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体极限强度与破损剩余强度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本文关键词:船体极限强度与破损剩余强度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武汉理工大学》 2012年
船体极限强度与破损剩余强度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高本国
【摘要】:国际船级社协会(IACS)2006年颁布的船舶共同结构规范(Common Structural Rules,简称CSR)将“极限强度”的概念引入到双壳油船和散货船两大主力船型的强度衡准中,并规定高级非线性有限元计算模型可用于船体梁极限能力的评估,但评估细节并未出台。 然而CSR实施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该规范出台后便受到业界许多方面的质疑,IACS旗下各大船级社开始达成共识,在不断更新的技术背景下,或将推出协调后的共同结构规范(Harmonized Common Structural Rules,简称HCSR)。 HCSR除了修正CSR中关于有限元技术、高级屈曲以及极限强度的某些细节,还将引入结构冗余度、剩余强度等以前规范中没有的要求。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1)研究非线性有限元评估船体极限强度的方法和影响因素;(2)研究破损剩余强度的评估准则。 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应用通用有限元软件MARC计算船体梁极限强度,其中通过ANSYS对船体结构施加引发最小临界失效模式的几何缺陷(初始挠度)。计算过程中详细探究了初始缺陷、网格规模、模型范围、单元类型、边界条件等影响因素。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两类评估船体破损剩余强度的指标,并基于破损船极限强度与载荷的指标,通过非线性有限元手段,实现对某集装箱船破损剩余强度的评估。 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如下: (1)提出船体结构初始缺陷的有限元模拟方法,分别对初始挠度形状、变形以及残余应力分布、方向对极限强度的影响做了定性分析。 (2)围绕非线性问题的来源与因素,通过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对若干典型箱型梁进行极限强度计算,对比试验验证方法的可靠性。 (3)采用非线性有限元程序(MARC)对四条典型实船进行极限强度计算,并与其他标定计算的结果比较,并评估内河某标准船型实船的极限强度。 (4)研究考虑外载荷(舷外水压)下船体梁极限强度的评估。 (5)结合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对某集装箱船破损剩余强度进行评估。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U661.4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平;船体结构极限强度及破损剩余强度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敬;船舶破舱后船体剩余强度研究与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冯国庆;周海仲;任慧龙;李晓宇;;焊接初始缺陷对船体梁极限弯矩的影响[J];船舶工程;2011年02期
2 万正权,徐秉汉,朱邦俊;弹塑性板壳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J];船舶力学;1997年01期
3 徐向东,崔维成,冷建兴,孙兆康,祁恩荣;箱型梁极限承载能力试验与理论研究[J];船舶力学;2000年05期
4 祁恩荣,崔维成;船舶碰撞和搁浅研究综述[J];船舶力学;2001年04期
5 祁恩荣,崔维成;破损船体极限强度非线性有限元分析[J];船舶力学;2005年05期
6 任慧龙;李陈峰;李辉;冯国庆;;破损舰船剩余强度的可靠性评估方法研究[J];船舶力学;2010年07期
7 郭昌捷,唐翰岫,周炳焕;受损船体极限强度分析与可靠性评估[J];中国造船;1998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平;船体结构极限强度及破损剩余强度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马志敏;船体梁的极限强度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2 徐素明;薄壁箱形梁极限强度计算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光耀;王浩;;薄钢铺板对平台主梁变形影响的试验研究和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2期
2 常玉珍;吴敏哲;;组合肋壳几何非线性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5期
3 王青;徐港;;剪力墙结构弹塑性分析的QR法Ⅱ——计算格式、程序及算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6期
4 王开强;孙飞飞;胡大柱;;多弹簧梁柱单元在空间钢框架非线性分析中的应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6期
5 王江;周晖;宋雪峰;;变截面工形柱平面内弹塑性极限承载力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1期
6 高轩能;李琨;;变截面门式刚架地震反应研究进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3期
7 肖烨;陈剑毅;易萍华;;自由度匹配技术在框架结构损伤识别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8 方开敏;张宜辉;;基于VB.NET连续梁设计计算程序开发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9 李彬彬;王社良;苏三庆;;多种因素耦合作用下的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仿真分析[J];安徽建筑;2009年04期
10 阎晓铭;胡守营;王传甲;;深圳某超高层公寓楼结构动力性能研究[J];安徽建筑;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宫建国;陶钧;曾胜;金涛;;地基平面沉降下的大型石油储罐模态分析[A];第七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暨2011全国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应迁;石艳;唐克伦;刘明;;外压容器临界载荷特性研究[A];第七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暨2011全国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青平;白武明;王洪亮;;多重网格在二维泊松方程有限元分析中的应用[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2年
4 李同春;朱寿峰;赵兰浩;胡继刚;;考虑坝体与坝肩动力相互作用的坝肩稳定动接触降强算法[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5 张汉云;张燎军;;基于虚拟裂缝模型的带横缝高拱坝的抗震性能研究[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6 纪军;王安华;任增金;;圆沉箱内隔墙的设置方式[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港口工程分会第七届港口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7 王彬;;基于APDL的大口径反射镜优化设计[A];第二十四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陆晔;滕蓓;祁恩荣;;LNG船液舱围护系统结构极限承载力研究[A];纪念徐秉汉院士船舶与海洋结构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舒鑫;吴剑国;洪英;;破损后船体剩余极限强度的分析[A];纪念徐秉汉院士船舶与海洋结构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秦洪德;王雷;刘明瑞;;船体极限强度评估的理想结构单元法研究综述[A];纪念徐秉汉院士船舶与海洋结构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红哲;车身概念设计智能CAE关键技术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忠;固体炸药冲击起爆的物质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谭海涛;受水下爆炸载荷作用的船体结构可靠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4 陈奇;基于分形理论的汽车变速箱齿轮接触强度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5 查云飞;类菱形车转向系统研究与分析[D];湖南大学;2010年
6 毛海涛;无限深透水地基上土石坝坝基渗流控制计算方法和防渗措施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7 潘健怡;铝合金型材挤压的数值模拟及模具结构优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许兰贵;变壁厚大锥度薄壁铝罐成形关键技术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谭林;基于动力指纹的结构损伤识别可靠度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乔华;Arlequin构架下结构多尺度数值模拟[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建伟;松软煤层回采工作面前方煤体应力分布及位移变化特征[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胡婷萍;大厚度电子束焊缝的超声检测及缺陷散射信号的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3 马飞飞;框架结构轻钢加层的地震反应分析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王权;起重机减速器变位斜齿轮副有限元仿真分析与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夏云清;装载机差速器齿轮的非线性接触与疲劳寿命分析[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志宽;大直径人工挖孔扩底桩承载力试验研究与工程应用[D];郑州大学;2010年
7 辛栋;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数值预测[D];郑州大学;2010年
8 张彩香;发射筒口分瓣式隔水膜刚度强度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9 苗军伟;注塑成型和模具结构一体化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10 胡志超;箱型钢筋混凝土倒虹吸非线性有限元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正权,徐秉汉,朱邦俊;弹塑性板壳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J];船舶力学;1997年01期
2 祁恩荣,崔维成,彭兴宁,徐向东;船舶碰撞和搁浅后剩余强度可靠性评估[J];船舶力学;1999年05期
3 祁恩荣,崔维成;船舶碰撞和搁浅研究综述[J];船舶力学;2001年04期
4 祁恩荣,崔维成;破损船体极限强度非线性有限元分析[J];船舶力学;2005年05期
5 熊建武,郭日修;船舶结构剩余强度的研究进展[J];海军工程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6 游潇;苏小卒;;简析非线性有限元法[J];江西科学;2012年01期
7 管义锋;管悦然;;基于HyperWorks的油船舱段有限元和结构优化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9年03期
8 刘文华;;82000dwt散货船结构强度有限元分析[J];上海造船;2010年03期
9 张国栋,李朝晖;船体破损后外载荷与船体极限弯矩[J];中国造船;1997年03期
10 郭昌捷,唐翰岫,周炳焕;受损船体极限强度分析与可靠性评估[J];中国造船;1998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正江;船舶避碰过程中的人的可靠性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罗志明;破损船体总纵弯曲应力分布及计算[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2 吴兆建;散货船破舱安全性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3年
3 翁健盛;船舶破损后载荷和剩余强度分析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4 孙亢;船舶破损后剩余强度的研究与评估[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自力,顾永宁;撞击参数对双层舷侧结构碰撞响应的影响[J];船舶工程;2000年06期
2 方闯,张文涛,黄震球,陈齐树;内河船舶极限总强度的试验研究[J];船舶工程;2001年01期
3 王永军,崔维成,万正权;受双向压缩与垂向载荷联合作用下的船体平板极限承载能力计算[J];船舶力学;1998年02期
4 崔维成;加筋板格的屈曲强度和极限强度分析(英)[J];船舶力学;1998年03期
5 朱胜昌,陈庆强,郭列,江南;船舶强度直接计算中的有限元分析模块和在整部分析中的应用[J];船舶力学;1998年04期
6 白勇,徐向东,崔维成;用塑性节点法作船体极限强度分析[J];船舶力学;1998年04期
7 白勇,徐向东,崔维成;船体结构极限强度的影响参数与敏感度探讨[J];船舶力学;1998年05期
8 崔维成,徐向东,邱强;一种快速计算随机变量函数均值与标准差的新方法[J];船舶力学;1998年06期
9 祁恩荣,崔维成,彭兴宁,徐向东;船舶碰撞和搁浅后剩余强度可靠性评估[J];船舶力学;1999年05期
10 滕晓青,李润培;槽型舱壁极限强度[J];船舶力学;200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祁恩荣;崔维成;;损伤船舶极限强度可靠性分析[A];2007年船舶力学学术会议暨《船舶力学》创刊十周年纪念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平;船体结构极限强度及破损剩余强度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2 李鸿;基于固有应变的船体分段焊接变形预测[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勇,崔维成;无加筋平板极限强度的简化解析法与规范公式的比较[J];中国造船;2003年02期
2 胡勇,崔维成;具有裂纹缺陷的板和加筋板格在联合载荷作用下的剩余极限强度[J];船舶力学;2003年01期
3 张锦飞,崔维成;三种船型结构的极限强度分析比较[J];船舶力学;2003年04期
4 胡勇,崔维成;平板在组合载荷作用下的极限强度预报的一种简化解析法(英文)[J];船舶力学;2003年06期
5 陆蓓,刘涛,崔维成;深海载人潜水器耐压球壳极限强度研究[J];船舶力学;2004年01期
6 俞铭华;王仁华;王自力;李良碧;;深海载人潜水器有开孔耐压球壳的极限强度[J];中国造船;2005年04期
7 黄永生;;基于逐步破坏法的船体极限强度分析[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8 郑牡丹;卢俊峰;赵耀;;非线性有限元法计算船体总纵极限强度浅析[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7年02期
9 冯亮;佟福山;;基于简易切线模量法的中厚度板壳极限强度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10 蔡绍怀;钢筋混凝土矩形板在线性分布荷载下的极限强度计算[J];建筑结构学报;198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祁恩荣;崔维成;万正权;;大型双壳油船舶体极限强度比较研究(英文)[A];2005年船舶结构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祁恩荣;崔维成;;损伤船舶极限强度可靠性分析[A];2007年船舶力学学术会议暨《船舶力学》创刊十周年纪念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师桂杰;Atilla Incecik;王德禹;;含裂纹损伤的船体结构极限强度分析[A];纪念徐秉汉院士船舶与海洋结构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秦洪德;王雷;刘明瑞;;船体极限强度评估的理想结构单元法研究综述[A];纪念徐秉汉院士船舶与海洋结构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裴志勇;藤久保昌彦;矢尾哲也;;受损船底板极限强度研究[A];第2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3年
6 王佳颖;张世联;;纵向箱型梁舱段极限强度试验研究[A];2011年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优秀论文集[C];2012年
7 嵇春艳;张赟;;半潜式平台全寿命期极限强度随机预报方法研究[A];中国钢结构协会海洋钢结构分会2010年学术会议暨第六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舒鑫;吴剑国;洪英;;破损后船体剩余极限强度的分析[A];纪念徐秉汉院士船舶与海洋结构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杨平;许明财;潘晋;;船体结构极限强度的影响因素及敏感度分析[A];2004年船舶与海洋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任慧龙;李陈峰;;基于递增塑性破坏的船体极限强度分析研究[A];2007年船舶力学学术会议暨《船舶力学》创刊十周年纪念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师桂杰;集装箱船船体结构极限强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孙克淋;具有缺陷板的船体极限强度可靠性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3 江晓俐;基于船舶总纵极限强度的可靠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4 王芳;具有裂纹损伤的船舶结构剩余极限强度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5 冯亮;基于强度稳定综合理论的船体结构极限强度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6 杨平;船体结构极限强度及破损剩余强度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7 尚高峰;轻量化船舶结构极限强度研究[D];中国舰船研究院;2011年
8 王燕舞;考虑腐蚀影响船舶结构极限强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9 张婧;舰船结构在爆炸作用下的非线性响应及可靠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天;基于全寿命周期的船体极限强度计算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2 刘斌;小水线面双体船极限强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3 于麟川;船体总纵极限强度简化计算方法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4 黄迎春;散货船完整极限强度及破损剩余强度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5 ZOUAOUCHA Rabah;基于非线性有限元方法的箱梁极限强度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6 吴皓晨;基于能量原理的极限强度相似预报[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7 柴俊凯;江海直达船极限强度研究及结构优化[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8 袁园;考虑时变效应的船体极限强度计算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9 王雷;基于理想结构单元法的船体箱形结构极限强度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10 傅何琪;江海直达运输船极限强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船体极限强度与破损剩余强度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11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huanbolw/221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