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船舶论文 >

基于TCM与NX的船用柴油机关键件三维工艺设计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0 08:42

  本文关键词:基于TCM与NX的船用柴油机关键件三维工艺设计技术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加工特征分组 工艺路线变型 工序模型 工艺资源 CAD/CAM


【摘要】:现阶段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M)均已实现了三维化。而作为连接CAD与CAM桥梁的CAPP(Computer Aided Process Planning,CAPP)系统仍主要停留在二维阶段,对于传统的CAPP系统,在工艺设计前,需要将来自CAD系统的产品设计模型转换为二维工程图,在CAPP中建立的工序图又需要转化为三维模型后提供给CAM系统生成刀轨和用于加工仿真,模型在3D与2D之间的转换可能造成传递过程中信息的丢失,不利于系统的信息集成,数据传递效率低,已经成为制约CAD/CAPP/CAM系统集成的瓶颈。同时传统的CAPP系统对已有工艺文件的复用程度较低。对于上述问题,实现CAPP系统的三维化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详细分析了三维工艺研究现状的基础之上,针对工艺模板复用与新工艺的快速生成,工序模型生成等方面的问题,指出了三维工艺设计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并结合船用柴油机制造企业需求构建了一个基于TCM与NX的三维工艺设计系统总体框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1)为了在加工特征与工艺路线的工步、工序间建立关联,以船用柴油机关键件的连杆为对象研究了加工特征编码技术,在产品定义阶段将加工特征编码以产品制造信息(PMI)的形式标注在零件加工特征上,并以此为标记进行加工特征的识别。2)基于加工特征分组的对典型零件完整工艺路线模板进行变型设计,从而生成新工艺的方法,以实现船用柴油机关键件工艺路线的快速生成。该方法包括三维结构化工艺路线模板的建立、加工特征分组、特征信息传递、加工特征/工步关联、特征信息比较、三维工艺路线模板变型等步骤。经验证该方法能快速有效地生成新的工艺路线。3)研究了工序模型的逆向生成方法,通过Wave关联技术确保了各工步中工步模型之间的关联性,并以零件设计模型为基础通过添加材料的方式生成中间工序模型。4)研究了工艺资源匹配技术,主要是针对工序通过一级匹配和基于加工质量统计分析的工艺资源评价,最终通过工艺资源的二级匹配为工序选择合适的机床。
【关键词】:加工特征分组 工艺路线变型 工序模型 工艺资源 CAD/CAM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664.12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5
  • 第1章 绪论15-23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15-16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6-20
  • 1.2.1 CAPP系统的研究现状16-17
  • 1.2.2 三维工艺设计相关技术研究现状17-20
  • 1.3 研究内容和意义20-21
  • 1.4 论文章节安排21-23
  • 第2章 三维工艺设计系统总体方案设计23-33
  • 2.1 系统需求分析23-24
  • 2.2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24-26
  • 2.2.1 基于TCM与NX的工艺设计系统总体框架24-25
  • 2.2.2 基于TCM与NX的三维工艺设计系统研究目标25-26
  • 2.2.3 基于TCM与NX的工艺设计系统功能模块26
  • 2.3 三维工艺设计流程26-28
  • 2.4 系统开发支撑技术分析28-30
  • 2.4.1 系统开发环境及工具选择28
  • 2.4.2 基于UG NX的二次开发技术28-29
  • 2.4.3 基于TCM的二次开发技术29-30
  • 2.5 三维工艺设计标准体系研究30-31
  • 2.5.1 MBD工艺设计标准体系30-31
  • 2.5.2 三维工艺管理与协同标准31
  • 2.6 本章小结31-33
  • 第3章 结构化工艺变型设计技术33-41
  • 3.1 加工特征分组及特征属性定义33-37
  • 3.1.1 加工特征分组34-35
  • 3.1.2 加工特征编码技术35-37
  • 3.2 加工特征数据结构的传递37-38
  • 3.3 工艺路线变型38-40
  • 3.3.1 工艺路线模板的创建38
  • 3.3.2 工艺路线模板的搜索38-39
  • 3.3.3 工艺路线变型规则制定39-40
  • 3.3.4 结构化工艺路线输出40
  • 3.4 本章小结40-41
  • 第4章 工序模型生成及工艺资源选择技术研究41-51
  • 4.1 CAPP系统与CAD系统的集成41-42
  • 4.2 三维工序模型生成方法42-46
  • 4.2.1 工序模型逆向生成原理42-43
  • 4.2.2 工序、工步模型间的Wave关联技术43-44
  • 4.2.3 工序模型生成流程44-45
  • 4.2.4 零件加工特征与工序模型建模方法匹配关系45-46
  • 4.3 工艺资源选择46-49
  • 4.3.1 工艺资源信息建模46-47
  • 4.3.2 工艺资源评价与选择47-49
  • 4.4 本章小结49-51
  • 第5章 基于TCM与NX的三维工艺设计原型系统实现51-63
  • 5.1 系统简介51
  • 5.2 三维工艺设计原型系统操作流程51-52
  • 5.3 结构化工艺设计界面52-58
  • 5.3.1 系统主界面52-53
  • 5.3.2 加工特征编码界面及xml文件的生成53-55
  • 5.3.3 工艺路线模板的建立、编辑界面55-57
  • 5.3.4 工艺路线变型界面57-58
  • 5.4 详细工艺设计界面58-62
  • 5.4.1 工序模型生成界面58-60
  • 5.4.2 工艺资源匹配与评价界面60-62
  • 5.5 本章小结62-63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63-65
  • 6.1 总结63-64
  • 6.2 后续工作展望64-65
  • 参考文献65-6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68-69
  • 致谢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海岩;;船用柴油机排放法规及控制技术简介(下)[J];船舶物资与市场;2000年03期

2 魏桃李;孙培廷;李斌;黄连中;;船用柴油机排放实船测试的探讨[J];航海科技动态;2001年09期

3 朱国强;船用柴油机现状和发展动态略述[J];交通部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学报;2001年02期

4 朱之垣;对船用柴油机开发工作的展望[J];武汉造船;2001年02期

5 ;新型船用柴油机[J];水路运输文摘;2001年07期

6 罗述健;船用柴油机与环境保护[J];柴油机设计与制造;2002年03期

7 邵天骏;大功率国产船用柴油机[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02年07期

8 翁海南;300型系列船用柴油机修理后启动困难的检验及技术操作[J];中国水产;2003年10期

9 郭东波,曾勇;船用柴油机的现状及发展[J];船海工程;2003年02期

10 ;上柴公司鑫龙280型船用柴油机通过市级鉴定[J];柴油机设计与制造;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国瑞;;船用柴油机的技术进展[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2 叶高文;;绿色船用柴油机的开发与应用技术研究[A];福建省科协第五届学术年会数字化制造及其它先进制造技术专题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李湛;严谨;王希龙;;论船用柴油机轴承的拂刮及其他[A];2009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叶扬;;快速装夹超薄车头的设计[A];2009全国机电企业工艺年会<厦工杯>工艺征文论文集[C];2009年

5 王亮;刘国民;王明宇;刘垂相;;单件小批量生产船用柴油机气缸盖的探讨[A];2011重庆市铸造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温宇钦;彭水生;吴恒;张惠泽;;低速船用柴油机增压器匹配模拟计算[A];中国航海学会船舶机电专业委员会2000年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0年

7 王迎新;尹峰;;新型船用柴油机电喷技术的优点及展望[A];现代船舶机电维修技术(2005)[C];2005年

8 冯明志;;船用柴油机自主创新与节能减排技术发展[A];第七届长三角地区船舶工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王荣;陆洲;;船用柴油机连杆疲劳断裂失效分析[A];2009年全国失效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王志刚;;船用柴油机抗冲击试验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设备故障诊断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魏敬民;集中力量发展国产柴油机[N];中国船舶报;2003年

2 记者 刘颖;船用柴油机:发展之路在何方[N];中国船舶报;2003年

3 特约记者 李积轩;全球船用柴油机需求量激增[N];中国船舶报;2003年

4 张长涛;日船用柴油机产量再创新高[N];中国船舶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杨伟中;G重机向世界船用柴油机三强挺进[N];上海证券报;2006年

6 周六三 徐媛;安庆船用柴油机生产基地投产[N];安庆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胡启林;广州开建全国最大船用柴油机基地[N];中国工业报;2009年

8 记者 陈佳南 通讯员 李平;广州中船船用柴油机公司揭牌[N];中国船舶报;2009年

9 马志广;首台大型船用柴油机3月交货[N];青岛日报;2009年

10 记者 周升友;2004年超产26台柴油机[N];中国船舶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胜文;船用柴油机复杂零件CAD/CAPP/CAM集成关键技术研究[D];江苏大学;2013年

2 王海燕;大型低速船用柴油机建模与系统仿真[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3 姚崇;船用柴油机电控单体泵系统性能研究与开发[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4 许乐平;喷水雾加湿进气减少船用柴油机氮氧化物排放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3年

5 冷先银;船用中速柴油机供油系统及低NO_x排放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吴O ;船用柴油机燃烧室组件的流固耦合传热研究与活塞强度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纯纯;船用柴油机协同数字化设计技术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0年

2 丁玉玲;船用柴油机关键件CAD/CAPP/CAM集成系统开发[D];江苏科技大学;2011年

3 李文静;船用柴油机信息化系统硬件在环系统的研发[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5年

4 张振坤;EGR技术降低某船用柴油机NO_x排放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5 代永俊;船用柴油机气缸套非接触在线检测系统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5年

6 刘梦晴;基于主模型的船用柴油机关键件集成CAM系统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5年

7 张文广;面向集成基于MBD的船用柴油机关键件数字化定义技术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5年

8 林洋;基于贝叶斯网络船用柴油机故障诊断系统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6年

9 刘嘉璐;二冲程船用柴油机扫气试验系统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10 张万枝;船用柴油机达标IM0-T3的排放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6498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huanbolw/6498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5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