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船舶论文 >

11万吨极地航行油轮总体设计

发布时间:2020-11-02 02:23
   随着北极航线的开辟,极地航行油轮的需求增大,但是极地航行油轮的设计面临着诸多的挑战,极地航行油轮既要满足自身功能的要求同时由于北极特殊的地理环境,极地航行油轮需要满足相关的国际公约,通过开展极地航行环境分析,对极地航行油船的主尺度的确定、总布置设计、结构强度设计、以及推进系统和动力匹配、耐低温系统等设计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分析。通过对相关极地区域的规范和国际公约进行研究,给出了满足上述的公约规范的极地航行油轮的设计方案,同时结合极地特殊的环境特点以及海峡的特殊情况,分析了极地航行船舶的主尺度以及船型特点,并对已有的极地航行船舶相关参数进行分析,从而确定11万吨极地航行油轮的总体设计方案。本文的具体工作如下:1、分析极地航区的规则和公约,对北极航道与极地航行船舶的船型特点进行分析。对极地航行油轮的总体设计方案进行论述。2、针对极地航行的特点确定极地航行油船的总布置图、型线图以及主尺度。3.、对冰区航行油船的推进系统,包括主机、轴系、螺旋桨、起动装置及冷却水等各系统进行设计,合理考虑了低温下液压系统的功能、水管和海底门的防冻措施以及应急柴油机低温起动性能等。4、在结构设计中,考虑船舶和冰层的相互作用,应用结构规范计算分析工具对船体的总体强度和结构强度进行评估,并根据计算分析结果确定合理的结构形式、构件尺寸、连接方式以及合适的材料。保证船体结构在极地苛刻的环境条件下具备足够的总纵强度、局部强度、耐疲劳和防振动等性能。5、讨论了极地航行船舶设计中的其他要点。
【学位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U674.133.1
【部分图文】:

航线,北欧,北欧国家,主要约束


..图2.1极:tik航线示意图??Fig.?2.1?Arctic?sea?routes??线相对于西北航线来说更为成熟,特别是北欧部分航线航线仍然是季节性航线,一年之中只有几个月通航。一海航线的主要约束。其中一些东北航线北海部分的海峡

主机性能,数据,螺旋桨,长疲劳寿命


长疲劳寿命的技术措施,具体螺旋桨型式、桨叶结构设计以及蛇奖相对位置等。??本文主机功率的选取基于非极地航行母型船舶,综合考虑螺旋桨变更、极地航行浮??冰等因素并根据主机商家提供的主机性能参数图3.1。???Layout?diagram?Load?diagram????Ovtiload?diagram??En^m?design?curve?(propeller?curvs)??PropelisT?design?curve?(light?running)??140???,?^?n?!?r-?^?1?1?1??1?:?;?!?I?^??130?■——4— ̄I————}__4—???????'3-????f--???I-——"???????..????????i?,????.?.?1??120????i?:?h??^???I?I?.?—“?r?-?:?Z?z??O?湖?:?:?j?j?-?:??。Q?…...?:::.[::.??70?+?———-?—?一I.?-i??:丄,,.?‘?1?■:.…??5Q?......i..?../i......??????J????...

破冰,特征参数,油轮,母型船


图3.?3破冰艏特征参数??Fig.3.3?Characteristic?parameter?of?icebreaking?bow??母型船选取11万吨极地航行油轮的破冰艏型线特征参数如下表所示:??表3.?4首部船型参数??Tab.3.4?Parameter?of?bow?type??艏柱倾角?纵咅di角?水线^?3^??艏型?37.7?^?^??破冰能力的研究主要有数值模拟、经验公式以及冰池试验方法。进行冰能力的数值模拟技术研宄,通过有限元模拟技术研究极地航海油轮情下的最大破冰厚度以及在不同航速、不同冰厚下的运动响应研究;航速研究;特殊工况下破冰能力研宄(旋回破冰,徒步破冰)等。该破冰能力,即尾部也可倒航破冰。所以本文采用半排冰船尾。其特点的向上倾斜的纵剖线,允许己被破碎的冰块在螺旋桨的前方能顺利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Progress of Chinese research in Arctic physical oceanography during 2007-2010[J];Advances in Polar Science;2011年04期

2 胡兴军;走近破冰船[J];交通与运输;2004年06期



本文编号:28664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huanbolw/28664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d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