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船舶论文 >

长航程水下滑翔机的减阻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4 09:43
   水下滑翔机(Autonomous underwater glider,AUG)是一种新型的水下航行器,其广泛应用于海洋探测与观测领域。然而随着海洋研究深度和广度的不断扩大,人们对海洋设备的下潜深度和续航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航程水下滑翔机应运而生。长航程水下滑翔机的关键在于,在采用大容量电池的同时,节能降耗。而减小滑翔机阻力是实现其节能降耗的重要途径。为此,本文对水下滑翔机减阻技术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提高水下滑翔机航程提供技术基础。首先,介绍了水下航行器的减阻技术及其发展现状。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分析了滑翔机不同速度和不同攻角下的水阻力,指出了目前水下滑翔机整体水阻力系数偏大,摩擦阻力为主,压差阻力明显的特征。根据其压力分布、速度流场、湍流动能和表面剪切应力给出了针对滑翔机不同局部需要采取不同减阻技术的结论。本文将阻力、阻力系数和减阻率作为滑翔机减阻效果的评价指标。其次,研究了水下滑翔机水动外形减阻、沟槽减阻和超疏水减阻技术。在外形减阻方面,对不同长径比、不同线型和同一线型不同参数的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确定了使用前后导流罩长径比均为1.875,整体长径比为10.825,头部参数为2,尾部半包角参数为25°的Myring曲线作为长航程水下滑翔机的外形曲线,可以实现6.5%的减阻效果。在沟槽减阻方面,通过仿真分析比较了半圆形、矩形和对称“V”形三种不同形状沟槽的减阻效果;研究了对称“V”形沟槽特征尺寸h~+和s~+、沟槽顶部角度和沟槽布置方向对其减阻效果的作用规律。确定了在长航程水下滑翔机机翼上布置深度为0.487 mm,宽度为0.709 mm,顶部角度为70°,沟槽布置方向与来流方向夹角40°的对称“V”形沟槽,经仿真分析可以实现2%的减阻效果。在超疏水减阻方面,有两种方法可以实现。经过滑翔机水池拖拽试验,证明了疏水涂层漆具有4%~9%的减阻效果,但漆料涂敷不稳定容易脱落。经过仿真证明,镀层超疏水表面在滑翔机上可以实现7%~9%的减阻效果;经试样耐压、耐温盐和耐时性测试,证明其稳定性良好。通过落体试验求得试样阻力系数,对比通过设置滑移速度进行仿真求得的阻力系数误差为3%~5%,故上述对滑翔机超疏水表面仿真结果有效。最后综合三种减阻技术,提出一种最优的可靠的长航程水下滑翔机综合减阻方法,即长航程水下滑翔机整机采用限定条件下的最佳Myring型外形减阻,平板机翼采用沟槽减阻,铝合金耐压舱采用超疏水镀层减阻,经仿真其最终可以实现整体13.1%的减阻效果。
【学位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U674.941
【部分图文】:

滑翔机,温差能


(a) (b)图 1-1 SLOCUM 水下滑翔机(a)温差能 SLOCUM 滑翔机;(b)电能 SLOCUM 滑翔机igure 1-1 SLOCUM glider (a) Thermal Glider and (b) Electric Gli

滑翔机


图 1-3 Spray 水下滑翔机Figure 1-3 Spray Glider图 1-2 Seaglider 水下滑翔机Figure 1-2 Seaglider

滑翔机


图 1-3 Spray 水下滑翔机Figure 1-3 Spray Glider图 1-2 Seaglider 水下滑翔机Figure 1-2 Seaglider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静娴;姚朝晖;郝鹏飞;傅承诵;南豆;韦进全;;复合超疏水表面制备及其上液滴运动特性研究[J];应用数学和力学;2014年03期

2 黄桥高;潘光;宋保维;刘占一;胡海豹;;超疏水表面流场特性及减阻规律的数值仿真研究[J];船舶力学;2014年Z1期

3 宋保维;郭云鹤;罗僗竹;徐向辉;王鹰;;疏水表面减阻环带实验研究[J];物理学报;2013年15期

4 喻超;陈晓玲;孙蕾;;超疏水表面形貌对层流减阻的数值模拟[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5 李颖虹;任小波;;深海的呼唤——深海技术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年05期

6 周怀阳;王虎;;一所独特而令人深省的海洋研究机构:蒙特利海湾研究所(MBARI)[J];地球科学进展;2011年06期

7 王新亮;狄勤丰;张任良;顾春元;;超疏水表面滑移理论及其减阻应用研究进展[J];力学进展;2010年03期

8 高峰;王金平;汤天波;;世界主要海洋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分析[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9年05期

9 柯贵喜;潘光;黄桥高;胡海豹;刘占一;;水下减阻技术研究综述[J];力学进展;2009年05期

10 胡海豹;宋保维;潘光;毛昭勇;杜晓旭;;鲨鱼沟槽表皮减阻机理的仿真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7年2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宋东;超疏水表面界面润湿行为与减阻特性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元丁;表面微观形貌对固液界面边界滑移和流体阻力影响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范少涛;仿生超疏水表面滑移流动减阻的数值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李龙阳;仿生沟槽及超疏水表面减阻设计研究[D];中北大学;2015年

4 周正阳;表面微结构减阻的机理研究与优化设计[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5 李天然;仿生减阻表面的数值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6 宋方希;基于CFD的混合驱动水下航行器外形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7 杨海霞;沟槽面湍流边界层减阻的数值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8 侯智敏;水下航行器低表面能涂层减阻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9 赵家军;超疏水表面微通道中滑移流动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10 秦丽萍;水下航行器主体外形低阻低噪综合优化设计[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8180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huanbolw/28180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0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