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泡抑素在纳米二氧化硅诱导的氧化应激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卵泡抑素在纳米二氧化硅诱导的氧化应激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摘要】:伴随纳米二氧化硅(SiO2 NP)颗粒在工业、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其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越来越受人们关注。呼吸道是SiO2 NP主要暴露部位,因此SiO2 NP对呼吸系统的毒性作用得到广泛研究。研究表明,SiO2 NP可引起呼吸道上皮细胞及巨噬细胞的氧化应激。为应对氧化应激损伤,细胞主要通过活化转录因子Nrf2从而促进一些抗氧化基因、抗凋亡基因等的表达。然而,目前对SiO2 NP应激蛋白及它们作用的认识尚不全面。卵泡抑素(Follistatin, FST)为一分泌性蛋白,在细胞外结合TGF-p超家族成员而使其失活,从而参与了细胞生长、发育、分化和分泌等多种生物学过程的调节。本课题组近来发现多种细胞应激如糖剥夺、缺氧时可诱导细胞内FST表达,高表达的FST可发挥对细胞的保护作用。然而FST是否响应SiO2 NP刺激尚不清楚。为明确FST在SiO2 NP引起的细胞氧化损伤中的作用,我们首先研究了Si02NP暴露对FST表达的影响。体内实验结果显示,SiO2 NP暴露1天、2天小鼠肺组织的FST mRNA水平显著增加。蛋白质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结果也显示,SiO2 NP暴露后1天、7天小鼠的肺组织FST蛋白水平均显著增加。体外结果显示,SiO2NP处理后,肺泡上皮细胞(A549)细胞中FSTmRNA和蛋白水平均显著增加。以上结果表明,FST为一SiO2 NP响应蛋白。FST mRNA水平的增加可能是其基因转录增加,也可能是其mRNA的降解减少。首先,我们利用放线菌素D抑制新mRNA的合成,随后检测剩余FST mRNA的半衰期。发现与对照组相比,SiO2 NP处理组FST mRNA降解速率并无改变,提示SiO2 NP并不影响FST的稳定性。荧光素酶报告实验结果显示,SiO2 NP处理后FST启动子活性显著升高;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实验结果表明,FST基因启动子区的活性染色质标志物Ac-H3(K9/18)以及H3K4me2水平显著增加,表明SiO2 NP可促进FST基因转录。Nrf2是响应氧化应激的主要转录因子。为明确Nrf2在SiO2 NP促进FST基因转录的作用,我们利用siRNA抑制细胞内Nrf2的表达,发现FST表达水平也显著降低。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FST启动子区含有Nrf2的结合序列(ARE)。荧光素酶报告实验结果显示,将Nrf2结合序列去除后,FST的转录不再受Nrf2表达水平的影响,表明Nrf2可通过ARE序列促进FST的表达。最后,ChIP实验结果显示,Nrf2可与FST启动子区结合,SiO2 NP处理显著增加了Nrf2与FST启动子的结合,表明Nrf2直接结合在FST启动子区。以上结果表明,Nrf2直接结合在FST启动子区的ARE序列上,从而促进FST转录。为研究FST在SiO2N P诱导的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我们抑制细胞内FST表达,随后检测细胞凋亡。对体外培养的A549细胞进行Annexin V染色发现,SiO2 NP处理可诱导细胞凋亡,利用siRNA抑制FST表达后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表明FST可减少SiO2NP诱导的细胞凋亡。对小鼠肺组织进行TUNNEL标记发现,SiO2 NP暴露可引起终末细支气管上皮细胞及肺泡上皮细胞凋亡增加,利用shRNA抑制FST表达后细胞凋亡率进一步增加。综上所述,FST在体内、体外均可减少SiO2 NP诱导的细胞凋亡。最后,我们研究了FST对细胞ROS产生的影响。发现SiO2(?) (?)P处理后,细胞内总ROS水平显著升高,抑制FST表达后RO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过表达FST组ROS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FST抑制细胞内ROS产生。进一步,我们研究了FST对GAPDH氧化酶(NOX)家族成员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抑制FST表达后细胞NOX1和NX5的mRNA水平显著性上调,而过表达FST后细胞NOXl和NOX5的mriRNA水平显著性下调。以上结果提示,FST通过抑制NOXl和NOX5的表达从而抑制SiO2NP诱导的ROS产生。综上所述,本学位论文的主要发现包括:1)SiO2NP诱导小鼠肺组织和培养的肺上皮细胞中FST的表达;2)SiO2NP通过调控Nrf2进而活化FST基因;3)FST抑制SiO2NP诱导的细胞凋亡;4)FST抑制NOX1、NOX5基因表达及细胞内ROS产生。以上结果证明FST为一SiO2 NP应激蛋白,在SiO2 NP引起的氧化应激中发挥重要的保护作用。这将有助于阐明SiO2 NP发挥毒性效应的分子机制,并可能为针对SiO2 NP的防护提供可能靶点。
【关键词】:SiO_2NP FST 转录 凋亡 ROS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114;TB383.1
【目录】:
- 致谢5-8
- 摘要8-11
- Abstract11-15
- 缩略语表15-18
- 1. 引言18-24
- 1.1. 纳米二氧化硅的毒理学研究18-21
- 1.2. 卵泡抑素及其生物学功能21-24
- 2. 材料和试剂24-31
- 2.1. 主要试剂24-26
- 2.2. 抗体26
- 2.3. 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26-28
- 2.4. 引物设计28-31
- 3. 实验方法与原理31-47
- 4. 实验结果47-61
- 4.1. SiO_2NP的表征47-49
- 4.2. SiO_2 NP促进小鼠肺组织和人肺泡上皮细胞FST的表达49-52
- 4.3. SiO_2 NP促进FST表达的分子机制52-56
- 4.4. FST抑制SiO_2NP诱导的细胞凋亡56-58
- 4.5. FST抑制SiO_2 NP诱导的氧化应激58-61
- 5. 讨论61-66
- 6. 结论66-67
- 7. 参考文献67-70
- 本学位论文创新点70-71
- 综述71-80
- 参考文献77-80
- 作者简历及科研成果80-8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蓓;赵文;梁淑珍;李慧玲;王广娟;;乙烯利对昆明种小鼠的氧化应激作用[J];农药学学报;2010年01期
2 周婕慧;金赢凯;徐海红;高扬;林文珍;梁世排;张振江;张少辉;;生物活性肽的抗炎功能及其对氧化应激的调节作用[J];中国乳品工业;2014年03期
3 韩飞;周孟良;;过氧化氢诱导HepG2细胞产生氧化应激细胞模型的建立[J];食品科学;2011年05期
4 何宝霞;傅业全;徐世文;;镉中毒对鸡垂体氧化应激和凋亡的影响[J];毒理学杂志;2007年02期
5 纪靓靓;李法云;罗义;马溪平;陈忠林;;2,4,6-三氯苯酚诱导鲫鱼肝脏自由基的产生及其氧化应激[J];应用生态学报;2007年01期
6 孙悦;殷学锋;卢敏;;芯片毛细管电泳评估脂质体介导超氧化物歧化酶减低细胞内氧化应激[J];分析化学;2007年04期
7 杨艳;刘东波;康信聪;李坚;;H_2O_2诱导胰岛RIN-m5F细胞构建氧化应激模型[J];食品与机械;2014年02期
8 李青青;;颗粒物暴露可能诱发基因变异[J];中国环境科学;2009年12期
9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莉;姚华;马玲;;尿酸与氧化应激关系的研究进展[A];老年营养研究进展与老年营养供餐规范研讨会暨糖尿病肾病医学营养治疗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1年
2 黄园;陈志庆;邱卓君;丘卫;林燕;;运动对血液氧化应激态的影响[A];2002年第9届全国运动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3 王博;李英贤;李莹辉;;航天飞行中氧化应激对细胞骨架的调控作用[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16届空间生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朱红军;江钟立;;运动、氧化应激与细胞信号转导[A];第六次全国运动疗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曲丽娜;陈海龙;毕蕾;黄增明;李莹辉;;微重力下的氧化应激与药物防护[A];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C];2009年
6 赵晓琴;王瑞元;;氧化应激与糖尿病肌病[A];2011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会议暨“运动与骨骼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先宏;丛建波;郭林超;董国福;王长振;吴可;孙存普;;海藻铁蛋白多糖对氧化应激的作用[A];第十六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0年
8 张晓启;刘爽;王振国;;烧伤后氧化应激与抗氧化剂治疗[A];全国危重烧伤患者早期复苏对策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9 苏颖;刘晓民;孙延明;栾颖;王月影;;辛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A];2008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系列研讨会暨中青年英文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10 胡高飞;朱圣华;周筠;马莹;庆宏;邓玉林;;模拟微重力效应导致大鼠脑氧化应激及相关蛋白表达变化[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会议手册及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预防疾病,进入“氧化应激”时代[N];中国医药报;2009年
2 灵诺;身体异常与“氧化应激”有关[N];中国医药报;2009年
3 朱作霖;氧化应激干扰有望成为预防疾病新手段[N];中国医药报;2007年
4 记者 项铮;氧化应激干扰有望成为预防疾病新手段[N];科技日报;2008年
5 ;远离疾病,科学家找到新方法[N];中国医药报;2009年
6 郭枫;知未来 治未病[N];中国医药报;2009年
7 熊昌彪;氧化应激研究与中医治未病“不谋而合”[N];中国医药报;2008年
8 朱作霖;疾病防治新思路——氧化应激窗口期干预假设[N];中国医药报;2007年
9 胜德;治“未”病提高人类主体健康意识[N];科技日报;2008年
10 褚晓明;老年痴呆与氧化应激有关联[N];健康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思颖;Nrf2缺失加剧DOX引起的心脏毒性和心功能障碍[D];山东大学;2015年
2 夏淑芳;高脂诱导的氧化应激对甲状腺激素稳态的影响及槲皮素的调节作用[D];江南大学;2015年
3 张鹏宇;硫化氢在臭氧诱导的小鼠氧化应激模型中的作用机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4 游牧;淮南市土壤砷分布特征及基于胰岛素途径的抗砷胁迫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5年
5 于秀华;开心益智颗粒成药性研究及对认知功能障碍模型动物的影响与机制探讨[D];吉林大学;2015年
6 易旭;茅台酒对二乙基亚硝胺引发小鼠HCC发生的影响及分子机制[D];贵阳医学院;2014年
7 肖军;氧化应激通过亲环蛋白A促进人巨细胞病毒复制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6年
8 崔艳军;热应激和氧化应激对肥育猪骨骼肌代谢的影响及硫辛酸的调控作用[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9 吴志勇;hOGG1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关系及其在mtDNA过表达对高糖诱导的VECs氧化应激修复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6年
10 许明明;肝肠间氧化应激的相关性及食品的调节作用[D];浙江工商大学;201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靳艳艳;白藜芦醇对高糖“代谢记忆”介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及氧化应激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武小希;氧化应激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microRNA表达谱的改变及验证[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张文松;Nrf2/HO-1通路在氧化应激致终末期肾病血管钙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川北医学院;2015年
4 王倩;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5 李盼盼;活性羰基化合物诱导的氧化应激致细胞能量代谢障碍和毒性的机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6 安美玲;CCK-8对甲基苯丙胺致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氧化应激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7 刘金莲;氧化应激在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中的作用[D];延边大学;2015年
8 王琦;白藜芦醇抑制肥胖相关的脂肪组织炎症与氧化应激及对睾丸内分泌功能的保护[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9 关瑾;体外研究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诱发的氧化应激效应与机理[D];山东大学;2015年
10 张斌;体外实验研究不同粒径纳米银的氧化应激效应[D];山东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9948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994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