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用高强度钢焊接残余应力测量技术研究
本文关键词:船用高强度钢焊接残余应力测量技术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高强度钢 焊接残余应力 X射线衍射法 X射线弹性常数
【摘要】:采用纯弯曲梁法对高强度钢X射线弹性常数(XECs)进行试验测定,分析试件表面电解腐蚀前后以及不同的电解腐蚀深度对残余应力测量结果的影响,得到钢结构表面预处理的操作方法。对高强度钢平板焊接试板残余应力的测量进行了验证试验,并与数据仿真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试板焊接残余应力分布与数值仿真结果基本一致,其中有2/3比对测点的残余应力测量偏差小于±25 MPa。
【作者单位】: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
【分类号】:U668.2
【正文快照】: 0引言船舶上大量的结构件由高强度钢板焊接而成,焊接过程中不均匀的加热、冷却所产生的膨胀和收缩在受到高强度钢板结构本身或外界拘束条件的限制时,高强度钢板就会产生不均匀的弹性变形或弹塑性变形,导致结构内产生焊接残余应力[1]。焊接残余应力对结构的安全构成潜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艳梅,王宝,张汉谦;一种新的焊接残余应力测量方法[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2 王旺生 ,游敏;港机结构件焊接残余应力的调控与消除[J];港口装卸;2002年05期
3 李云,陈东高,尚福军;消除铝合金结构件焊接残余应力的工艺研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3年01期
4 王国安;工程机械结构件焊接残余应力控制方法研究[J];装备制造技术;2004年01期
5 杨文;石永久;王元清;施刚;;结构钢焊接残余应力三维有限元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7年02期
6 李凤臣;田石柱;张常明;王用纯;;屈服刚度法测试焊接残余应力的试验方法[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7 周张义;李芾;;焊接残余应力对钢结构疲劳性能影响研究[J];机车电传动;2009年02期
8 杨延功;焦启林;;消除焊接残余应力的四种方法[J];工程机械与维修;2009年09期
9 左风光;;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及测试[J];陕西电力;2010年07期
10 王德全;刘新杰;;振动时效对焊接残余应力影响的试验研究[J];工程机械;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先锋;何志涛;秦力;张铁华;李宇千;税昱;;焊接残余应力的控制与消除[A];2008年全国建筑钢结构行业大会论文集[C];2008年
2 黎赣;贾晓亮;周俊明;张亦良;;圆筒容器焊接残余应力消除方法的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9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丁克勤;臧弋心;王洪柱;王振山;;焊接残余应力水平和消应力处理效果判别标准探讨[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4 杨振超;鲍蕊;;焊接残余应力分布随试样尺寸变化规律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5 谭胜禹;刘贵清;;爆炸消除焊接残余应力在大型工程建设项目上的应用[A];中国爆破新技术Ⅱ[C];2008年
6 田旺生;李黎霞;杨明旺;;钢结构焊接残余应力有限元分析[A];'2009全国钢结构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孙英学;;焊接残余应力有限元分析技术研究[A];第四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刘维;丁文斌;孙昕辉;杨帆;张海;李惠;;平板对接焊接残余应力和变形数值模拟及试验验证[A];2010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章正茂;;焊接残余应力对构件的影响及控制措施[A];全国焊接工程创优活动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陈祖福;田晓虎;;预置应力对焊接残余应力峰值的影响研究[A];第九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2册)[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雷正刚 李荣峰;武钢爆炸法消除焊接残余应力技术取得突破[N];世界金属导报;2002年
2 雷正刚;李荣锋;重大工程显威[N];中国冶金报;2002年
3 记者 夏纪福;超声消除应力技术通过鉴定[N];中国船舶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姬书得;水轮机转轮焊接残余应力调控措施的虚拟优化[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2 冯磊;大型旋转部件的焊接残余应力数值模拟及寿命分析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3 袁志军;球管焊接数值模拟及焊接残余应力影响因素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4 李永正;同一截面焊接结构完整性理论与试验研究[D];中国舰船研究院;2014年
,本文编号:11449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huanbolw/1144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