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船舶论文 >

船载AIS信息完善性指示系统设计

发布时间:2018-03-11 16:50

  本文选题:AIS 切入点:动态信息 出处:《大连海事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自2002年国际海事组织(IMO)强制安装自动识别系统(AIS)后,历经13年的时间,AIS得到迅速发展,现己成为保障船舶安全航行、实施船舶远程监控、有效管理港口交通、陆海协调搜救等的重要助航设备。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AIS系统性能也在不断完善,但笔者通过了解AIS设备使用情况及实际接收AIS报文信息,发现其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AIS设备质量参差不齐;在海上避碰及其他运用中存在诸多局限性;AIS静态信息没有输入或输入不正确;航次相关信息未输入、未及时更新或输入不正确;动态信息中报文误码、丢失、重复、延时、更新间隔不规范等,种种因素都可能导致接收的信息不够可靠、不够精确或不够完善。虽然在AIS动态信息中有“位置准确度”和“RAIM标志”两项指标来指示位置信息的精度(或可靠程度),这是基于接收端能接收到船舶AIS动态信息的前提,且完善性指示信息只有GNSS传感器的精度,目前使用大多使用GPS/DGPS,精度在20-30 m/3-10 m(采用C/A码时)。但在接收端AIS目标动态信息长时间未更新的情况下,如果还仅仅依靠GNSS传感器的指示信息来判断目标位置的准确性,这就很难满足航海实践的需求。对于这些情况如何对信息做更合理的完善性指示,对接收端来讲,目前还没有较好的解决方法。本文致力于研究AIS信息完善性指示系统的设计。首先通过实验设备采集AIS报文数据并对其解析,根据解析前后的AIS数据针对性分析AIS不可靠性现象,发现主要存在5大类问题:AIS静态信息、航次相关信息未按规定输入或输入不正确;信息重复;信息延时;采集的数据中存在一条消息由6条语句组成的现象;动态信息缺失(即信息残缺或丢失)。针对这几类问题做系统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对其中较为重要的动态信息缺失现象进一步分析和完善,设计船载AIS信息完善性指示系统,主要包含预警、指示和完善三个模块,其中完善模块采用卡尔曼滤波算法对AIS目标跟踪预测,填补缺失的AIS船位,并在Visual Studio 2013平台用C#语言仿真实现系统各模块功能,提高了接收端信息的可参考性及完善性,给驾驶员及交管部门提供一个清晰的信息显示界面及可靠的判断依据。
[Abstract]:Since 2002, the 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 (IMO) forced the installation of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 (AIS), after 13 years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AIS, has become to ensure the safe navigation of ships,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mote monitoring of ships,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port traffic,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the performance of the AIS system is also being improved. However, the author finds tha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the system by understanding the usage of the AIS equipment and actually receiving the information of the AIS message. For example, the quality of AIS equipment is not uniform; there are many limitations in collision avoidance and other applications at sea; the static information of AIS is not input or input is incorrect; the information related to voyage is not input, updated or inputted correctly in time; the error code of message in dynamic information, Loss, repetition, delay, irregular update intervals, etc., all of which may lead to the lack of reliability of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Not accurate or perfect. Although there are two indicators in the AIS dynamic information: "position accuracy" and "RAIM mark" to indicate the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the position information, this is based on the premise that the receiving terminal can receive the ship's AIS dynamic information. And the perfect indication information only has the precision of GNSS sensor. At present, most of the users use GPS / DGPSs, the accuracy is 20-30 m / 3 ~ 10 m (using C / A code), but the dynamic information of AIS target at the receiving end has not been updated for a long time. If we only rely on the indication information of the GNSS sensor to judge the accuracy of the target position, it will be difficult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navigation practice. At present, there is no better solution. This paper is devoted to the design of AIS information perfection indicator system. Firstly, the data of AIS message a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by the experimental equipment.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AIS data before and after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five main types of static information of AIS, the related information of voyage is not input or incorrectly according to the regulations, the information is repeated, the information is delayed; There is a message composed of six sentences in the collected data, the dynamic information is missing (that is, the information is incomplete or missing). And put forward the solution. Further analysis and improvement of the more important dynamic information missing phenomenon, the design of shipborne AIS information integrity indicator system, mainly including early warning, indic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three modules, The perfect module uses Kalman filter algorithm to track and predict the AIS target, fills the missing AIS position, and realizes the function of each module in the Visual Studio 2013 platform by using C # language, which improves the reference and perfection of the information at the receiving end. To provide a clear information display interface and reliable basis for the driver and traffic control department.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海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675.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玉滨;GNSS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J];电力系统通信;2001年08期

2 ;精准时代,聚焦新一代GNSS集成应用[J];数字通信世界;2007年05期

3 衣洪波;修洪玉;;浅谈连续运行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的应用和建设[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8年01期

4 张双成;王利;黄观文;;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最新进展及带来的机遇和挑战[J];工程勘察;2010年08期

5 王韬;;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在民航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0年12期

6 冯晓;;浅析GNSS技术在隧道贯通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22期

7 田灵燕;;天宝公司推出新一代GNSS测绘解决方案[J];中国水利;2012年21期

8 李强;刘广军;刘旭东;;靶场GNSS增强、监测与评估系统建设构想[J];飞行器测控学报;2013年06期

9 常强;侯洪涛;曾祥辉;李群;王维平;;GNSS合作定位研究综述[J];宇航学报;2014年01期

10 席欢;张永红;;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市场报告[J];卫星应用;201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慧君;李孝辉;;GNSS系统时间偏差及其监测与预报[A];2009全国时间频率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Supporting capability analysis of present spectrum management resources to GNSS IDM in China[A];第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S01北斗/GNSS导航应用[C];2012年

3 朱旭;;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在空中交通管理中的应用进展[A];中国通信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4 董绍武;;GNSS时间系统及其互操作[A];2009全国虚拟仪器大会论文集(二)[C];2009年

5 孙晓波;李冶天;;多模GNSS高精度授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6 胡晓;高伟;李本玉;;GNSS卫星导航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与思考[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年

7 高井祥;闫文林;王坚;;矿山变形灾害GNSS现代化监测技术研究[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年

8 马利华;韩延本;;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概述[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A study of ionospheric scintillation effects on Differential GNSS[A];第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S08卫星导航模型与方法[C];2012年

10 甄卫民;韩超;杜黎明;陈丽;;我国GNSS开放服务中的干扰检测与减缓计划[A];第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S01北斗/GNSS导航应用[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娜;我GNSS技术打破国外垄断[N];科技日报;2007年

2 陶渝;重庆建成国土资源GNSS网络信息系统[N];中国测绘报;2011年

3 记者 谢必如 特约记者 白文起 通讯员 陶渝;重庆建成国土资源GNSS网络系统[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4 王岩;包头用GNSS管理市政布局[N];中国建设报;2010年

5 甘勃;“天眼”迈进GNSS时代[N];大众科技报;2007年

6 王立彬;中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夺下千万美元大单[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7 通讯员 彭祥荣;“陆态网”民勤GNSS基准站投入试运行[N];中国气象报;2010年

8 记者 裴蕾;测绘气象共建GNSS基准站[N];四川日报;2010年

9 王雅丽;实施国际化战略[N];中国测绘报;2010年

10 记者 张敏霞 通讯员 王存林;陆态网沱沱河GNSS基准站建成并试运行[N];格尔木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鹏;地基GNSS探测2D/3D大气水汽分布技术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2 徐韶光;利用GNSS获取动态可降水量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3 李磊;基于GNSS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的预测与应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4 陈良;机载GNSS/SINS组合精密导航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5 郭瑶;惯性辅助的高动态GNSS基带信号跟踪技术[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6 张亮;地面复杂环境下移动三维测量精度改善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7 白伟华;GNSS-R海洋遥感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8年

8 刘卫;GNSS兼容与互操作总体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9 王立端;星载GNSS/INS超紧组合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10 陈坡;GNSS/INS深组合导航理论与方法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成;GNSS-R应用于测量表层土壤湿度及软件设计[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高荣祥;基于GNSS信号的无源雷达目标探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陈闻亚;基于Internet的GNSS高精度位置服务平台研究与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杨晨云鹂;GNSS在地震矩反演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5 张U,

本文编号:15990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huanbolw/15990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b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