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船舶论文 >

基于滑模的欠驱动水面船舶编队控制

发布时间:2017-08-10 01:18

  本文关键词:基于滑模的欠驱动水面船舶编队控制


  更多相关文章: 滑模控制器 编队控制 航迹跟踪 欠驱动船舶


【摘要】:近年来,随着航运应用的普及和发展,水面船舶编队控制已经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水面船舶编队系统,基于自动化技术,可以使行进中的编队里的每个独立船舶,在航向、速度和相对位姿上都精确地达到期望要求,从而实现独立水面船舶很难完成的复杂任务。水面船舶编队控制技术无论是应用在军用领域还是民用领域,都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其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基于滑模控制理论与反馈控制方法,对欠驱动水面船舶的编队控制问题进行详细研究:一、欠驱动船舶编队控制问题描述。水面欠驱动船舶运动状态采用二维坐标系近似描述形式,给出了大地坐标系和局部体坐标系及其坐标转换关系。并研究了欠驱动船舶运动控制数学描述方法,即欠驱动船舶动力学方程和运动学方程。进而设计船舶编队控制框架,它包括两个主要控制问题,即领导者跟踪期望航迹问题和跟随者与领导者保持编队队形问题。二、针对领导者跟踪期望航迹控制问题,首先通过虚拟船舶给出领导者船舶的期望航迹,然后建立领导者船舶与期望航迹的运动学误差方程,并基于滑模控制理论为领导者船舶设计航迹跟踪控制器,实现对期望航迹的跟踪控制,同时满足对海风、海浪和洋流等外界扰动的抑制要求,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所设计的控制器一致收敛的有效性。三、针对跟随者与领导者保持编队队形问题,将编队控制问题转化为船舶之间保持固定距离和航向角的问题。考虑领导者船舶与跟随者船舶航行时的位置与速度关系,设计编队误差方程,并基于滑模理论为跟随者船舶设计编队控制器,保证船舶间的相对距离和相对航向角达到期望要求,并推导控制器李亚普诺夫稳定性条件,最后仿真验证控制器有效性。四、结合航迹跟踪控制器与编队控制器,实现船舶编队整体跟踪期望轨迹运动和队形保持。针对系统存在的模型参数不确定性和外界海洋环境扰动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和仿真验证。五、总结论文期间所做工作,对详细分析了论文期间所遇到的难点问题,总结论文存在的不足和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滑模控制器 编队控制 航迹跟踪 欠驱动船舶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海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675.79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绪论9-16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4
  • 1.3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14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与内容14-16
  • 第二章 欠驱动船舶编队控制问题描述16-26
  • 2.1 引言16
  • 2.2 欠驱动船舶运动的数学方程16-19
  • 2.2.1 参考坐标系16-18
  • 2.2.2 欠驱动船舶的运动学方程18
  • 2.2.3 欠驱动船舶的动力学方程18-19
  • 2.3 欠驱动船舶运动的控制问题19-20
  • 2.3.1 问题描述19
  • 2.3.2 控制目标19-20
  • 2.4 预备知识20-25
  • 2.4.1 李雅普诺夫稳定性20-22
  • 2.4.2 滑模变结构控制22-24
  • 2.4.3 船舶参数不确定性24-25
  • 2.5 本章小结25-26
  • 第三章 欠驱动船舶航迹跟踪控制器的设计26-37
  • 3.1 引言26
  • 3.2 问题描述26-28
  • 3.3 控制器设计28-32
  • 3.3.1 推进力控制律F的设计28-29
  • 3.3.2 转矩控制律T的设计29-32
  • 3.4 稳定性分析32-33
  • 3.5 仿真结果33-36
  • 3.6 本章小结36-37
  • 第四章 欠驱动船舶编队控制器的设计37-52
  • 4.1 引言37
  • 4.2 问题描述37-41
  • 4.3 控制器设计41-46
  • 4.3.1 编队控制运动学41-42
  • 4.3.2 编队控制动力学42-46
  • 4.4 稳定性分析46-47
  • 4.5 结果仿真47-51
  • 4.6 本章小结51-52
  • 第五章 船舶编队控制的仿真52-59
  • 5.1 引言52
  • 5.2 航行中的编队控制仿真52-57
  • 5.3 本章小节57-59
  • 结论59-60
  • 参考文献60-65
  • 致谢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杨杨;田玉平;;三维空间中多飞行器的寻迹编队控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2 李向舜;方华京;;时滞网络化群体编队控制系统收敛性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1年06期

3 赵明;林茂松;黄玉清;;基于动态φ值的领航跟随法多机器人编队控制[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4 杨丽;曹志强;谭民;;不确定环境下多机器人的动态编队控制[J];机器人;2010年02期

5 马培蓓;纪军;;多导弹三维编队控制[J];航空学报;2010年08期

6 姜丽梅;张汝波;;弱通信条件下多机器人编队控制及稳定性分析[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7 崔荣鑫;徐德民;严卫生;;仅利用位置信息的自主水下航行器主从式编队控制方法[J];兵工学报;2008年08期

8 张汝波;姜丽梅;刘佰龙;;具有时延的编队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9 燕雪峰;宋琛;;有虚拟势能点的编队控制策略[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10 夏梁盛;;基于群集的多机器人编队控制[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彭力;李超;赵龙;谈金东;;基于移动传感网络模型的多机器人编队控制[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袁健;网络环境下多自主水下航行器编队控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2 李向舜;网络化群体系统编队与一致性控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员丽伟;多移动机器人自主编队控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2 邱小璐;基于滑模的欠驱动水面船舶编队控制[D];大连海事大学;2016年

3 张慧;车辆编队控制[D];辽宁科技大学;2014年

4 许尤坤;舰船编队控制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尉建龙;移动机器人编队控制及其在气味源跟踪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12年

6 张翠翠;多机器人系统编队控制研究[D];济南大学;2013年

7 张浩洋;基于交叉耦合策略的多移动机器人编队控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8 黄小起;多移动机器人编队控制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9 贾晓燕;基于视觉的移动机器人编队控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10 高鹏;受通讯距离约束的UUV编队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482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huanbolw/6482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1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