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体舷侧分段合拢焊接变形控制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7 21:09
焊接操作作为一种能够高效坚固的金属连接方式,一直大量的被我国各大造船企业应用。在分段合拢时,不可避免的大量使用焊接操作。其中舷侧分段由于分段尺寸较大,且合拢焊接施工较多,所以舷侧分段的合拢焊接变形也较为严重。现阶段应对舷侧焊接变形的方法主要是反变形法,但能够应用于实际生产中的针对反变形量的预测研究还不足。本文对焊接变形产生的原因做了介绍,并阐述了现阶段针对焊接变形的一些预防及矫正方法。通过分析现阶段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对几种应用较为广泛的焊接变形的预测方法做了介绍。针对现阶段船厂应用的合拢工艺进行了介绍,阐述了合拢过程中的装配顺序与相关的工艺参数。列举了一些典型分段的样式,并描述了其封固方法,为下一步研究做出支持。通过实时记录了实船建造中舷侧分段合拢时一些主要观察位置的变形量,并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选取了工艺文件中要求的工艺参数“输入电压”与“输入电流”作为自变量,“舷侧分段变形量”为因变量,利用非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焊接变形量与输入电压与输入电流的数学模型,并验证了其拟合效果。并建立数据库软件实现对数据的记录及其他功能。
【文章来源】: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焊接变形预防及矫正方法
1.3 焊接变形的预测方法
1.4 研究现状
1.5 本文主要工作
2 船体分段合拢相关工艺
2.1 船体分段合拢原则工艺
2.2 合拢封焊原则工艺
2.3 分段合拢焊接原则工艺
2.4 小结
3 舷侧分段反变形量的优化研究
3.1 舷侧分段装配顺序
3.2 合拢数据记录
3.3 建立及验证回归分析的数学模型
3.3.1 建立回归分析数学模型
3.3.2 回归模型与实船数据的比较
3.4 小结
4 建立舷侧分段合拢数据库
4.1 数据库的设计
4.2 舷侧分段合拢数据库界面与功能设计
4.3 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船舶焊接变形的形成与控制[J]. 张苗苗,刘锋.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7(13)
[2]多元线性回归与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比与运用研究[J]. 张景阳,潘光友.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6)
[3]船体分段装配焊接工艺流程以及变形的预防与矫正[J]. 陈昌骏.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3(01)
[4]大型复杂船体分段焊接变形研究[J]. 丁振斌,朱元伟,王波,贾晓丹. 中国舰船研究. 2011(03)
[5]大型船体焊接变形控制与校正技术研究[J]. 陈倩清,范嘉芳,赵汉星,刘孝军.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4)
[6]焊接顺序对船体分段的焊接变形影响[J]. 丁振斌,贾晓丹,刘土光. 中国造船. 2010(S1)
[7]船体结构焊接变形预测与控制技术研究进展[J]. 徐东,杨润党,王文荣,金烨. 舰船科学技术. 2010(01)
[8]船体变形测量技术综述[J]. 朱昀炤,汪顺亭,缪玲娟,葛远声. 船舶工程. 2007(06)
[9]钢结构件的火焰矫正典型实例(一)[J]. 刘天顺. 机械工人. 2006(11)
[10]固有应变的概念及其在船舶建造中的应用[J]. 罗宇,鲁华益,朱枳锋. 造船技术. 2005(02)
博士论文
[1]同一截面焊接结构完整性理论与试验研究[D]. 李永正.中国舰船研究院 2014
硕士论文
[1]船体平面分段焊接变形及其矫正[D]. 赵鸽.大连理工大学 2013
[2]大型船体结构焊接变形的数值仿真[D]. 张群.江苏科技大学 2012
[3]舰船变形状态监测与预报的关键技术研究[D]. 程和斌.江苏科技大学 2011
[4]船舶分段制造过程中的应力与变形问题研究[D]. 龚幼.华南理工大学 2011
[5]舷侧分段结构焊接变形计算方法研究[D]. 盛振国.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8
[6]参数化的船体平板分段焊接变形预测[D]. 李巧彦.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63247
【文章来源】: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焊接变形预防及矫正方法
1.3 焊接变形的预测方法
1.4 研究现状
1.5 本文主要工作
2 船体分段合拢相关工艺
2.1 船体分段合拢原则工艺
2.2 合拢封焊原则工艺
2.3 分段合拢焊接原则工艺
2.4 小结
3 舷侧分段反变形量的优化研究
3.1 舷侧分段装配顺序
3.2 合拢数据记录
3.3 建立及验证回归分析的数学模型
3.3.1 建立回归分析数学模型
3.3.2 回归模型与实船数据的比较
3.4 小结
4 建立舷侧分段合拢数据库
4.1 数据库的设计
4.2 舷侧分段合拢数据库界面与功能设计
4.3 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船舶焊接变形的形成与控制[J]. 张苗苗,刘锋.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7(13)
[2]多元线性回归与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比与运用研究[J]. 张景阳,潘光友.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6)
[3]船体分段装配焊接工艺流程以及变形的预防与矫正[J]. 陈昌骏.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3(01)
[4]大型复杂船体分段焊接变形研究[J]. 丁振斌,朱元伟,王波,贾晓丹. 中国舰船研究. 2011(03)
[5]大型船体焊接变形控制与校正技术研究[J]. 陈倩清,范嘉芳,赵汉星,刘孝军.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4)
[6]焊接顺序对船体分段的焊接变形影响[J]. 丁振斌,贾晓丹,刘土光. 中国造船. 2010(S1)
[7]船体结构焊接变形预测与控制技术研究进展[J]. 徐东,杨润党,王文荣,金烨. 舰船科学技术. 2010(01)
[8]船体变形测量技术综述[J]. 朱昀炤,汪顺亭,缪玲娟,葛远声. 船舶工程. 2007(06)
[9]钢结构件的火焰矫正典型实例(一)[J]. 刘天顺. 机械工人. 2006(11)
[10]固有应变的概念及其在船舶建造中的应用[J]. 罗宇,鲁华益,朱枳锋. 造船技术. 2005(02)
博士论文
[1]同一截面焊接结构完整性理论与试验研究[D]. 李永正.中国舰船研究院 2014
硕士论文
[1]船体平面分段焊接变形及其矫正[D]. 赵鸽.大连理工大学 2013
[2]大型船体结构焊接变形的数值仿真[D]. 张群.江苏科技大学 2012
[3]舰船变形状态监测与预报的关键技术研究[D]. 程和斌.江苏科技大学 2011
[4]船舶分段制造过程中的应力与变形问题研究[D]. 龚幼.华南理工大学 2011
[5]舷侧分段结构焊接变形计算方法研究[D]. 盛振国.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8
[6]参数化的船体平板分段焊接变形预测[D]. 李巧彦.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632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huanbolw/2963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