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船舶论文 >

基于矩形障板的舷侧阵被动测向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5 14:21
【摘要】:矢量水听器的成功研制打破了传统声压水听器单一接收标量声压信息的限制,它可以同步获取声场内同一点的声压和振速分量信息。这一优点使得这项技术已经在海上浮标声纳、拖曳线列阵等水声设备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矢量水听器在自由声场的条件下的研究日趋成熟,而在障板条件下的矢量阵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所以本文研究了基于矩形障板的舷侧阵被动目标测向方法。本文分别针对声压阵、矢量阵建立了模型,研究了常规波束形成算法、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算法、多重信号分类算法三种波束形成算法。分析了它们之间的优势、不足以及适用范围等特点。矢量阵列信号处理技术将矢量水听器的抗噪能力和阵列系统的空间分辨能力结合起来,可以进一步提高声纳系统的性能。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矢量水听器基阵比声压水听器基阵的增益更高,而且矢量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声纳基阵的体积大小同时解决“左右舷模糊”的问题。本文针对反声障板特性进行了研究。设计了一种声学回向反射障板模型并模拟了矩形空气腔障板模型,进行计算机仿真分析其反声特性。反声障板可以有效地减小噪声对水听器的干扰,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信号,从而使水听器性能的发挥得以优化。本文研究了矩形空气腔障板条件下的波束形成算法,分析了障板给矢量阵目标测向带来的增益,障板条件下的波束形成算法的频率适用性、信号在不同入射角情况下测向精度的差别。最后对障板条件下矢量阵应用外场湖试试验数据进行了处理,验证了障板条件下矢量阵波束形成算法对目标测向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图文】:

反射模型,玻璃微珠,介质,传播速度


玻璃微珠回向反射模型

障板,声学,真空钢,悬挂式


2.1中光线以圆心角θ入射到微珠内,经过反射层的反射后再折射到玻璃微玻璃相对空气的相对折射率为n,由几何光学斯涅耳定律(112n sinθ =n sinsin θ=n sinrθ+ β=4rδ +β=θδ (θ )= 2θ 4arcsins(inθn)式(2-2)可得到出射、入射光线之间夹角δ(θ)。当n=2时,δ(θ)=0,此时光线反射回去,达到最好效果[18]。比于光学回向反射基本原理,声波的相对折射率12n = vv,1v 、2v 分别为1 介质 2 中传播速度,介质 1 即为水,水中声速约为 1500m/s。声学回向反射料选用填充空气的空心钢板,声音几乎可以全部反射[19]。由于声波波速远速度,所以声学回向反射障板中的反声材料的尺寸要远大于玻璃微珠尺寸可以提出悬挂式和嵌入式两种不同形式的声学回向反射障板。 悬挂式声学回向反射障板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666.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国龙;庞福滨;张光普;;障板条件下矢量传感器高精度测向研究[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3年12期

2 万浩川;李以农;郑玲;;改进的结构振动传递矩阵法[J];振动与冲击;2013年09期

3 郝浩琦;;影响反声障板增益的因素[J];应用声学;2011年03期

4 曹宇;杨士莪;;变入射角度和频率时的声障板的优化设计方法[J];振动工程学报;2010年01期

5 郭跃;王宏远;周陬;;阵元间距对MUSIC算法的影响[J];电子学报;2007年09期

6 赵辉;王昌明;焦君圣;何云峰;;基于舷侧阵的MVDR波束形成算法研究[J];船舶工程;2006年06期

7 王千喜;李潺;蔡惠智;何国建;;一种矢量水听器基阵模拟器的设计[J];应用声学;2006年03期

8 汤渭霖,范军;水中弹性结构声散射和声辐射机理——结构和水的声-振耦合作用[J];声学学报;2004年05期

9 陈炎明,何玉明;影响玻璃微珠回向反射性能的主要因素分析[J];光子学报;2004年05期

10 张揽月,杨德森;基于MUSIC算法的矢量水听器阵源方位估计[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惠俊英;蔡平;生雪莉;梁国龙;;声矢量阵指向性[A];2001年全国水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朱中锐;障板条件下矢量水听器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韩晶;基于矢量传感器阵列的定位方法研究[D];中北大学;2017年

2 李想;环氧树脂/空心玻璃微珠复合泡沫材料的制备研究[D];机械科学研究总院;2016年

3 王功兵;基于时频分析的水下目标声散射特征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6年

4 张巍;有障板时矢量声场特性与矢量信号处理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闫雷;基于矢量水听器阵的处理技术研究及DSP实现[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286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huanbolw/26286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b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