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同步发电机与船舶微源逆变器并联运行研究
本文关键词:柴油同步发电机与船舶微源逆变器并联运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船舶微电网 柴油同步发电机 船舶微源逆变器 同步发电机并联 虚拟同步发电机
【摘要】:近年来为缓解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维持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背景下,将新能源、清洁能源发电技术应用于船舶,会成为今后新能源船舶的发展方向。通过微源逆变器组建船舶微电网是在船舶上利用新能源的一种有效途径,若借助配备的储能环节,并对船舶微源逆变器应用适当的控制策略,使其从电压和频率等方面模拟出柴油同步发电机的外特性,就可以实现柴油同步发电机与船舶微源逆变器的并联运行。具体研究内容如下:本文首先进行了同步电机理论分析,介绍了理想电机的结构、根据规定的正方向列出了 abc坐标下的有名值方程,并对其进行了派克变换。变换后得到了 dq0坐标下的有名值电磁方程,又根据Xad基值系统列出了 dq0坐标下的标幺值方程,并分别介绍了d轴、q轴的等值电路、运算电抗及实用参数的定义,通过引入适当的实用变量推导出了同步电机的五阶实用模型。然后,介绍了柴油机调速系统及同步发电机的励磁系统并建立了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单台柴油同步发电机独立运行和两台柴油同步发电机并联运行的仿真分析。在引入船舶微源逆变器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的概念后,分析了 VSG的主体算法,通过模仿柴油同步发电机的调速系统和励磁系统,分别设计了 VSG控制系统的功频调节器以及电压调节器,并得出了 VSG的整体控制结构。基于此进行了船舶微源逆变器的仿真分析。最后根据上述理论和提出的方法,在Matlab/Simulink中分别搭建船舶微源逆变器独立运行以及柴油同步发电机与船舶微源逆变器并联运行的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以证明其有效性。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海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66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良亮,肖岚,严仰光;逆变器并联系统直流环流检测与抑制方法(英文)[J];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 Astronau;2004年01期
2 陈良亮,肖岚,龚春英,严仰光;逆变器并联系统直流环流产生原因及其检测与抑制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4年09期
3 高芬,亓迎川;基于重复控制的逆变器并联技术[J];空军雷达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4 吴勇;郭京蕾;;基于无主从式和数字均流的逆变器并联研究[J];电力电子;2005年04期
5 江春红;;逆变器并联运行的常用控制方案[J];铜陵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6 谢孟;李耀华;韩继文;赵众;张吉先;;基于预警单元的逆变器并联系统分层故障诊断系统[J];电气传动;2006年08期
7 张丹红;李乐;刘开培;;无互联线逆变器并联控制的一种改进下垂算法[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6年05期
8 阚加荣;谢少军;;无互联线逆变器并联系统中数字锁相环的设计[J];电力电子技术;2007年04期
9 刘俊华;竺兴妹;;无互连线逆变器并联系统均流分析[J];电源世界;2007年05期
10 成晟;邵英;;逆变器并联控制技术研究[J];电气技术;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岚;严仰光;;逆变器并联控制技术研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2 亓迎川;胡荣强;;基于重复控制的逆变器并联技术[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下册)[C];2005年
3 陈息坤;余蜜;康勇;陈坚;;基于滑模变结构控制的逆变器并联控制策略研究[A];2006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樊金泽;朱晓红;;改进动态特性以及功率均分效果的微网逆变器并联下垂控制方法[A];2012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文摘部分)[C];2012年
5 肖岚;胡文斌;龚春英;;基于主从控制的逆变器并联系统研究[A];第二届全国特种电源与元器件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陈良亮;胡文斌;严仰光;;逆变器并联运行两种环流抑制方法比较[A];第二届全国特种电源与元器件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李武华;何湘宁;;基于主从方式逆变器并联方案的建模、分析和实现[A];浙江省电源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陈君杰;冯峰;林新春;段善旭;康勇;;用于逆变器并联的电力线通信技术研究[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余蜜;陈国英;张宇;康勇;段善旭;;多逆变器并联系统中瞬时均流的研究[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10 吕志鹏;罗安;;不同容量微源逆变器并联功率鲁棒控制研究[A];第二届全国电能质量学术会议暨电能质量行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高明智;智能微型电网系统孤岛模式中逆变器并联控制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2 王逸超;微网逆变器并联及电能质量主动控制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3 张尧;基于逆变器并联系统的网络控制技术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陈良亮;无输出隔离变压器的逆变器并联系统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5 何国锋;多逆变器并联系统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6 汪洪亮;逆变器并联系统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欢;含混合储能的微网逆变器并联运行控制策略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2 张世超;基于电流下垂控制的不同容量逆变器并联功率控制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3 黄鹰;逆变器并联系统的控制策略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5年
4 刘海先;分布式逆变器并联控制研究[D];上海电力学院;2015年
5 朱鹏;三相并网逆变器并联控制策略研究[D];宁夏大学;2015年
6 王冰;微网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的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5年
7 周君;含电动汽车及可再生能源微网逆变器并联控制策略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5年
8 杜红彪;基于无互联线的逆变器并联系统运行与控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9 徐国蕊;微网中逆变器并联系统环流分析及功率精确分配控制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10 杨盼盼;光伏逆变器并联控制及谐波环流抑制方法的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1757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huanbolw/1175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