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船舶论文 >

基于人工智能的耙吸挖泥船挖掘与泥水输送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3 16:42
【摘要】:耙吸挖泥船是疏浚行业的主力船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在大数据、智能时代背景下,各种新兴技术的出现,耙吸挖泥船智能化提升需求已经迫在眉睫。传统的耙吸挖泥船施工作业主要依靠操耙手的经验,由于操耙手的持续作业以及经验不足,造成疏浚效率不能持续保持较高水平,因此急需开发智能疏浚系统,提升数据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智能系统通过机理分析,构建疏浚过程数学模型,采集施工历史数据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预测疏浚产量,改进自主学习算法,优化施工控制策略,提高疏浚效率。因此,本文开展智能疏浚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托中交疏浚技术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基金项目,针对耙吸挖泥船耙头挖掘与输送建模问题,耙头产量预测不准和土壤粒径不可测的难题,在耙头挖掘和管道泥水输送机理建模、传感器数据滤波、缺失值处理、管道输送延迟校准、耙头产量预测和土壤粒径分类器等方面开展了研究。研究成果为耙吸挖泥船疏浚优化提供了解决方案。主要工作如下:(1)耙头挖掘与泥水输送机理分析与建模研究。针对挖掘与泥水输送的机理分析,研究了耙头模型和泥泵管线模型,并构建了耙头切削力模型、产量模型、泥泵和管线四个子模型。(2)数据预处理。针对传感器获得数据的时候产生的噪声与数据丢失问题,研究了数据滤波算法和缺失值处理方法,解决的数据噪声和数据丢失问题。针对泥水混合物密度与流量的传感器在泥泵处,距耙头处数据有传输延迟问题,提出了数据延迟计算的方法,解决了耙头模型中数据延迟的问题。(3)产量预测模型的研究。针对耙头产量数据获得的时效性和传统采用的耙头产量模型,密度估计的黑箱模型性能较差这个问题,研究了极限学习机算法(ELM)和它的两个改进算法网络结构递增型极限学习机(I-ELM)和结构风险最小化极限学习机(R-ELM),采用极限学习机构建模型,学习网络参数,并预测耙头吸入密度,实验表明该算法能够很好的预测耙头吸入密度,实时性好。(4)土壤粒径分类器。针对耙吸挖泥船上面没有感知土壤粒径的传感器这个问题,结合施工工况分析,不同施工工况的土壤粒径参数不同,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得出了不同工况的施工参数具有不同的分布,并采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改进算法构建分类器,区分出来自不同工况的施工数据,实验结果表明,分类器有不错的分类效果。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U674.31;TP1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天峰;宋子路;;耙吸挖泥船施工效率预测模型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9年01期

2 冯德新;;耙吸挖泥船在港口的安全施工措施研究[J];绿色科技;2018年14期

3 江帅;王费新;韩政;;耙吸挖泥船艏吹生产效率计算方法与分析[J];中国港湾建设;2018年08期

4 杨舒;何彦行;;耙吸挖泥船全自动抛泥控制技术[J];中国港湾建设;2018年11期

5 船线;;中交集团耙吸挖泥船“浚洋1”服务中斯合作项目[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6年23期

6 陈新华;;大型自航耙吸挖泥船的总体设计[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01期

7 王楠;;两型耙吸挖泥船艉部线型的设计优化[J];船舶工程;2017年S1期

8 王健;钟志生;丁树友;;特大型耙吸挖泥船研制及工程应用[J];水运工程;2017年08期

9 ;“超大型耙吸挖泥船研制及工程应用”科技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J];中国港湾建设;2016年08期

10 ;天航局“超大型耙吸挖泥船研制及工程应用”科技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J];水运工程;2016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厚恕;;大型耙吸挖泥船从测绘仿制到自主研制——七○八所工程船舶科研事业成长历程回眸[A];2008中国船舶工业发展论坛暨纪念《中国造船》创刊6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2 邵善庆;程峰;;缅甸300m~3多功能耙吸挖泥船优化设计[A];上海物流工程学会2003’论文集[C];2003年

3 纪凯;;16888m3耙吸挖泥船设计简介[A];中国造船工程学会2007年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8年

4 夏明东;茅九岗;施亿生;;数字化耙吸挖泥船的设计研究[A];机械疏浚专业委员会第十八次疏浚与吹填技术经验交流会论文与技术经验总结文集[C];2005年

5 金华;;自航耙吸挖泥船耙管位置指示装置[A];中国设备工程专家代表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林风;洪国军;;自航耙吸挖泥船耙头垂直高压冲水系统的数值模拟[A];机械疏浚专业委员会第二十次疏浚与吹填技术经验交流会论文与技术经验总结文集[C];2007年

7 徐昶;张景明;;自航耙吸挖泥船常用装舱装置消能效果比较试验研究[A];机械疏浚专业委员会第十八次疏浚与吹填技术经验交流会论文与技术经验总结文集[C];2005年

8 张忱;洪国军;;自航耙吸挖泥船装舱溢流模型试验[A];第十三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9 赵宏波;付桂;;长江口专用耙吸挖泥船设计与应用[A];中国水利学会2013学术年会论文集——S5河口治理与保护[C];2013年

10 刘春青;林少芬;陈景锋;;耙吸挖泥船耙齿的模糊可靠性分析[A];2011年全国机械行业可靠性技术学术交流会暨第四届可靠性工程分会第三次全体委员大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超;振华重工交付高端耙吸挖泥船[N];中国工业报;2019年

2 ;大型耙吸挖泥船研制应急起直追[N];中国船舶报;2000年

3 记者 张银炎;国内最大耙吸挖泥船开工建造[N];中国船舶报;2003年

4 记者 张银炎;七○八所将设计16888立方米耙吸挖泥船[N];中国船舶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黄海华;31年来坚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N];解放日报;2018年

6 赖灼森;国内舱容最大耙吸挖泥船开建[N];中国水运报;2010年

7 见习记者 廖坤 通讯员 朱定喜 高妞;长江航道最大耙吸挖泥船“长鲸6”建成出厂[N];中国水运报;2010年

8 张义林 金伯平 徐云标;敢为人先的民营造船企业[N];中国水运报;2004年

9 陈晓敏;欧洲疏浚业发展启示录[N];中国交通报;2004年

10 张太佶;深入开展疏浚装备研究[N];中国船舶报;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志伟;基于人工智能的耙吸挖泥船挖掘与泥水输送机理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9年

2 孙健;耙吸挖泥船疏浚作业数据分析与优化决策系统设计[D];江苏科技大学;2018年

3 周昭旭;耙吸挖泥船泥舱装载过程机理分析与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8年

4 张洪达;自航耙吸挖泥船总体设计与强度评估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4年

5 文武;耙吸挖泥船高效节能耙头的研发与应用[D];大连海事大学;2017年

6 曹点点;耙吸挖泥船疏浚作业控制参数优化研究与应用[D];江苏科技大学;2017年

7 姜晓翔;三万方级耙吸挖泥船动力装置设计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8 张燕;国内外大型耙吸挖泥船的关键技术发展研究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9 张超;大型耙吸挖泥船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3年

10 苏贞;自航耙吸挖泥船挖掘工况系统优化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276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huanbolw/27276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f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