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船舶论文 >

复合材料上层建筑力学性能分析与典型模型试验验证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8 07:20
【摘要】:复合材料结构具有优越的力学性能与隐身性能,其在上层建筑中的应用可在满足基本力学性能要求的同时,大幅度的实现船体轻量化,降低船体重心提高稳性,同时实现优良的电磁隐身性能。复合材料在上层建筑中的应用,甚至是代表着未来战舰先进发展趋势的一体化上层建筑的相关研究,国内尚处于概念性论证与预先研究的阶段,虽已具有复合材料上层建筑初步设计方法以及相关力学性能试验验证的雏形,但仍存在以下问题亟待解决:首先,大尺度复合材料上层建筑尚无可直接参考的设计规范,导致其结构形式复杂多样,势必导致结构内部的受力承载特征具有区别;其次,目前的设计多采用数值方法开展,缺乏典型部件的受力承载特性的理论计算方法;最后,典型部件的受力承载特征与传统钢质上层建筑部件具有一定的区别,所开展的设计与试验验证工作中未对试验模型与原型之间的相似规律、试验边界条件的处理方式进行分析,尚无成熟的试验验证方法。本文针对上述三个方面的问题,依据“积木式设计与验证思想”,按结构尺度分别对复合材料上层建筑中的夹芯板、连接节点、典型舱室的力学性能分析与试验验证方法开展研究并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1)为研究夹芯板格结构在复合材料上层建筑中的受力特征与边界条件,并说明其与钢质上层建筑板格的区别,首先对比了传统钢质与复合材料板架的梁-板抗弯刚度比的区别,得出复合材料板架的梁-板抗弯刚度比相对于传统钢质板架低4~5个量级。探讨了不同梁-板抗弯刚度比对于不同位置夹芯板内力分布规律的影响,得出在梁-板抗弯刚度比大于22时,加强筋可作为夹芯板的不动支座,且夹芯板的边界条件接近于刚性固定。据此边界条件,同时考虑夹芯板均布设计载荷的实现,设计了采用气囊加载方式的夹芯板静力试验装置并形成了试验验证方法。(2)连接节点是复合材料上层建筑设计与试验验证中的关键环节。文中梳理了复合材料上层建筑的典型夹芯板连接节点类型与常见的设计形式。在上层建筑的设计载荷作用下,分析了不同位置夹芯板连接节点的承载特性以及载荷传递规律。结合双向板弹性理论推导了复合材料夹芯板连接节点的内力计算方法,通过与数值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理论的有效性。并结合课题需求提出了舷侧壁板与顶甲板连接的静力试验验证方法。(3)复合材料上层建筑的典型舱室结构的地面验证试验,可在实船应用之前较为全面的考核整体结构的力学性能。文中首先提出上层建筑的典型舱室验证模型的选取原则,在设计载荷作用下对结构的危险位置进行分析,得到了试验验证模型中应包含的关键位置,进而提出了典型舱室验证模型。通过数值方法,对不同的边界条件截取方式的试验模型响应与原型之间相似性进行讨论,确定了外延舱壁的试验模型边界截取方法。依据复合材料上层建筑的设计载荷形式,提出了大尺度舱室模型分布载荷的拉压垫加载方案。针对压力梯度变化较大的分布载荷形式,推导了基于最小变形能的载荷分配计算方法。并选取复合材料上层建筑的折边位置壁板作为分析对象,通过对比不同加载方式下结构的变形与应变,验证了该载荷分配方法的有效性,旨在提出适合工程应用的大尺度舱室模型静力试验验证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661.7
【图文】:

护卫舰,上层建筑


图 1.1 维斯比级护卫舰 图 1.2 20380 型护卫舰图 1.3 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图 1.1~图 1.3 均来源于网络)国内复合材料上层建筑相关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多集中于玻璃纤维/泡沫夹芯雷达天线罩的相关研制工作[10],以及兼顾承载与透波性能的点阵复合材料在上层建筑当中的应用[11, 12],但尚未有复合材料大尺度结构应用于上层建筑中。

护卫舰,上层建筑


图 1.1 维斯比级护卫舰 图 1.2 20380 型护卫舰图 1.3 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图 1.1~图 1.3 均来源于网络)国内复合材料上层建筑相关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多集中于玻璃纤维/泡沫夹芯雷达天线罩的相关研制工作[10],以及兼顾承载与透波性能的点阵复合材料在上层建筑当中的应用[11, 12],但尚未有复合材料大尺度结构应用于上层建筑中。

沃尔特,驱逐舰,护卫舰,上层建筑


图 1.1 维斯比级护卫舰 图 1.2 20380 型护卫舰图 1.3 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图 1.1~图 1.3 均来源于网络)国内复合材料上层建筑相关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多集中于玻璃纤维/泡沫夹芯雷达天线罩的相关研制工作[10],以及兼顾承载与透波性能的点阵复合材料在上层建筑当中的应用[11, 12],但尚未有复合材料大尺度结构应用于上层建筑中。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烨;王雷;陈莹玉;黄时春;;水下爆炸作用下计及冲击动弯矩的舰船总强度分析[J];舰船科学技术;2015年08期

2 徐峰;郑绍文;周维星;;一种复合材料加筋夹芯板弯曲正应力工程计算方法[J];舰船科学技术;2015年08期

3 孙九霄;郑绍文;蔡敬标;;一种复合材料—钢连接结构极限承载能力试验与数值研究[J];中国舰船研究;2015年01期

4 钱江;李楠;史文强;;复合材料在国外海军舰船上层建筑上的应用与发展[J];舰船科学技术;2015年01期

5 刘涛;刘凤华;余以正;姜旭东;王云霄;;基于STAR-CCM+的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性能数值分析[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6 强宝平;;全尺寸飞机结构试验技术[J];航空科学技术;2012年06期

7 郭诗惠;郭涛;张铟;蔡春声;;GFRP-混凝土组合桥面简支板试验研究[J];中外公路;2012年04期

8 侯磊;;复合材料箱型基座结构静动态特性试验研究[J];船舶工程;2012年S2期

9 陈帅;杨智春;李斌;;结构试验中均布载荷的气囊加载系统设计方法[J];工程力学;2012年06期

10 王琦;王汉鹏;李术才;李智;李为腾;江贝;王德超;;柔性均布压力加载装置的研制及试验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伟;点阵复合材料上层建筑与钢质主船体连接结构研究与设计[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晓超;玻璃钢渔船主要构件等效和骨架形式选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2 郭占一;一体化复合材料上层建筑力学性能及其连接结构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6年

3 李刚;舰用桅杆复合材料天线罩结构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4 岳永威;大型运输船水下爆炸结构强度计算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5 裴金利;国产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压板承载能力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605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huanbolw/27605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2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