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磁脉冲环境下舰船桅杆及不均匀双绞线的耦合特性研究
【学位单位】:中国舰船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U674.7
【部分图文】:
电子设备的稳定工作。由于实际工程应用需要,在舰船上有限的空间上敷设了大量的线缆,双绞线是主要的一种线缆类型。图1.1 现代舰船上的桅杆结构因而,研究舰船桅杆和双绞线在核电磁脉冲下的耦合特性是舰船电磁环境防护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9]。国内外的学者都针对电磁脉冲环境下典型结构及线缆的耦合特性做了大量的研究,得到了许多研究成果。但总的来看,仍有一些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地深入研究。首先,国内针对舰船桅杆及上层建筑在核电磁脉冲环境下的耦合特性研究较少,资料匮乏,特别是舰船复合材料桅杆,其研究工作更少;其次,针对双绞线的研究大多基于将双绞线几何结构建模为理想的均匀的双螺旋结构,然而实际应用中,由于制作工艺受限和安装环境约束,双绞线的扭距会发生变化,现有的模型无法对其电磁脉冲耦合特性进行分析。为此,针对上述两点,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两方面:一
[41],获得腔体的时域屏蔽效能,其流程见图 1.3。图1.2 实验设备布置示意图X ej ln X k cx n x n X k X k minx n mE tIFTIFTFT窗函数 exp X k图1.3 最小相位法传递函数进行波形重建流程图1.2.2.2 传输线耦合特性研究现状在仿真计算方面,周壁华在其主编的《电磁脉冲及其工程防护》一书中,深入地研究了电磁脉冲及场线耦合问题,将传输线法和时域有限差分法作比较,对模型中的因子进行讨论[42]。安霆等人基于传输线理论,推导出了能够实际应用于计算机编程的算式,借助
[48]。图1.4 具有不同参考平面的传输线在实验研究方面,王浩等人模拟了雷电电磁脉冲环境,实验研究了在雷电电磁脉冲环境下的双绞线的耦合特性,实验结果发现,脉冲的上升沿对感应电压值影响较大,脉冲的宽度对感应电压的影响较小,线缆的长度对感应电压的主要频段有影响,总长度的增加将导致感应电压的主要频段降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在雷电脉冲作用下的树形双绞线网络的耦合特性[49][50]。杨茂松等人,理论推导并实验验证分析了大电流注入替代强电磁波辐射的可行性[51]。李祥超等人针对双绞线耦合雷电电磁脉冲的问题,进行了理论推导及试验验证,搭建了双绞线遭受雷电电磁脉冲攻击的实验模型,获得了在雷电电磁脉冲环境下双绞线终端的耦合特性[52]。虽然核电磁脉冲对孔缝、线缆的耦合效应有众多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飞;;高空核电磁脉冲对地面线缆的影响[J];通讯世界;2017年04期
2 纪向飞;封青梅;李锦荣;赵团;姚洪志;;电火工品抗核电磁脉冲测试技术研究[J];国防技术基础;2008年03期
3 初试;;核电磁脉冲[J];现代防御技术;1986年03期
4 宁培毅;;核电磁脉冲及对其防护[J];现代兵器;1987年01期
5 蔡体龙;周璧华;;人防工程防核电磁脉冲问题[J];工程兵工程学院学报;1988年02期
6 彭贵新;国外核电磁脉冲模拟技术的发展动态[J];世界导弹与航天;1989年07期
7 曹斌;汤仕平;万海军;蔡明娟;;高空核电磁脉冲海面散射的仿真研究[J];安全与电磁兼容;2010年04期
8 李文兴;历园园;李思;;舰船在高空核电磁脉冲辐射下的电磁特性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年10期
9 宋文武;张传东;刘义;陈久春;樊友文;;基于光纤信号传输的核电磁脉冲场探测仪的设计与实现[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7年02期
10 宋永刚;苏航;张富国;;人防通风工程防核电磁脉冲系统设计[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继坤;李传应;;滤波技术在核电磁脉冲防护中的应用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2 范启雄;杨威;李永红;詹翔;;核电磁脉冲信号沿地——电离层波导传播数值计算[A];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丛书(十)——地球物理环境与国家安全[C];2014年
3 付梅艳;张茂钰;王建国;王s
本文编号:28342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huanbolw/2834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