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船舶论文 >

舰船板式热法海水淡化系统优化计算及设计

发布时间:2020-11-11 00:39
   走进21世纪后,随着科技的蓬勃发展,人类的工业和农业均离不开淡水资源,全球淡水使用量快速且持续增长。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逐渐减少,同时水资源在空间和时间上分布极其不均,导致了淡水供需矛盾加剧。海水淡化技术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海运作为现今社会最主要的运输方式,在海运途中淡水不仅供给船上机械使用还要供给船员日常生活使用,所以海水淡化技术在舰船上的应用也是现今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研究利用船舶余热的单、双效板式热法海水淡化系统,为充分利用船上的低品位热能,选用套缸冷却水作为驱动系统的热源。基于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原则,建立了单、双效淡化系统热力过程的数学模型。包括单效有预热系统的预热器、蒸发器和冷凝器;将预热器集成在第一效蒸发器内的单、双效淡化系统的蒸发器和冷凝器。通过计算程序在不同热源水流量、淡水产量、浓缩比和进冷海水量对脱盐系统的热力系性能影响下进行模拟计算。在本文中的舰船工况条件下,计算结果显示,单效有预热系统的淡水产量随着热源水流量的增加而增大,同时热源分配比的变化不会影响系统的造水比。在进料海水量一定时,系统浓缩比的数值随着热源分配比的增大而增大。系统蒸发器、冷凝器和预热器的换热面积均随着热源分配比的增大而增大。总换热面积随着蒸汽温度升高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在蒸汽温度为55°C时,总换热面积最小。双效淡化系统的回水温度随着第一、二效的蒸汽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同时随着淡水产量的增大而减小。在浓缩比增加时,系统的回水温度呈现先快速增长后缓慢增长的趋势。浓盐水回流量随着淡水产量的增加而增大,同时随着的浓缩比的增大呈现先快速减小而后缓慢减小的趋势。系统的蒸发器与冷凝器的换热面积均随着淡水产量的增加而增大。利用淡水热量的双效系统的第一效蒸发器的换热负担更小且系统排热量更小。在淡水产量一定时,对比单双效淡化系统的换热面积、排热量和回水温度,得出双效系统产水所消耗热能小于单效系统的,蒸发器换热面积在淡水产量较大时较小,抽取冷海水所需能量消耗较少。本文的研究结果,为涉及和优化舰船高效海水淡化装置提供了部分设计思路和研究基础。
【学位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U664.59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舰船海水淡化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小型蒸馏海水淡化技术发展
    1.3 利用船舶余热海水淡化技术发展
    1.4 舰船板式海水淡化研究与发展
    1.5 本文研究内容
2 舰船海水淡化设计
    2.1 舰船海水淡化系统
        2.1.1 单效淡化系统图及工作原理
        2.1.2 双效海水淡化系统图及工作原理
    2.2 舰船海水淡化系统数学模型建立
        2.2.1 单效海水淡化系统蒸发装置数学模型建立
        2.2.2 双效板式热法淡化系统数学模型建立
        2.2.3 造水比、浓缩比、进料海水及传热系数计算公式
    2.3 舰船海水淡化系统热力计算程序
        2.3.1 单效海水淡化
        2.3.2 双效海水淡化系统
    2.4 本章小结
3 单效舰船板式热法海水淡化性能分析
    3.1 单效有预热器淡化系统
        3.1.1 单效有预热系统淡水产量、造水比和浓缩比
        3.1.2 单效有预热淡化系统换热面积
    3.2 本章小节
4 双效舰船板式热法海水淡化系统性能分析
    4.1 双效淡化系统回水温度分析
        4.1.1 蒸发器蒸发温度及淡水产量对回水温度影响
        4.1.2 浓缩比及冷海水流量对回水温度影响
    4.2 双效淡化系统所需浓海水量分析
        4.2.1 淡水产量对所需浓海水流量影响
        4.2.2 浓缩比对所需浓海水流量影响
    4.3 双效淡化系统换热面积及热量分析
        4.3.1 淡水产量对蒸发器和冷凝器换热面积影响
        4.3.2 淡水产量对系统排热量
    4.4 本章小节
5 单、双效舰船板式热法海水淡化系统性能分析对比
    5.1 单、双效淡化系换热面积对比对比分析
        5.1.1 单、双效蒸发器换热面积对比分析
        5.1.2 单、双效冷凝器换热面积对比分析
    5.2 单、双效海水淡化系统排热量对比分析
    5.3 单、双效海水淡化系统回水温度对比分析
    5.4 本章小节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主要符号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川玲;刘淑静;张拂坤;;基于能值理论的海水淡化系统对比分析[J];水利经济;2018年02期

2 张乾;王金燕;王晓玲;苏立永;史立洲;;北方煤码头小型海水淡化系统的设计与运行[J];净水技术;2016年05期

3 唐守志;;基于微电网技术的风电海水淡化系统设计[J];科技与创新;2017年05期

4 王刚;郝亮;张冠锋;沈胜强;;基于风能利用的机械蒸汽压缩海水淡化系统模拟[J];热科学与技术;2017年01期

5 任显龙;王新鹏;曾庆才;;热膜耦合海水淡化系统的设计与分析[J];电站辅机;2017年01期

6 李露;靳少培;潘春佑;徐国荣;吴云奇;闫玉莲;;海岛小型海水淡化系统设计要点[J];盐科学与化工;2017年05期

7 谢学旺;李云鹏;赵晓利;李静宜;李青松;;背压驱动式热膜耦合海水淡化系统研究[J];吉林电力;2017年05期

8 张小曼;;吸收式热泵海水淡化系统性能与经济研究[J];广州化工;2015年14期

9 ;问读者[J];大科技(科学之谜);2016年12期

10 倪锦;顾锦鸿;沈建;徐文其;;船用闪蒸-蒸发海水淡化系统的建模与热力分析[J];水处理技术;201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国培;基于中空纤维膜组件的太阳能驱动膜式海水淡化系统传热传质机理及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2 王芳;基于减压膜蒸馏法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研究[D];东华大学;2016年

3 周士鹤;低温多效蒸发海水淡化系统热力性能分析与优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4 常泽辉;聚光式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热物理问题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

5 邓润亚;海水淡化系统能量综合利用与经济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9年

6 韩冰;用于MEE海水淡化系统的蒸汽热力压缩机及混合可再生能源系统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慧;基于非并网风电的大丰市海水淡化系统设计与运行效能[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2 郎思尧;舰船板式热法海水淡化系统优化计算及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

3 段超;太阳能与热泵互补驱动的中空纤维膜海水淡化系统研究与热力学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4 罗笑;双层骨架结构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传热特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年

5 钟金鑫;双层海水淡化系统的传热传质机理数值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年

6 卜跃刚;基于C-PV/T技术的海水淡化系统热力性能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8年

7 赵倩茹;多效蒸发海水淡化系统的在线优化与控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7年

8 甄钰涵;基于热泵技术海水淡化系统优化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18年

9 陈玉坤;梯级加压及切削叶轮海水淡化系统通量均衡工艺[D];天津城建大学;2018年

10 赵广斌;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经济性对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785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huanbolw/28785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8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