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孪生驱动的造船精细化工时管理模式及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7 22:01
为进一步提升我国船舶制造企业生产管理水平,实现生产全过程监控,提高造船效率,提出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理论的精细化造船工时管理模式,通过建立二维三维数字孪生模型、系统架构和数据映射逻辑结构,在生产计划、监控通讯设备及企业知识的助力下,实现生产数据实时信息共享及人员、设备、材料有效集成。试验结果表明,数字孪生技术的运用使返工率降低17.6%,修正吨位提高12.4%。基于数字孪生驱动的造船精细化工时管理模式完成了数字化、集成化、智能化、标准化的工时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可降低生产管理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造船企业核心竞争力。
【文章来源】:软件导刊. 2020,19(11)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管理模式管理流程
结合数据映射逻辑结构可看出数字孪生驱动的精细化工时管理系统主要通过影像设备、传感器、单片机、PLC等传输数据,并根据传输的数字模型建立二维或三维的孪生模型,再根据孪生数据进行系统修正和生产管理。图3 船舶制造工时管理数字孪生系统架构模型
图2 船舶制造工时管理数据映射逻辑结构在船舶制造工时管理系统中,加工设备、运输设备、仓库、人员、半成品/材料、影像设备、传感器、可编辑逻辑编辑器(PLC)、读写器等部件共同组成生产系统,完成对产品从零部件到成品入库的任务派工、生产、信息反馈传输等一系列过程。通过虚实通讯接口(VR Interface),如RFID、PLC等与实体之间的有机结合实现实体实时数据与孪生模型之间的信息实时交互共享,并根据传输的数字模型建立二维或三维的孪生模型,实现信息交互融合,保持数据时效性。此外,实时工时物量数据将同步上传到工时管理系统云平台,生成孪生数据,生产管理部门将基于反馈的数据运用大数据、DEA等方法进行耗时、效率等分析,并与生产计划进行比对,进行生产调度;反馈的工时数据也将同时对虚拟知识库进行更新,实时跟进生产实际,以便为后续生产进行更有效的安排提供参考。工时管理系统联动实现如图4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共享回馈DEA模型的中国省际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研究[J]. 朱钰,杨锋,江利景,刘培. 控制与决策. 2020(08)
[2]基于多层次复杂度的工时定额综合研究[J]. 叶正梗,蔡志强,周福礼.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19(03)
[3]基于数字孪生的航天结构件制造车间建模研究[J]. 郭东升,鲍劲松,史恭威,张启万,孙习武,翁海红.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4)
[4]基于装配相似性与灰色模型的汽车装配工时预测[J]. 常建娥,李帅,莫易敏,张峰,王天生. 工业工程. 2018(03)
[5]基于数字孪生的飞机装配车间生产管控模式探索[J]. 陈振,丁晓,唐健钧,刘玉松. 航空制造技术. 2018(12)
[6]我国船舶工业技术效率地区差异及收敛性分析[J]. 李根,张光明,刘家国. 中国造船. 2017(02)
[7]产品数字孪生体的内涵、体系结构及其发展趋势[J]. 庄存波,刘检华,熊辉,丁晓宇,刘少丽,瓮刚.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17(04)
[8]船舶建造中的工时物量定额应用方法研究[J]. 朱韩钢,马晓平. 江苏船舶. 2014(05)
[9]面向多学科协同开发领域的集成建模方法[J]. 孙亚东,张旭,宁汝新,赵巍,边友.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13(03)
[10]船舶生产设计工时管理分析及其信息化[J]. 索哲,滕勇,刘金华,张虹宇. 江苏船舶. 2011(06)
本文编号:3367172
【文章来源】:软件导刊. 2020,19(11)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管理模式管理流程
结合数据映射逻辑结构可看出数字孪生驱动的精细化工时管理系统主要通过影像设备、传感器、单片机、PLC等传输数据,并根据传输的数字模型建立二维或三维的孪生模型,再根据孪生数据进行系统修正和生产管理。图3 船舶制造工时管理数字孪生系统架构模型
图2 船舶制造工时管理数据映射逻辑结构在船舶制造工时管理系统中,加工设备、运输设备、仓库、人员、半成品/材料、影像设备、传感器、可编辑逻辑编辑器(PLC)、读写器等部件共同组成生产系统,完成对产品从零部件到成品入库的任务派工、生产、信息反馈传输等一系列过程。通过虚实通讯接口(VR Interface),如RFID、PLC等与实体之间的有机结合实现实体实时数据与孪生模型之间的信息实时交互共享,并根据传输的数字模型建立二维或三维的孪生模型,实现信息交互融合,保持数据时效性。此外,实时工时物量数据将同步上传到工时管理系统云平台,生成孪生数据,生产管理部门将基于反馈的数据运用大数据、DEA等方法进行耗时、效率等分析,并与生产计划进行比对,进行生产调度;反馈的工时数据也将同时对虚拟知识库进行更新,实时跟进生产实际,以便为后续生产进行更有效的安排提供参考。工时管理系统联动实现如图4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共享回馈DEA模型的中国省际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研究[J]. 朱钰,杨锋,江利景,刘培. 控制与决策. 2020(08)
[2]基于多层次复杂度的工时定额综合研究[J]. 叶正梗,蔡志强,周福礼.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19(03)
[3]基于数字孪生的航天结构件制造车间建模研究[J]. 郭东升,鲍劲松,史恭威,张启万,孙习武,翁海红.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4)
[4]基于装配相似性与灰色模型的汽车装配工时预测[J]. 常建娥,李帅,莫易敏,张峰,王天生. 工业工程. 2018(03)
[5]基于数字孪生的飞机装配车间生产管控模式探索[J]. 陈振,丁晓,唐健钧,刘玉松. 航空制造技术. 2018(12)
[6]我国船舶工业技术效率地区差异及收敛性分析[J]. 李根,张光明,刘家国. 中国造船. 2017(02)
[7]产品数字孪生体的内涵、体系结构及其发展趋势[J]. 庄存波,刘检华,熊辉,丁晓宇,刘少丽,瓮刚.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17(04)
[8]船舶建造中的工时物量定额应用方法研究[J]. 朱韩钢,马晓平. 江苏船舶. 2014(05)
[9]面向多学科协同开发领域的集成建模方法[J]. 孙亚东,张旭,宁汝新,赵巍,边友.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13(03)
[10]船舶生产设计工时管理分析及其信息化[J]. 索哲,滕勇,刘金华,张虹宇. 江苏船舶. 2011(06)
本文编号:33671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huanbolw/3367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