,大幅度地提高结构材料的损伤容限,是非均质金属材料微观结构敏感性设计的巨大挑战。纳米金属多层膜作为一类典型的非均质金属材料,由于不仅可以调整其组元几何和微观结构尺度,而且可以引入具有不同本征性能的组元材料和不同结构的层间异质界面,因此在获得高强高韧金属结构材料方面具有潜在的能力。结合当前国内外有关金属多层膜塑性变形强韧化机制及其尺寸与界面效应研究的最新进展,分别阐述了晶体/晶体Cu/X(X=Cr,Nb,Zr)与晶体/非晶Cu/Cu-Zr金属多层膜/微柱微观结构-尺寸约束-服役性能三者之间的关联性,并对纳米金属多层膜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纳米金属多层膜 界面 塑性变形 断裂行为 强韧化机制 尺寸效应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21003,51322104,51201123,51571157) 科技部973计划项目(2010CB631003)
【分类号】:TB383.1
【正文快照】: 孙军1前言强度和韧性是金属结构材料的两个最重要的力学性能指标,日益苛刻的应用条件和环境对金属材料的强度和韧性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金属材料强化的基本策略是通过持续地减小材料内部微观结构尺度(如第二相粒子及其间距、晶粒或组织尺度等),以达到阻碍位错运动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我国在世界上首次直接发现纳米金属“奇异”性能[J];汽车工艺与材料;2000年12期
2 长征;纳米金属粉粒[J];金属功能材料;2002年03期
3 杜淼;任海萍;;纳米金属铁处理难降解有机物的研究进展[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纳米金属生产线落户昆山[J];机械工程材料;2008年08期
5 樊东黎;;车用超强纳米结构金属[J];金属热处理;2012年12期
6 ;新工艺让纳米金属拥有优异表面 应用前景诱人[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年30期
7 秦伯雄,柳刚,范荣焕,杨春阁;纳米金属蒸镀高密度录像带的制作原理与工艺(英文)[J];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2000年01期
8 刘筱薇,仵海东;纳米金属材料研究进展[J];热加工工艺;2001年03期
9 高陇桥,张巨先;陶瓷纳米金属化技术[J];真空电子技术;2004年04期
10 居荫诚;解世文;吕刚;郭勃海;管群生;;应用发光细菌检测纳米金属添加剂生物毒性的研究[J];润滑与密封;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瓦列里;杨晓英;郭小平;郝建堂;;纳米金属微粉的制备及应用[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下卷)[C];2001年
2 吴玉程;王文芳;郑玉春;鄢波;杨晔;李广海;张立德;;二氧化硅介孔内组装纳米金属复合体系的结构变化研究[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高陇桥;张巨先;;陶瓷纳米金属化技术[A];陶瓷—金属封接技术进步和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徐绘;钭忠尚;黄倩;饶兴堂;崔元靖;钱国栋;;一种探测苯酚的发光纳米金属有机框架材料[A];第七届全国稀土发光材料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姚素薇;;电化学组装纳米金属线(点)阵列[A];2003中国电子制造技术论坛暨展会暨第七届SMT、SMD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吴焱学;李雄耀;王世杰;李世杰;唐红;;俄歇电子能谱在月壤纳米金属铁原位分析中的应用前景[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7 罗江山;;纳米金属功能材料研究进展[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9年版)[C];2010年
8 赵鹏;姚燕燕;田晓珍;许启明;A.Gedanken;;微波加热制备尺寸各向异性纳米金属钌颗粒[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04年
9 姚素薇;;电化学组装纳米金属线(点)阵列[A];2003年全国电子电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樊慧庆;韩志江;史运则;李进;;纳米金属粉体制备及其表面等离子共振应用[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6)[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记者 高博;我实现纳米金属新工艺突破[N];科技日报;2013年
2 ;日本纳米金属研究开发正式启动[N];中国冶金报;2002年
3 吴宏富;密友集团建成省级高性能纳米金属粉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N];中国包装报;2010年
4 吴宏富;密友高性能纳米金属粉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挂牌[N];中国冶金报;2010年
5 吴宏富;密友建设纳米金属粉体工程中心[N];中国化工报;2010年
6 李斌 沈路涛;我国科研人员发现纳米金属能“疯长”[N];中国机电日报;2000年
7 ;一种铜膜的制备方法[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建佳;以组装聚合物为载体制备纳米金属及其催化性能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2 张锡凤;纳米金属铜与镍的形貌控制制备及其摩擦学性能研究[D];江苏大学;2008年
3 刘磊力;纳米金属和复合金属粉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4 蒋渝;纳米金属粉体材料的氢等离子体制备机理及其润滑减摩特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5 赵军;碳包裹纳米金属及其合金粒子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6 楚广;ICF用纳米金属铜、银和铝材料的制备、微结构表征和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7 黄丹;纳米金属单晶力学行为和力学性能及其尺度效应的分子动力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高烨;固体推进剂用无机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催化性能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彭亚晶;纳米金属Al复合含能材料激光光热过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10 郁军;沥青基碳及其复合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冲;不同形貌纳米金属铜、镍的制备、分散及摩擦性能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2 陈开果;分子动力学模拟冲击波在纳米金属铜中的传播[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9年
3 史运泽;纳米金属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4 沈志强;纳米金属多层膜的微结构热稳定性的模拟[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5 汪艳梅;核壳型磁性纳米金属铁的制备及表征[D];中南大学;2008年
6 蔡逸飞;微乳液法制备油溶性纳米金属铜及其在摩擦学中的应用[D];武汉工程大学;2006年
7 罗琨琳;NiFe_2O_4纳米金属陶瓷的制备研究与力学性能分析[D];贵州大学;2008年
8 马辰;瞬间热解法制备碳包覆纳米金属颗粒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9年
9 田雪飞;纳米金属组装体的电化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赵菲;基于层层自组装技术制备Au/Ag多层纳米金属粒子及其催化性能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9801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980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