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附体保护筒水下运动及水面漂浮性能数值计算与试验研究
【图文】:
作为国土的一部分,拥有着陆地上不可比拟的丰富资源,随增长,各国科研人员针对海上军事装备和海洋资源开发领域具体研究从浅水到深水甚至超深水不断迈进。我国在深水及界先进国家存在着巨大差距,我国政府意识到了深海资源开与紧迫性,一方面随着海洋平台的广泛应用,对深水海工技为提高潜艇的海上作战能力同时保证潜艇的隐蔽性,对潜射。这些研究对我国打破国外海工技术垄断和增强海上力量有源开发和海上军事力量的研究中,所研究物体的形状也是不一艘军舰,,物体的形状决定着其本身的性能。本文讨论的全阻流板和四个尾翼的圆柱形物体(图 1.1),全附体保护筒在体类似,比如潜射无人机的保护筒,海洋平台的浮筒,水下,海上浮标等。其在高海况下的耐波响应特性以及其在不同出水对相关工程领域有着实际意义。
图 1.2 具有舷外支架技术的独木舟浮体几何外形从而对浮体进行减摇的方法最早被采用,该方法通而增加摇荡阻尼的方式实现减摇的效果,比较成熟的技术有舭龙丁勇等[13]运用涡格法在考虑俏涡和尾涡的分离与卷起的情况下建砒龙骨构成组合的定常升力的数值计算模型,综合考虑并利用两作用,优化了舰船减摇鳍流体动力的设计。李军[14]介绍了船舶横法,提出在布置舭龙骨时选取较大的圆弧形舭部可以明显地节省龙骨使减摇效果增加近 30%左右。董美华等[15]对常用的减摇方式,指出大型船舶采用综合减摇装置比单一减摇装置更具优势,提综合减摇技术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种减摇原理是利用浮体在水中摇荡运动产生的能量给自身施加一的稳定力矩,从而达到减摇的目的,典型的代表是减摇水舱。我摇水舱”进行减摇的技术发生在唐宋时期。但是 1860 年才算出水舱。到了 1880 年,减摇水舱出现在英国皇家海军的一艘潜艇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75;U674.9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李军;;船舶横摇阻尼计算方法与减摇优化研究[J];中国航海;2013年04期
2 曲少春;郑琨;王英民;;圆柱形浮标运动分析与仿真[J];计算机仿真;2010年06期
3 闫学琳;姚国健;;潜艇带固有初始横倾应急上浮安全性研究[J];舰船科学技术;2009年12期
4 董美华;马汝建;赵东;;船舶减摇技术研究进展[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5 钱昆,王言英,王大政;压力公式的修正及其在波浪荷载计算中的应用[J];海洋工程;1999年03期
6 丁勇,李积德;减摇鳍与舭龙骨组合体定常升力数值计算[J];中国造船;199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宏伟;造波理论与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2 蔡忠华;液货船液舱晃荡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3 朱海荣;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运动的三维时域方法及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4 钱昆;浮体在大幅波浪中的运动和荷载计算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胡晓峰;基于CFD的穿浪双体船耐波性预报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5年
2 崔可;航行体出筒以及水下运动的水动力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3 马庆鹏;潜射航行体出筒过程载荷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4 郁程;流动分离及其控制的机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5 谢广东;船舶减摇水舱舱液振荡周期和阻尼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6 陈常龙;一种新型浮标水动力特性研究及系留系统探讨[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黄朝琴;无网格法理论与应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634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huanbolw/2663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