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氧化二铁纳米管的合成及对镉的吸附研究
本文关键词:三氧化二铁纳米管的合成及对镉的吸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α-FeO纳米管 中空结构 镉 吸附 影响因素
【摘要】:文章制备了纳米管状结构的α相三氧化二铁(α-Fe_2O_3),并研究其对水体中重金属镉的吸附性能。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结果显示成功制备出结构均匀的α-Fe_2O_3纳米管,直径大约30 nm,管长在50 nm至400 nm。对水体中镉的吸附研究中,考察了溶液p H、α-Fe_2O_3投加量和镉初始浓度等对吸附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碱性环境中,Fe_2O_3纳米管对Cd2+的吸附效果较好,最佳p H为8。镉的去除效率随着α-Fe_2O_3纳米管投加量增加而增大,当镉的初始浓度为5000μg/L,投加量为1 g/L时,去除率可达98.9%,Fe_2O_3纳米管对Cd2+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研究表明该氧化铁纳米管是良好的吸附材料,可用于大规模水体污染的治理和修复或地表水体的深度处理。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α-FeO纳米管 中空结构 镉 吸附 影响因素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578398,21277102)
【分类号】:O614.811;TB383.1;X52
【正文快照】: 随着经济的增长,持续发展的工业排放了大量的含重金属镉废液,造成水的镉污染。人体频繁在含镉环境中可致呼吸道症状、肾脏损害、骨骼代谢受阻,严重时可致癌[1]。因此,含镉废水排放前必须进行有效处理。目前有多种技术方法可以去除水体中的Cd2+,如化学沉淀法[2]、离子交换法[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江虹,翟玉春,田彦文;硫化物纳米管及其研究进展[J];微纳电子技术;2003年09期
2 付敏,原鲜霞,马紫峰;TiO_2纳米管制备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05年01期
3 郝彦忠;王利刚;;TiO_2纳米管与纳米线的制备及光电化学研究[J];化学学报;2008年07期
4 郝彦忠;王利刚;;TiO_2纳米管与纳米线的光电化学研究[J];功能材料;2008年05期
5 王运锋;;TiO_2纳米管尺寸对其生物活性的影响[J];钛工业进展;2013年06期
6 尹衍升,卢瑶,陈守刚;水热法制备氧化锆纳米管的影响因素及形成机理[J];现代化工;2005年05期
7 李越,周锡煌,金朝霞,顾镇南,刘真泉,冯孙齐;纳米管束的合成及结构[J];物理化学学报;1995年07期
8 吴建兵;吕永康;凌丽霞;鲍卫仁;;由阳城煤二次放电制备炭纳米管[J];煤炭转化;2007年01期
9 宋旭春,岳林海,刘波,韩贵,陈卫祥,徐铸德;水热法合成掺杂铁离子的小管径TiO_2纳米管[J];无机化学学报;2003年08期
10 朱兆勇;王思兵;陈玉霞;毕丽峰;李宝宗;杨永刚;李艺;;左手卷曲二氧化硅纳米管的制备[J];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桂英;聂信;孙红卫;史惠贤;Po-Keung Wong;Huijun Zhao;安太成;;TiO_2纳米管在光(电)催化杀灭水体中病原细菌的应用[A];第十三届全国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12年
2 邓建国;栾林栋;黄辉;纪兰香;;一维二氧化硅纳米管的制备[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3 朱路;黄小彬;唐小真;;一步法制备新颖的交联聚膦腈纳米管[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韩玉鑫;刘伟星;姚素薇;;溶胶凝胶模板法制备TiO_2纳米管和纳米线[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下集)[C];2005年
5 张泰基;张大勇;齐利民;;细菌纤维素模板法合成二氧化硅纳米管[A];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邓丽雪;刘大颖;王淑荣;张守民;;可见光响应的碳掺杂TiO_2纳米管制备及光催化活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纳米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7 邵元华;阴笑弘;陈烨;顾菁;朱新宇;张欣;;玻璃微/纳米管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5分会:纳米生物医学中的化学问题[C];2014年
8 李海霞;焦丽芳;袁华堂;赵明;章明;王永梅;;热处理温度和气氛对钒纳米管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上集)[C];2005年
9 董琳;王俊影;曾威;李树材;;细菌纤维素模板法制备二氧化硅纳米管[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10 杨金龙;;硼氮纳米管氢吸附行为的理论研究[A];第九届全国化学动力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志刚;基于量子点的单颗粒示踪技术对膜纳米管运输机制及其相关病毒侵染行为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2 李冠楠;分子筛纳米管气凝胶的仿生构筑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3 顾晓;金团簇,,纳米管与杯芳烃分子晶体的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4 吴春艳;复杂结构Ⅰ-Ⅵ族化合物微晶的生长与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磊;钛基复合催化剂的构建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2 史留学;二氧化钛基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3 焦培培;人血清白蛋白纳米管的制备及其对核酸吸附与释放性能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4 于婷;第一性原理研究过渡金属元素掺杂的氧化锌纳米管对噻吩和硫化氢的吸附[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5 王晴;手性介孔碳质纳米纤维和氮掺杂碳质纳米管的制备和表征[D];苏州大学;2015年
6 刘晨光;非负载型铜基合金纳米管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性能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7 肖助兵;氋比表面多孔碳纳米管的绿色合成及其在硫锂电池中的应用研究[D];温州大学;2015年
8 闭晓帆;氮化硼、硼碳氮纳米管制备、表征及生长机理的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9 刘云婷;一氧化碳分子在功能化二氧化钛纳米管上吸附行为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10 马骏;TiO_2纳米管改性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810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981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