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船舶论文 >

残余应力对FPSO典型焊接节点疲劳强度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1 07:06

  本文关键词:残余应力对FPSO典型焊接节点疲劳强度影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FPSO 典型焊接节点 残余应力 试验 疲劳强度


【摘要】:FPSO在服役期间长期承受由波浪等引起的不断变化的交变载荷,在其焊接节点部位易产生疲劳破坏。FPSO多采用高强度钢建造,对焊接残余应力较为敏感。残余应力在外载荷作用下往往会发生一定程度的释放,从而使热点应力发生变化,最终对焊接节点的疲劳寿命产生影响。因此,分析焊接残余应力及其释放对FPSO典型焊接节点疲劳强度的影响尤为重要。 本文首先基于JTP规范对某12万吨FPSO建立了三舱段有限元整体模型,再进行典型焊接节点部位热点应力分析和疲劳寿命计算;然后对典型焊接节点进行了初始残余应力和残余应力释放有限元模拟与试验研究;最后分析了残余应力对典型焊接节点疲劳寿命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工作与重要结论如下: (1)首先基于JTP规范对FPSO三舱段模型进行整体强度计算,根据结果确定FPSO典型节点位置:舭部与船底连接处(典型节点一)和肋板与纵舱壁连接的肘板趾端(典型节点二);然后分别对其建立精细网格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局部应力分析;最后计算典型节点疲劳寿命,结果均满足船东50年的寿命要求。 (2)采用ANSYS的APDL语言对典型焊接节点二的初始焊接残余应力进行有限元模拟,结果显示在焊趾区域残余应力较大,且为拉应力;同时研究了典型焊接节点的几何和工艺参数对初始残余应力的影响,,分析表明:焊接残余应力的最大值随着焊接面板厚度与焊接最高温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腹板厚度的增加而减小。 (3)在得到FPSO典型焊接节点初始残余应力的基础上,对残余应力在外载荷作用下的释放进行有限元模拟。同时探讨了外载荷对残余应力释放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外载荷大小的增加,残余应力释放值逐渐变大;残余应力的释放不受外载荷周期数的影响,仅与外载荷的最大幅值有关。 (4)采用X射线无损检测法进行初始残余应力以及加载释放后的残余应力试验测量,结果显示模拟值与测量值基本吻合,从而验证了初始焊接残余应力与残余应力释放的有限元模拟方法的可靠性。 (5)基于S-N曲线法研究了残余应力及释放对FPSO典型焊接节点疲劳强度的影响。分析表明:残余应力对典型焊接节点疲劳寿命有降低作用;典型焊接节点预载荷越大,残余应力的释放量越大,从而使疲劳寿命增加。
【关键词】:FPSO 典型焊接节点 残余应力 试验 疲劳强度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U661.4;U674.38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5
  • 第1章 绪论15-21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5-16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16-19
  • 1.2.1 FPSO 船体疲劳强度研究现状16-17
  • 1.2.2 船舶结构焊接残余应力研究现状17-18
  • 1.2.3 船舶结构焊接残余应力的释放研究现状18
  • 1.2.4 焊接残余应力对船舶结构疲劳寿命影响研究现状18-19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19-21
  • 第2章 焊接过程有限元分析理论以及疲劳强度理论21-34
  • 2.1 概述21-25
  • 2.1.1 焊接有限元数值模拟的特点21
  • 2.1.2 焊接有限元分析模型的简化21-22
  • 2.1.3 焊接热源模型22-25
  • 2.2 焊接温度场有限元数值模拟25-28
  • 2.2.1 焊接传热基本定律25-26
  • 2.2.2 焊接温度场的基本方程26-27
  • 2.2.3 焊接温度场的有限元求解27-28
  • 2.3 焊接应力场有限元数值模拟28-30
  • 2.3.1 应力应变关系29
  • 2.3.2 有限元基本方程29-30
  • 2.3.3 焊接应力场的有限元求解30
  • 2.4 疲劳强度计算方法概述30-34
  • 2.4.1 S-N 曲线方法30-32
  • 2.4.2 断裂力学方法32-33
  • 2.4.3 两种疲劳分析方法对比33-34
  • 第3章 基于 JTP 规范的 FPSO 典型节点疲劳寿命分析34-52
  • 3.1 FPSO 三舱段强度分析34-43
  • 3.1.1 FPSO 主尺度34
  • 3.1.2 FPSO 舱段模型34-36
  • 3.1.3 边界条件36-38
  • 3.1.4 计算工况以及计算载荷38-43
  • 3.2 典型节点的选取43-45
  • 3.3 精细网格有限元计算模型45-46
  • 3.4 疲劳寿命预报46-51
  • 3.4.1 疲劳热点应力计算46-47
  • 3.4.2 S-N 曲线的选取47-48
  • 3.4.3 疲劳累积损伤计算48-51
  • 3.5 本章小结51-52
  • 第4章 FPSO 典型焊接节点初始残余应力研究52-73
  • 4.1 FPSO 典型焊接节点模型试件尺寸52-54
  • 4.2 典型焊接节点初始残余应力有限元模拟54-61
  • 4.2.1 材料热物理性能及力学性能55
  • 4.2.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以及网格划分55-56
  • 4.2.3 单元类型56-57
  • 4.2.4 焊接热源以及生死单元技术57
  • 4.2.5 边界条件57-58
  • 4.2.6 有限元分析58-61
  • 4.3 初始焊接残余应力的试验测量61-65
  • 4.3.1 试验方法简介61-62
  • 4.3.2 试验步骤62-65
  • 4.3.3 试验测量结果65
  • 4.4 有限元模拟值与试验测量值对比65-66
  • 4.5 参数变化对残余应力影响研究66-72
  • 4.5.1 面板厚度67-68
  • 4.5.2 腹板厚度68-70
  • 4.5.3 焊接最高温度70-72
  • 4.6 本章小结72-73
  • 第5章 FPSO 典型焊接节点残余应力释放研究73-86
  • 5.1 残余应力释放的有限元模拟73-75
  • 5.1.1 典型焊接节点模型73
  • 5.1.2 外载荷以及边界条件73
  • 5.1.3 外载荷下的残余应力释放有限元分析73-75
  • 5.2 残余应力释放的试验研究75-77
  • 5.2.1 残余应力释放的加载试验75-76
  • 5.2.2 释放后的残余应力试验测量76-77
  • 5.3 不同外载荷对残余应力释放的影响77-80
  • 5.3.1 加载端与未加载端残余应力释放情况对比77-78
  • 5.3.2 0.5t 外载荷作用下残余应力的释放78-79
  • 5.3.3 0.8t 外载荷作用下残余应力的释放79-80
  • 5.3.4 不同外载下的残余应力释放对比80
  • 5.4 载荷循环次数与幅值对残余应力释放的影响80-85
  • 5.4.1 多个循环次数的等幅外载对残余应力释放的影响81-83
  • 5.4.2 多个循环次数的变幅外载对残余应力释放的影响83-85
  • 5.5 本章小结85-86
  • 第6章 残余应力对 FPSO 典型焊接节点疲劳寿命影响研究86-97
  • 6.1 FPSO 典型焊接节点疲劳寿命计算86-93
  • 6.1.1 典型焊接节点模型86
  • 6.1.2 边界条件以及载荷86-88
  • 6.1.3 疲劳寿命计算88-93
  • 6.2 考虑残余应力释放时不同预载荷对疲劳寿命的影响93-96
  • 6.3 本章小结96-97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97-99
  • 7.1 本文总结97-98
  • 7.2 研究展望98-99
  • 参考文献99-10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02-103
  • 致谢10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秋成,柯映林;航空高强度铝合金残余应力的抑制与消除[J];航空材料学报;2002年03期

2 陈怀宁,陈亮山,林泉洪;逆焊接加热处理引入压缩残余应力的数值分析[J];机械强度;2002年01期

3 高永毅,苏志霄,焦群英,唐果;残余应力对构件固有频率影响的讨论[J];机械强度;2002年02期

4 赵学荣,朱援祥,孙秦明;水电站合拢焊缝残余应力的数值模拟[J];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2003年04期

5 张剑寒;张宇民;韩杰才;赫晓东;;碳化硅空间用反射镜坯体残余应力的研究[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6 蒋刚;谭明华;王伟明;何闻;;残余应力测量方法的研究现状[J];机床与液压;2007年06期

7 ;15届全国残余应力学术交流会(第1轮通知) [J];中国机械工程;2009年08期

8 ;热轧方形中空截面的残余应力分析[J];钢结构;2009年06期

9 ;第15届全国残余应力学术交流会(第1轮通知)[J];机械工程材料;2009年06期

10 ;第15届全国残余应力学术交流会(第1轮通知)补充说明[J];机械工程材料;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勤学;栗勇;徐春广;肖定国;杨向臣;伍懿;;超声法焊缝残余应力检测技术研究[A];2011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任小平;刘怡;;一种无损测试焊接板件残余应力的方法[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0年

3 游敏;郑小玲;;对接接头横向残余应力调控技术研究[A];湖北省暨武汉焊接学会成立二十五周年2005年焊接学术年会文集[C];2005年

4 郑永男;左翼;周冬梅;范平;袁大庆;朱升云;;正电子湮没方法研究材料中残余应力[A];第四届全国反应堆物理与核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王伟;;振动时效消除焊接件残余应力效果的验证[A];'2009全国钢结构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常红;侯鑫茜;;光弹贴片法检测构件残余应力的实验研究[A];力学与工程应用(第十三卷)[C];2010年

7 谢大吉;赵如发;胡德贵;王增梅;顾守仁;冯升波;;磁测残余应力法在工程中应用探试[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卷)[C];1996年

8 张亦良;徐学东;肖述红;;残余应力对储罐泄漏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0年

9 覃明;陈瑞;马素媛;贺笑春;李家宝;;残余应力静载弛豫的研究[A];2002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下)——2002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郑渝;李志勇;;焊接结构残余应力的超声检测[A];第九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2册)[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实习记者 王恒;控制残余应力——寻找加工变形的解决之道[N];中国航空报;2014年

2 陶萍萍;中建钢构用新技术消除钢板墙残余应力[N];现代物流报;2013年

3 ;残余应力与加工变形控制技术[N];中国航空报;2013年

4 ;抗疲劳制造工艺优化方案[N];中国航空报;2013年

5 ;残余应力与变形控制整体解决方案在航空铝合金锻件中的应用[N];中国航空报;2013年

6 蔺军 谢艳花;央视新楼钢构制作特点与加工工艺[N];建筑时报;2007年

7 肖英龙;日本功能性船板开发使用现状[N];世界金属导报;2006年

8 记者 匡华安 通讯员 李荣锋 潘东晓;武钢起草的两项国标通过审定[N];中国冶金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海涛;精密薄壁回转体零件加工残余应力及变形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朱丽娜;基于纳米压痕技术的涂层残余应力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3 陶波;热压玻璃透镜里的残余应力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4 宋以国;多焊缝管板结构焊接工艺与残余应力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5 江小辉;残余应力生成机理及复杂薄壁件加工精度控制方法研究[D];东华大学;2014年

6 肖磊;基于深度—敏感压痕技术的疲劳裂纹尖端残余应力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7 王建花;复合材料身管残余应力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8 孙志国;MEMS封装中的残余应力演化及其相关可靠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2年

9 唐志涛;航空铝合金残余应力及切削加工变形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王秋成;航空铝合金残余应力消除及评估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飞;异种钢焊接的残余应力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于雷;厚壁冷成型钢残余应力理论分析及其影响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

3 陈永红;高速列车铝合金车体侧墙残余应力与变形数值模拟[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4 刘维;高频焊管焊接接头的断裂行为和残余应力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5 孙新杨;纤维与树脂固化残余应力在线监测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6 王彦龙;残余应力的超声波检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5年

7 孙敏科;焊接接头残余应力释放及控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李娟;玻璃/铝多层阳极键合接头残余应力应变数值模拟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3年

9 梁剑;电沉积镍镀层中的残余应力表征[D];湘潭大学;2009年

10 王广晖;智能型机械残余应力测试仪的研究与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10719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huanbolw/10719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3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