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船舶论文 >

低速二冲程双燃料机燃烧系统优化

发布时间:2020-09-11 22:23
   在全球石油资源短缺以及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的大背景下,船舶动力行业也急需向着更为清洁、高效、节能的方向发展。天燃气低压喷射的预混合燃烧模式双燃料船用主机无需加装后处理装置即可满足IMO Tier III的排放法规要求,已成为当前最具发展前景的技术之一。预混合燃烧模式低速双燃料机自身的“低转速、大缸径、长冲程”特点会增加预混合气在缸内发生异常燃烧的风险,因而通常需要采用稀薄燃烧技术,但稀薄燃烧在实际运用中会出现燃烧效率低且不稳定,甚至出现失火等问题,而低速二冲程机的大缸径、长冲程特征更是加剧了出现此类问题的可能性。为了确保缸内预混合气的高效稀薄燃烧,本文在原柴油机的开式燃烧室上进行改进,采用预燃室来提高点火能量以保证稀薄预混合气的快速稳定燃烧,在抑制爆燃的同时提高燃烧效率。论文对预燃室式燃烧系统进行优化,为相似机型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论文以6EX340EF低速二冲程船用柴油机为基础初步设计了燃气低压喷射的预混稀燃模式双燃料发动机,应用三维CFD软件AVL FIRE完成了双燃料机工作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计算,通过同文献中相似机型试验获得的缸压和放热率曲线进行比对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对双燃机天然气喷射阀在缸套上的布置情况进行调整,探讨了喷阀布置角度和喷阀数量对缸内流场和混合气形成情况的影响规律,最终采用2个喷阀以10°倾角在缸套周向均匀布置时能够在引燃油喷射前使天然气在整个燃烧室内的分布相对均匀。基于调整后的喷气阀设计完成了双燃料机完整工作过程的三维CFD数值模拟分析,详细分析了双燃料机的扫气特性、天然气喷射混合特性、燃烧和排放特性。基于数值模拟分析结果,对预燃室燃烧系统相关参数进行调整并优化,研究了预燃室设计参数(预燃室通道结构、通道布置角度、通道直径)和引燃油喷孔直径对缸内火焰传播过程、燃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预燃室燃烧系统优化后的双燃料机除了在100%负荷下动力性能略有损失外,其余负荷基本能保持与原柴油机相当的功率输出,而且NO排放均得到了显著地降低,达到了IMO Tier Ⅲ的排放要求。
【学位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U66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屠丹红;王奎;;某中速双燃料发动机连杆强度评估[J];内燃机与配件;2019年24期

2 游哲锐;;柴油机双燃料系统风险分析与评估[J];船舶;2015年02期

3 徐霞;东化双燃料系统成功投入市场[J];城市公共交通;1999年06期

4 靳张铝;;Sulzer双燃料船用发动机[J];柴油机;1987年02期

5 群力;;苏尔寿公司的双燃料船用发动机[J];科技信息;1987年09期

6 吴立常,张炜,陈道游,王继先;柴油机燃用甲醇—柴油双燃料的研究[J];安徽农学院学报;1988年04期

7 Ilja Irmscher;卞红根;;102型调车机车改造为可燃用天然气的双燃料机车[J];国外内燃机车;1988年01期

8 魏仲猷,李俊城,朱江;汽油-甲醇双燃料系统汽油机的试验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1989年03期

9 张毅;;基于波形分析的双燃料发动机故障诊断[J];舰船科学技术;2019年24期

10 万仁新;;沼气——柴油双燃料机的应用[J];能源技术;198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正军;姜宏波;;浅谈船舶双燃料机及其辅助系统的控制设计[A];第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分6 中国海洋工程装备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5年

2 吕兴才;杨挣;周小鑫;吉丽斌;黄震;;正庚烷-丁醇双燃料顺序着火与燃烧的试验研究[A];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及新能源技术——2012动力工程青年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3 吴楠;片成荣;张义明;巴永江;;船舶双燃料系统数据管理平台开发[A];2018年数字化造船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8年

4 王建良;;城市公交使用LPG双燃料技术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5 王宗岱;赵o

本文编号:28172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huanbolw/28172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7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