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船舶论文 >

援潜救生艇与失事潜艇对接过程中的水动力干扰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8 07:47
   伴随着潜艇的诞生,如何对失事潜艇展开救援一直是研究者们探讨的话题。为了避免俄海军“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因失事后营救失败导致全员丧生的惨剧再次发生,各海军大国更加重视援潜救生装备的研发。援潜救生艇目前是各国营救失事潜艇首推的救援设备,而其水动力特性也直接影响到任务完成的效率。在整个营救过程中,救生艇与失事潜艇对接的环节尤为重要,随着救生艇逐渐靠近失事潜艇,其水动力必然会受到潜艇流场的影响。本文研究的内容便是救生艇以不同运动方式靠近失事潜艇的过程中所受水动力的变化,以及对比救生艇与不同潜艇逃生口对接时受到水动力影响的差异,从而为救生艇驾驶员的操作提供相应参考。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首先对失事潜艇模型——SUBOFF潜艇在无界流直航状态下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并将阻力计算值与试验值进行对比验证了流场数值模拟的准确性,同时讨论了网格划分方法、边界层处理方法以及湍流模型的选择,为之后对外形复杂的援潜救生艇进行水动力计算提供借鉴;其次将援潜救生艇模型在无界流中直航和下潜工况数值模拟得到的结果与试验值进行对比,在证明了援潜救生艇水动力数值模拟方法可行性的同时,也证明了重叠网格技术可应用于多体运动的计算仿真;最后采用以上验证的方法研究援潜救生艇面对不同来流速度时,以悬停、匀速下潜等方式在失事潜艇的流场中受到的水动力随两艇间距变化的规律;同时也对比了处于相同来流条件及相同下潜速度的情况下,救生艇与不同位置的逃生口对接的过程中所受水动力的差异,并对援潜救生艇与失事潜艇对接位置的选择提出建议。通过上述研究可知,救生艇以正浮姿态悬停于距离失事潜艇附近不同位置时受到的水动力变化如下:救生艇距离被救潜艇较远时,受到向上的斥力;当间距逐渐减小时,斥力随之减弱直至变为吸力;当救生艇即将对接时,救生艇又会受到向上的斥力。当救生艇在潜艇附近低速下潜时,救生艇受到相比于悬停工况更大的垂向力和抬首力矩;当救生艇分别与潜艇围壳后的逃生口和机舱附近的逃生口对接时,救生艇在潜艇尾部受到的纵向力大于其在围壳后方受到的纵向力,而救生艇在尾部受到垂向力与俯仰力矩的影响均小于在围壳后方受到的影响,因此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救生艇应与尾部逃生口对接以适当减小救生艇受到来自失事潜艇的干扰。
【学位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U674.76
【部分图文】:

援潜救生,救援系统,设备开发,减压系统


Mystic和Avalon这两艘援潜救生艇分别于2000年和2008年退役,目前替代它们逡逑的是“潜艇救援潜水和再压缩系统”(Submarine邋Rescue邋Diving邋Recompression邋System,简逡逑称SRDRS)邋M。SRDRS是集“评估系统、救援系统、减压系统、保障系统”构而成的美国逡逑新一代援潜救生系统,系统具体构成如图1.3所示。相比于之前的单件设备开发,SRDRS逡逑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且分工明确。此系统包括:负责将被困艇员救出的无人驾驶的援潜救逡逑生艇、用于重型作业的遥控水下机器人(ROV)和用于对救援现场快速评估的单人常压逡逑。1.4emr

潜艇,救援系统


英国作为老牌海权国家在援潜救生技术上仍处于领先地位。其潜艇救援系统可在收逡逑到命令的12小时内赶到失事现场,为失事潜艇提供救援或生命支持服务。英国援潜救逡逑生艇LR5邋(见图1.5)于2009年服役并于2018年退役。现在接替它的是由英国、法国、逡逑挪威共同研发的北约潜艇救援系统(NSRS,见图1.6)。NSRS与美国的SRDRS相同,逡逑都是一种救援体系,包括援潜救生艇、干涉R0V、便携式收放系统和甲板减压舱系统逡逑[n]。北约潜艇救生艇的相关参数如表1.1。逡逑

深潜,援潜救生


考虑到援潜救生设备的更新换代,我国从英国佩里?斯林斯比系统公司购买的LR7逡逑援潜救生艇(见图1.8)于2009年开始服役。LR7援潜救生艇是在LR5基础上发展的新逡逑一代援潜救生艇,其各方面性能世界领先。LR7艇长25英尺(约7.6m),因其体型小逡逑巧,可以通过公路、铁路、航运、空运等方式以最快的速度到达出事水域进行救援。LR7逡逑下潜深度可达300m,单次最大可营救18名遇险艇员。LR7援潜救生艇的引进使得我国逡逑海军在援潜救生方面走到了世界前列。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龚国川;美海军修改其援潜救生策略[J];海军医学杂志;2000年02期

2 刘伯运;王京齐;邱金水;刘燕红;;立体化援潜救生及其装备体系构成研究[J];中国应急救援;2011年05期

3 龚国川;美海军对援潜救生能力的新思考[J];海军医学杂志;2001年01期

4 董鹏;杨清轩;刘洋;;国外新型外界援潜救生装备发展研究[J];舰船科学技术;2018年11期

5 苗兰森;胡勇;;援潜救生钟综述[J];海洋技术;2009年03期

6 孟晓宇;田琬;;国外援潜救生装备系统发展现状[J];舰船科学技术;2012年10期

7 刘忠铭;;国外援潜救生装备体系及发展[J];舰船科学技术;2011年03期

8 王芬芬;徐玉峰;欧崇阳;傅梦磊;;援潜救生医疗信息系统研究与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18年06期

9 陈建平;援潜救生新概念──立体救生系统的发展思路[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1年02期

10 熊军;肖国林;;援潜救生体系和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船海工程;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唐儒清;龚锦涵;胡明洋;;海上120米氦氧饱和—150巡回潜水医学保障的研究[A];中国航海学会救捞专业委员会99年优秀论文选[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记者 陈国全 通讯员 张弘赞;援潜救生走向深海大洋[N];解放军报;2019年

2 虞起正 本报记者 钱晓虎;援潜救生,下潜80米展开[N];解放军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邹维荣 特约记者 米晋国;茫茫深海,援潜救生惊心动魄[N];解放军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高立英 通讯员 于超;水下援潜救生“急先锋”[N];解放军报;2017年

5 侯融 新华社记者 张汨汨 本报记者 陈国全;高度互信 深度融合 紧贴实战[N];解放军报;2019年

6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达 通讯员 于超 谭浩;随时待命的“深海120”[N];中国青年报;2016年

7 本报记者 曾火伦 特约记者 代宗锋 通讯员 贾磊;大海上演“生死时速”[N];解放军报;2018年

8 记者 阎友华 通讯员 黄秀梅;七一九所民品三产凸显“三新”[N];中国船舶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李莞梅 通讯员 张弘赞 马帅;搭建互信友谊通道[N];解放军报;201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谭浩;援潜救生艇与失事潜艇对接过程中的水动力干扰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9年

2 么洪飞;援潜救生信息管理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285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huanbolw/28285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e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