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船舶论文 >

船用无源导航信号融合误差抑制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7 23:26
【摘要】:由于水面舰船导航技术快速发展的需求,对舰船用导航设备提出了长航时高导航精度、强稳定性、全自主等全新技术要求。目前,以捷联惯性导航系统(Strapdown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SINS)和星敏感器输出的无源导航信号进行信息融合是船用导航系统的热点研究方向,该融合方式在减少了对卫星导航依赖的同时,还可以保证系统的导航精度。然而,船用星敏感器存在测量噪声统计特性变化,及相对导航系定位时会引入SINS误差的问题,进而使船用导航信息在融合过程中引入误差,且随时间累积而发散,降低了系统导航精度。因此,基于以上问题的考虑,本文对以舰船为应用背景的捷联惯导/星敏感器信息融合系统进行深入的研究,旨在讨论如何抑制船用无源导航系统信息融合误差,满足舰用导航系统的不同要求,完善该信息融合方案。对于星敏感器辅助陀螺仪进行在线标定技术,可提高船用导航系统的精度。然而,由于外部因素,星敏感器测量噪声统计特性未知,进而造成标准卡尔曼滤波发散无法有效进行陀螺仪在线标定。为解决此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遗忘因子自适应选择Sage-Husa滤波的星敏感器辅助陀螺在线标定算法。该算法可不断估计并修正滤波器的测量噪声参数,进而实现在海面环境复杂变化时可有效估计出陀螺仪输出误差的目的。同时,它提高了滤波器精度,使船用导航系统精度和环境适用性得到了改善。然而,捷联惯导/星敏感器在线标定抑制了部分导航误差,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导航系统精度。利用星敏感器输出的位置信息对SINS导航误差进行周期性校正,可提高系统导航精度。然而,星敏感器在确定舰船在导航坐标系下的定位信息时,会引入SINS的水平姿态误差,降低了星敏感器精度。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基于模型预测滤波-卡尔曼滤波的捷联惯导/星敏感器信息融合算法。通过建立星敏感器定位误差与水平姿态误差之间的数学模型,利用模型预测滤波(Model Predictive Filtering,MPF)可以在线估计出未知形式模型误差的特性,对舰船系统模型进行修正,进而提高星敏感器定位精度。然后,以修正后的星敏感器位置信息为基准,利用卡尔曼滤波估计导航误差,抑制导航系统误差发散,满足舰用信息融合系统长航时稳定性的要求。最后,利用仿真对基于遗忘因子自适应选择Sage-Husa滤波的在线标定方案和基于模型预测滤波-卡尔曼滤波的信息融合方案实现原理性验证。通过实际数据进行分析并由仿真结果可知,船用无源导航系统的融合误差得到抑制,可满足舰船长航时导航要求。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N961;U666.1
【图文】:

星图识别,陀螺仪,星敏感器,电光


图 1.1 惯性陀螺仪amshaid 等人采用星图识别方法对由 CCD 电光航信息。基于所获得的天体姿态信息,研究了文献中,基于卡尔曼滤波器的滤波方案被用于获得准确性较高的位置及速度信息[14]。2007 年的误差模型,通过多位置方法对陀螺仪由于集估计并实时补偿,并通过 GPS 信号中断时的 等人主要研究一种用于小型无人机姿态估计的中利用 Allan 方差分析确定陀螺仪的随机噪声曼滤波的传感器信息融合算法中[16]。2011 年,测量值估计航天器姿态四元数和陀螺漂移的 H其抗干扰性能良好,可比较准确的估计出陀螺误利用星敏感器作为外测系统,以其输出数据进

捷联惯性,星光,组合导航系统


/星敏感器信息融合研究现状、长距离和长时间航行的应用背景下,捷联惯性导航星敏感器可根据星体运动规律确定载体高精度导航性导航辅助的信息融合方案是当前导航领域的主要趋一种新型的信息融合技术,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及快用星敏感器辅助惯性导航系统的信息融合方案已广泛潜艇等具有特殊战略和战术要求的武器装备或系统中斯与苏联建造的 667 型战略核潜艇中使用了惯导/星度为0.25nmile 。法国研发和制造的 M51 导弹巡航高11000km。当在 M51 导弹中使用惯性/星光信息融合世纪 90 年代末,洛马公司研制的以舰载为使用背景泛运用于水面作战设备,它的射程可达11000km,使用它的落点误差在90m ~120m 范围内[32-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开;陈志刚;赵靖华;戴路;李峰;;基于粒子群算法的星敏感器布局设计[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9年03期

2 徐达;张国玉;孙高飞;;光谱连续可调星敏感器地面标定系统设计[J];空间科学学报;2017年05期

3 易敏;邢飞;孙婷;王宏;;高精度星敏感器标定方法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2017年09期

4 陈伟雄;王林;郑涛;王立哲;;惯性平台中星敏感器安装误差标定方法研究[J];导航与控制;2017年05期

5 江帆;吴清文;王忠素;苗健宇;郭亮;陈立恒;杨献伟;;星敏感器支架的结构/热稳定性分析及验证[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5年11期

6 肖岩;叶东;孙兆伟;;面向三轴气浮台的室内星敏感器定姿方法[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6年10期

7 佟帅;王安国;李辉;张磊;;船用星敏感器星象提取方法[J];舰船科学技术;2014年03期

8 钟红军;卢欣;李春江;李玉明;李晓;;新型分体式星敏感器设计及其应用[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4年04期

9 佟帅;李辉;王安国;;船用星敏感器探测灵敏度计算及分析[J];光学学报;2014年10期

10 钟兴;金光;王栋;邢飞;;CMOS星敏感器焦平面装配及标定[J];光电工程;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叶志龙;孙朔冬;郑循江;;一种自主标较的星矢量级多视场星敏感器数据融合方法[A];2016年红外、遥感技术与应用研讨会暨交叉学科论坛论文集[C];2016年

2 黄大伟;YANG Xiao-xu;HAN Jun-feng;LIU Zhao-hui;;星敏感器成像相机驱动电路设计(英文)[A];新型导航技术及应用研讨会摘要集[C];2015年

3 张伟娜;全伟;;高动态下CMOS星敏感器探测能力分析[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刘恩海;张辉;;小型长寿命星敏感器[A];第十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5 陈元枝;姜文英;钟建勇;田宏;;星敏感器技术及检测方法[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陈元枝;;星敏感器仿真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李苗;顾s

本文编号:27322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huanbolw/27322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9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