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液过流速度对船舶液压油检测精度的影响
本文选题:颗粒检测 + 流速测量 ; 参考:《光学精密工程》2016年03期
【摘要】:为提高平面电感式微流控检测芯片的检测精度,研究了油样过流速度与信号幅值大小的关系。介绍了电感式微流控检测芯片的检测原理,理论分析了油样过流速度对检测信号幅值产生的影响并进行了公式推导,然后采用控制变量法对其进行了实验验证。选用粒径在80-85μm之间的铁颗粒作为待测颗粒,将油样的过流速度分别设定为0.02-0.10ml/min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油样过流速度的增加,信号幅值逐渐减小,且呈线性关系;在其余因素不变,仅改变油样的过流速度时,检测信号的幅值最大可增大87.5%。研究表明,实验结果与理论推导结论相符,通过减小油样的过流速度可增大检测信号的幅值。该项研究对提高平面电感式微流控检测芯片的精度具有参考价值。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detection accuracy of the planar inductive microfluidic chip,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il sample overcurrent velocity and the signal amplitude is studied.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tection principle of inductive microfluidic chip,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oil sample overcurrent velocity on the amplitude of detection signal, and deduces the formula. Then it is verified by the control variable method. Iron particles with the diameter of 80-85 渭 m were selected as the particles to be tested, and the oil overcurrent velocity was set to 0.02-0.10ml/min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mplitude of the signal decreases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overcurrent velocity of the oil sample, and the maximum amplitude of the detection signal increases 87.5% when the other factors are unchanged and only the oil sample overcurrent velocity is chang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and the amplitude of the detection signal can be increased by reducing the overcurrent velocity of the oil sample. This research has reference value for improving the precision of planar inductance microfluidic chip.
【作者单位】: 大连海事大学轮机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5120503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No.3132014332)
【分类号】:U664;U6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志雄;郝冰涛;洪宝玉;刘文丽;;微流控技术发展对计量的新挑战[J];中国计量;2013年10期
2 苑伟政;焦文龙;常洪龙;;微流控的系统级设计[J];光学精密工程;2013年12期
3 熊开生;许永莉;冯裕钊;刘涛;杜磊磊;;集成电导检测微流控化学芯片测定土壤中铁总含量[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李瑞;徐建栋;邓玉林;;微流控细胞培养芯片及其应用[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3年04期
5 刘勇;钱鸿鹄;朱灵;赵树弥;张龙;;微流控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成像非均匀性的校正[J];光学精密工程;2013年08期
6 杨敬松;左春柽;徐春凤;冀封;;数字微流控生物芯片的架构级综合算法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2009年05期
7 苏波;崔大付;耿照新;陈兴;;微流控光纤芯片的研究[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06年05期
8 杨静;杨军;许蓉;曹毅;胡宁;郑小林;;一种微流控细胞分离芯片及其流场分析[J];仪器仪表学报;2009年07期
9 杨敬松;左春柽;连静;崔广才;;基于数字微流控生物芯片的液滴调度算法[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7年06期
10 郭建江;张荣标;杨宁;徐佩锋;;面向免疫凝集微流控检测的电控混沌混合方法[J];仪器仪表学报;201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翼;潘文颖;蒋兴宇;;基于微流控的蛋白质分析检测技术[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9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徐涛;岳婉晴;李卓荣;姚新生;蔡国平;杨梦苏;;使用微流控单细胞阵列平行分析钙离子释放刺激的钙离子通道的激活和抑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9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方肇伦;;浅谈微流控分析系统应用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A];第三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方群;;多相微流控分析和微型化仪器研制及应用[A];第七次全国分析毒理学大会暨第四届分析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5 孙海龙;宗怡;徐敏敏;姚建林;顾仁敖;;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微流控磁免疫分析[A];第十七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摘要文集[C];2013年
6 李泳江;文加斌;覃开蓉;;用于细胞动态生化信号切换刺激的微流控剪切装置[A];第十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二届全国生物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7 廖庆丰;王雅姝;杨军;邓林红;;芯片上微流控培养室中培养活细胞方法的探索[A];2008年全国生物流变学与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8 张艳玲;马娇艳;南溪;党福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流控表面改性方法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发光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陈振玲;李勇;蒋兴宇;;利用微流控技术建立癌症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相互作用体系[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青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徐华国;梁好均;;流动聚焦型微流控体系中的液滴的图案化排列模式和转变[A];2014年两岸三地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吴苡婷;快速检测细菌毒素 服务公共卫生安全[N];上海科技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舟;微流控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开发[D];吉林大学;2009年
2 李俊君;基于微流控技术蛋白质结晶芯片制作工艺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何盛强;聚合物微流控器件超声波键合及温度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张宝月;微流控动物细胞培养芯片的研究[D];北京工商大学;2010年
5 王璐;基于棉纤维微流控分离/分析新方法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6 潘欣欣;基于磁珠技术的微流控生物芯片系统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7 王尧;微流控细胞芯片实现肿瘤细胞捕获及药物筛选的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8 罗勇;基于聚二甲基硅氧烷的高性能、廉价平面微流控超滑平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9 赵平安;基于介质上电润湿效应的数字微流控器件[D];复旦大学;2009年
10 陆振华;微流控免疫层析检测芯片的研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7年
,本文编号:20009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huanbolw/2000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