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船舶论文 >

容积式能量回收船用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设计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8 02:15
【摘要】:船用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满足了船舶远航中对淡水的需求。船用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普遍存在能耗过高的问题,在海水淡化系统中加入能量回收装置是降低能耗的有效方法。船舶空间有限、工作环境恶劣,而现有的能量回收装置存在工艺复杂、噪声大、体积大的缺点,并不适用于船舶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因此本课题目的就是克服现有技术不足,设计适合船舶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的能量回收装置,并优化船舶海水淡化工艺,降低制水能耗的同时,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本文从理论计算、工艺分析、计算机模拟和实验验证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容积式能量回收海水淡化系统的设计和研究方法。首先针对船舶装备的要求,基于容积式能量回收原理,提出了两种容积式能量回收装置,将海水加压、能量转换和驱动机构进行了集成设计,缩减了装置的体积。其次对系统主要噪声源—单向阀应用CFX进行了动态特性分析,得到了降低阀芯冲击和噪声的优化方案。最后通过对反渗透原理和容积式能量回收理论分析,建立容积式能量回收工艺条件下的系统数学模型,采用MATLAB对该模型进行了仿真,得到了该系统运行的最佳参数。本文针对船用海水淡化系统的需求设计了两种新型容积式能量回收装置。理论计算和实际应用证明新系统较传统系统效率有大幅度提高,且工艺组成更为简单,实现了低能耗、体积小、可靠性高的设计目标。本文提出的新型容积式能量回收装置在船用反渗透海水淡化领域具有很高的应用推广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664.85
【图文】:

工艺图,反渗透海水淡化,能量回收,工艺


图 1-2 传统带能量回收反渗透海水淡化工艺战略的深入发展,根据 2016 年底《全国海水利用“十我国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量,可知小型船用海水淡化设究开发适用于船舶特点、装备体积小、能耗低、可靠性装置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也是反渗透技术未来发展的必渗透海水淡化技术发展现状 80 年代,蒸馏装置受到国内外船用装置设计者的青海水淡化技术的优势得到凸显,膜过滤可达到较高的除反渗透法将是 21 世纪海水淡化主要方法。船用反渗展[10-12]。国、法国、英国、阿根廷、挪威等十几个国家的海军舰技术[13]。反渗透装置可实现模块化设计,使得它的安造。美国正在试验的 EUWP 二代演示项目采用了反渗,有望取代航母上两个蒸馏装置[14]。NSR 标准反渗透

能量回收,行式,工作原理,余压


如果仅通过泄压阀排出浓水会造成部分能量通过机械装置转换为反渗透所需换为进水的压力能,这样就大大降低了进反渗透系统中应用能量回收装置可大幅度缺乏的应用场合,配备能量回收装置尤为量回收技术研究现状水淡化能量回收技术的研究较早,已设计部分装置只适用于大型的反渗透系统,而艺较为复杂。余压能量回收装置总体上分回收装置 可将回收的余压能进行两次能原理如图 1-3 所示,该装置回收的余压能量的旋转以提升进水的压力。浓水能量向原种能量回收装置适用于较大型的反渗透海

交换器,转子式,浓水,能量回收


图 1-4 透平增压泵装置典型代表为压力交换器,压力交换器透海水淡化装置开始使用该装置。1990 年置,这些装置中共安装了 17 个大容量压[22]。该类装置能量回收效率高达 90%~量回收装置主要有转子式压力交换器和活器:以美国 ERI 公司的 PX 转子式压力理是高压浓水推动陶瓷转子旋转,陶瓷液缸),使多个微型沟槽分别在两侧静止进入高压区的微型液压缸进行能量回收行原海水补液。器实现了高压浓水与低压原水直接压力时间很短,两种液体由一段封闭的“液体至原海水液体能量的转换效率大于 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国祥;干秦湘;刘潜;吴效翔;;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在舰船上的应用研究[J];舰船科学技术;2005年S1期

2 梁承红;姜宏;邢红宏;;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刘艳辉;潘献辉;葛云红;;反渗透海水淡化脱硼技术研究现状[J];中国给水排水;2008年24期

4 ;贺“高效反渗透海水淡化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获2012年度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5 ;速览[J];中国建设信息(水工业市场);2008年02期

6 王福连;;反渗透海水淡化优劣评述[J];山西建筑;2009年21期

7 黄富民;伍俊荣;丁冰泉;邹士洋;;某海区反渗透海水淡化预处理方案设计探讨[J];给水排水;2010年S1期

8 吴洁;樊智锋;;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技术介绍[J];装备机械;2011年03期

9 葛云红;冯厚军;;硼对反渗透海水淡化发展的影响预期[J];中国给水排水;2011年24期

10 邢国平;刘洪海;邵兆凤;;渤海地区反渗透海水淡化能耗分析[J];给水排水;2012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小燕;;反渗透海水淡化的膜法预处理[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陈益棠;章宏梓;周倪民;;高回收率反渗透海水淡化工艺研究[A];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3年

3 解利昕;程方;李凭力;王世昌;;高回收率反渗透海水淡化工艺研究[A];第二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5年

4 阮素云;郭常义;张永利;袁东;许慧慧;姜智海;;生活饮用反渗透海水淡化项目的卫生学评价[A];2011年全国环境卫生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地下工厂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介绍与经济分析[A];2013年全国冶金节水与废水利用技术研讨会文集[C];2013年

6 高从X&;;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进展[A];第一届海水淡化与水再利用西湖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陈侠;詹志斌;陈丽芳;朱华兵;戴宏茂;;纳滤作为反渗透海水淡化预处理的研究[A];全国苦咸水淡化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8 王越;王世昌;徐世昌;余瑞霞;;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能量回收装置研究[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4年

9 徐佳;苏保卫;王铎;高从X&;;陶瓷超滤膜海水预处理研究(英文)[A];第二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刘宁;李艳霞;刘中良;韩冰;武洪强;;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中压力能回收装置[A];高等学校工程热物理第十九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谭永文;反渗透海水淡化市场巨大[N];中国水利报;2003年

2 李利;我国最大海水淡化项目投入使用[N];科技日报;2003年

3 中国膜工业协会;万吨级海水淡化工程工艺简介[N];中国建设报;2003年

4 记者 谢文君;大连节水招牌术:向海洋要水源[N];辽宁日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刘芳滨;陈德铭在青调研大项目大企业情况[N];青岛日报;2006年

6 高从X& 侯纯扬;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展望[N];中国海洋报;2003年

7 费伟伟;海水淡化工程技术有了自主知识产权[N];人民日报;2003年

8 记者 张璐 实习生 于晓晴;两个海洋技术项目列入国家863计划[N];天津日报;2014年

9 邓波;一批标志性创新成果广泛应用[N];中国化工报;2006年

10 蔡洁;杭州水处理两成果助力节能工程[N];中国化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剑;大规模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调度问题研究及应用[D];浙江大学;2015年

2 杜亚威;反渗透海水淡化网络系统的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3 乞炳蔚;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能量回收装置性能及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4 王越;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阀控余压能量回收装置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5 王飞;油液混合动力挖掘机能量回收与再利用控制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璐;容积式能量回收船用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设计与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8年

2 吴家能;旋转式能量回收装置在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6年

3 丁婷;天津地区反渗透海水淡化成本分析[D];天津大学;2009年

4 朱俊华;反渗透海水淡化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5 卢彦越;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优化设计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6 李相发;反渗透海水淡化远程集中监控系统的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7 王逸飞;潮汐能直接驱动的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性能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3年

8 周琳;反渗透海水淡化后浓海水的理化性质及镁元素的可利用性研究[D];浙江海洋学院;2015年

9 陈丽萍;反渗透海水淡化水的消毒及调质洗涤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10 罗从宗;潮流能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理论与仿真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069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huanbolw/28069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c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