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细观力学的耐火材料损伤本构模型开发与实现
本文关键词:基于细观力学的耐火材料损伤本构模型开发与实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武汉科技大学》 2012年
基于细观力学的耐火材料损伤本构模型开发与实现
刘昌明
【摘要】:提高炉衬寿命是降低耐火材料消耗的主要途径之一,数值模拟则是研究如何提高其寿命的重要方法。然而,耐火材料自身的微观非均质性所产生的复杂非线性力学行为以及损伤形式,使传统的数值模拟技术和强度评价方法难以适用,这成为制约该项技术推广和应用的瓶颈。因此,研究耐火材料力学行为的损伤破坏机理,预测炉衬材料的损伤形式,,以及解决该类结构强度分析中缺乏适用于材料自身的本构关系和强度准则的难题,对提高炉衬结构的使用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镁碳质耐火材料为研究对象,从材料的细观力学建模、以声发射试验为核心试验手段的微观损伤试验表征和细观损伤力学模型的有限元嵌入三个方面对炉衬耐火材料的力学行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如下内容: 1、运用改进的广义自洽算法对镁碳质耐火材料进行了力学性能估算 针对基质相成分不同对镁碳质耐火材料宏观力学性能的巨大影响,采用改进的广义自洽算法,从其显微结构和组成两个方面探讨了材料宏观性能存在差异的原因,发现耐火材料基质相的性能对材料宏观性能影响很大,为评估耐火材料整体力学性能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2、提出了一种模拟耐火材料非线性力学行为拉压非对称损伤特性的算法 在了解材料组分影响及其损伤形式的基础上,将细观力学方法应用于耐火材料非线性力学行为研究中。基于广义自洽模型,对材料的拉压损伤过程分别提出物理假设:受拉过程中,基质逐步与气孔融合形成二次基质相,与此同时进行,颗粒逐步被二次基质相“吞噬”;受压过程中则只有基质与气孔融合过程,而颗粒保持不变。借助改进的广义自洽算法对材料在受拉压载荷下的损伤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的结果可以较好地与试验结果相吻合,证明了本假设的合理性。该方法避免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复杂损伤判别过程,为耐火材料损伤行为的研究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路。 3、提出了一种定量表征耐火材料损伤程度的界面相损伤模型 在基质相与颗粒相之间假想存在一层带有厚度的界面相,建立基于界面损伤的耐火材料损伤本构关系用以描述损伤演化过程。在常温损伤模型的基础上,考虑温度因素,得到包含温度效应的界面损伤模型并以子程序形式嵌入至有限元本构模型中。借助界面相损伤模型,可以直观得到界面损伤程度对材料宏观性能的影响,简化了传统弹簧模型的计算过程,搭建起细观界面与宏观性能之间的桥梁,在研究方法上为耐火材料的损伤行为研究提出了新的思路。 4、提出了基于信号分析方法的耐火材料损伤特征提取 对材料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并利用信号分析的方法对材料的损伤进行了试验表征。分别采用小波能谱系数法实现耐火材料的损伤模式识别和功率谱分析法实现对材料损伤程度的表征。将材料的损伤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并提取了信号的质心能量作为表征损伤的特征参数,该参数将作为损伤函数表达式的输入,嵌入至细观损伤本构力学模型中。该处理方式解决了传统声发射数据处理方式中从时域入手简单描述损伤的限制,从损伤分类以及损伤程度两个方面对耐火材料损伤行为进行了定量试验表征。 5、建立了耐火材料细观损伤力学模型 借助理论建模部分与试验表征部分的研究成果,建立了耐火材料细观损伤力学模型:采用与试验表征相同的损伤阶段划分,提出并定义代表材料损伤程度的损伤函数,并以特征能量作为损伤函数输入量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自带子程序UMAT,将损伤本构模型程序化并嵌入数值计算中;同时,将考虑温度效应的界面损伤模型以场变量的形式附加到常温损伤本构模型之上。计算结果表明,模型在材料单元压力响应方面与试验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而在预测材料三点弯曲的抗折模量和抗折强度方面与试验值相差较大,主要原因在于未考虑受拉情形的损伤本构关系。该方法综合了理论与试验的结果,使耐火材料力学损伤行为的研究呈现出系统性与一致性,为材料损伤行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Q175.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钟诚;王志刚;刘昌明;;基于界面相模型的耐火材料非线性力学行为模拟[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02期
2 杨康;王志刚;刘昌明;;基于细观力学的耐火材料单轴拉伸微损伤模型研究[J];耐火材料;2014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平;集成化声发射信号处理平台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钟诚;基于界面相模型的耐火材料非线性力学行为模拟[D];武汉科技大学;2014年
2 雷哲;基于盲反卷的耐火材料声发射源信号恢复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5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裕恭;;弹塑性材料中孔洞成核、发展及应力场[J];固体力学学报;1990年03期
2 崔学正;添加在含碳耐火材料中的沥青及树脂的碳行为[J];国外耐火材料;1995年05期
3 张明华;声发射技术在耐火材料中的应用[J];硅酸盐通报;1993年06期
4 廖建国;用声发射(AE)检测龟裂发生的位置[J];国外耐火材料;1996年12期
5 魏悦广,杨卫,黄克智;纤维复合材料后微屈曲的理论和实验[J];中国科学(A辑 数学 物理学 天文学 技术科学);1994年07期
6 王志刚,李楠,孔建益,李友荣;降低长水口颈部应力的研究[J];炼钢;2004年04期
7 时书丽;声发射检测系统的应用[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2期
8 王志刚,李楠,孔建益,李友荣;长水口热机械应力研究[J];耐火材料;2004年02期
9 王志刚,李楠,孔建益,李友荣,陈荣荣,何平显;钢包底工作衬的热应力分布及结构优化[J];耐火材料;2004年04期
10 夏蒙棼,韩闻生,柯孚久,白以龙;统计细观损伤力学和损伤演化诱致突变[J];力学进展;199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平;集成化声发射信号处理平台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权和;查五生;彭必友;;面向跌落仿真破坏的注射成型工艺优化[J];工程塑料应用;2010年05期
2 范颖芳,周晶;人工神经网络在受腐蚀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中的应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1期
3 柯长仁;蒋俊玲;陈升平;;混凝土单轴压缩损伤的模型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5期
4 罗晓勇;施养杭;;混凝土断裂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6期
5 水孝敏,许岚兵,曹辉;一种实现雷达回波图像的压缩方法[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Z1期
6 张艳丽;杨仁弟;;基于小波变换自适应滤波方法的ECG信号消噪[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7 赵转哲;姜忠宇;何慧娟;;Matlab在货车滚动轴承故障诊断中的应用[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8 李多田;张伟林;;结构无损检测与小波分析方法[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9 张延;张凯;;农用拖拉机喷油泵校正器的设计与实现[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1期
10 何国栋;章姗姗;;基于小波变换的电力信号奇异性检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立志;李法新;;考虑弹塑性变形约束的裂纹尖端塑性区分析[A];塑性力学新进展——2011年全国塑性力学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尚伟;蒋持平;;复合材料有效热导率的单胞有限元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宋常;冯新;周晶;;高混凝土重力坝在强震作用下损伤破坏的数值模拟[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4 张博闻;祁炜;杨冬;唐小程;宋执环;;基于EMD的频率族分离法在滚动轴承故障诊断中的应用[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周川生;刘宇;程再晗;;带有特殊结构的长水口[A];2011年第九届全国连铸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王蒙;阳能军;王新刚;;声发射检测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A];第十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上册[C];2011年
7 程载斌;王志华;马宏伟;;结构损伤探测技术及研究进展[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3年
8 张震;赵玉山;黄筑平;;关于含弱界面球形夹杂附近应力场的一点讨论[A];祝贺郑哲敏先生八十华诞应用力学报告会——应用力学进展论文集[C];2004年
9 王东森;孙勇军;;多维Laplace小波及其在颤振飞行试验中的应用[A];第十届全国空气弹性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江松青;刘文韬;于恒;;微孔洞形核对延性材料损伤与失效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爆炸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西成;内爆与外爆加载下壳体的力学状态及破坏模式分析[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0年
2 魏海霞;爆破地震波作用下建筑结构的动力响应及安全判据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蔡智富;脉压雷达信号的识别与参数估计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刘文海;水下被动目标瞬态特征检测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杨勇;压力敏感性材料裂纹尖端场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6 杨敬源;井壁稳定性若干力学问题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7 王德才;基于能量分析的地震动输入选择及能量谱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8 赵明利;多频率超声辅助磨削纳米氧化锆陶瓷表面/亚表面损伤机理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全惠敏;电能质量相关信号的S变换检测算法及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10 韩强;CFRP-混凝土界面粘结滑移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阵阵;基于细观力学方法的脆性基体短纤维复合材料性能预报[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黄春光;大倾角“三软”不稳定厚煤层放顶煤开采矿压规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赵大为;空间热循环和辐照环境对LF6铝合金焊接组织及性能的影响[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波;义安矿水力冲孔卸压增透消突技术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赵文武;淮南矿区典型煤层水力冲孔技术参数研究及消突效果考察[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郭昭亮;含有预置缺陷的膨胀环动态断裂行为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0年
7 朱晓岭;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在铣削过程监测中的应用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8 杨焱麟;基于小波变换理论与比值分析法的变压器励磁涌流识别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9 张明军;基于小波包最优树的图像融合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10 张庆伟;基于小波变换的阈值图像去噪方法[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战军;黄坚;杜月和;戴汇川;;复合材料细观损伤研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10年01期
2 刘昌明;王志刚;李友荣;熊智强;;基于多尺度广义自洽模型对耐火材料损伤过程的模拟[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3 孙志刚,宋迎东,高德平;考虑界面时细观几何结构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04期
4 吴晶;李文芳;谢勇;;金属基复合材料微屈服行为的力学分析与试验[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5 仇傲;周山宏;刘春梅;;数字化B超中的频率补偿滤波[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6 阳能军;王新刚;王蒙;;HHT在复合材料损伤声发射信号处理中的应用[J];电子测量技术;2011年08期
7 梁军,杜善义,韩杰才,庞宝君;含夹杂和微裂纹复合材料的损伤演化和分析[J];固体力学学报;1996年04期
8 吴秋玲;镁碳质耐火材料的热机械性能[J];国外耐火材料;1999年11期
9 许凤旌,陈积懋;声发射技术在复合材料发展中的应用[J];机械工程材料;1997年04期
10 陈康;许希武;马凯;;考虑夹杂间相互影响的弱界面颗粒复合材料等效模量预测的一般细观力学方法[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3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光,李伟,张颖,沈桂英;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识别声发射信号的有效性[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2 谭善文,秦树人,汤宝平;小波基时频特性及其在分析突变信号中的应用[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3 叶裕恭;李国琛;;弹塑性介质中空洞的长大与剪切分叉[J];固体力学学报;1987年04期
4 许凤旌,陈积懋;声发射技术在复合材料发展中的应用[J];机械工程材料;1997年04期
5 牛晓光,姜运健,郝红卫;声发射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电力工业中的应用[J];河北电力技术;1998年03期
6 柯孚久,白以龙,夏蒙棼;理想微裂纹系统演化的特征[J];中国科学(A辑 数学 物理学 天文学 技术科学);1990年06期
7 王凤江,笪盍;用分维研究地压活动规律[J];金属矿山;1994年06期
8 邢修三;脆性断裂的微观机理和非平衡统计特性[J];力学进展;1986年04期
9 叶裕恭;基于偏析线的圆棒颈缩分析[J];力学学报;1986年01期
10 李光海;声发射检验技术进展[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振华,王林,李化敏;煤样的微细观裂纹损伤本构模型[J];西安科技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2 宋飞;赵法锁;;考虑损伤门槛的统计损伤本构模型研究[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7年03期
3 余天庆,李兆霞;损伤本构模型研究方法新进展[J];湖北工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4 郑永来,夏颂佑;岩石粘弹性连续损伤本构模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6年S1期
5 赵纪生,陶夏新;多孔介质的细观损伤本构模型[J];湘潭矿业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6 刘文韬,王肖钧,周钟,胡秀章,王峰;岩石的连续损伤本构模型及在地下爆炸波数值计算中的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13期
7 刘齐建,杨林德,曹文贵;岩石统计损伤本构模型及其参数反演[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4期
8 张强勇;杨文东;张建国;杨春和;;变参数蠕变损伤本构模型及其工程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9 曹林卫;彭向和;任中俊;杨春和;李银平;;三轴压缩下层状盐岩体细观损伤本构模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11期
10 齐虎;李云贵;吕西林;;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的动力扩展[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钟;王肖钧;刘文韬;;岩石的一种损伤本构模型及本构参数的实验拟合[A];第十一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2年
2 李忠友;刘元雪;周建廷;王培勇;周家伍;;基于能量耗散原理的各向同性损伤本构模型[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齐虎;李云贵;喻员林;;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数值算法及工程应用[A];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2年
4 常岩军;矫桂琼;王波;陶永强;王翔;;平纹编织C/SiC复合材料的损伤本构模型[A];第十五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5 薛云亮;林峰;李庶林;;岩石不同围压压缩试验与损伤本构模型研究[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兑关锁;沈珠江;;土体损伤本构模型理论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7 夏旺民;郭增玉;;Q_1黄土的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3年
8 李庆斌;王光纶;张楚汉;;考虑围压影响的岩体损伤本构模型[A];第二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9 单仁亮;薛友松;张倩;;岩石动态破坏的时效损伤本构模型[A];第八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10 周维垣;剡公瑞;杨若琼;;拉西瓦水电站原位试验洞对岩体弹脆性损伤本构模型反分析研究[A];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三次大会论文集[C];199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徐辉;土的细观损伤本构模型[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张吉宏;综合考虑宏细观缺陷的岩体损伤本构模型及破坏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3 万玲;岩石类材料粘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及其应用[D];重庆大学;2004年
4 梁宁慧;多尺度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和拉压损伤本构模型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5 李正;复杂受力条件下混凝土损伤本构模型及钢筋混凝土桥梁地震损伤分析[D];天津大学;2011年
6 刘军;混凝土损伤本构模型研究及其数值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7 李俊;二维C/SiC复合材料的非线性本构关系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4年
8 赵永强;污染对水泥土影响的力学试验及其损伤本构模型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8年
9 刘昌明;基于细观力学的耐火材料损伤本构模型开发与实现[D];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蔡灿;砂岩的动静态损伤本构模型及牙齿破岩机理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2 蒋维;岩石统计损伤本构模型与圆形硐室岩爆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王菲;基于三轴压缩试验的岩石统计损伤本构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4 杨磊;铸造镁合金塑性—蠕变交互作用的损伤本构模型及其应用[D];重庆大学;2005年
5 郗武;混凝土单轴受压细观统计损伤本构模型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6 尹相振;混凝土动态破坏过程的细观数值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7 杨文东;坝基软弱岩体的非线性蠕变损伤本构模型及其工程应用[D];山东大学;2008年
8 王者超;盐岩非线性蠕变损伤本构模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6年
9 汪辉平;岩土变形全过程统计损伤模拟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细观力学的耐火材料损伤本构模型开发与实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992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99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