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船舶论文 >

基于FOG捷联惯导的水下组合导航系统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5 01:46

  本文关键词:基于FOG捷联惯导的水下组合导航系统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光纤陀螺 水下组合导航 故障诊断 行进间对准 样机实验


【摘要】:高精度和稳定可靠的导航系统是水下航行器顺利完成水下作业的关键之一,然而,在复杂的水下环境中,单一的导航方式由于自身的缺陷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由捷联惯导系统(SINS)、多普勒速度计程仪(DVL)、磁罗经(MCP)以及深度计(Depth)组成的水下组合导航系统,充分利用多元导航信息辅助捷联惯导系统,具有高精度和强鲁棒性的特点。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内容:第一,详细阐述了捷联惯导系统、多普勒速度计程仪、磁罗经以及深度计的导航原理,并对其误差进行了详细分析;另外,详细阐述了信息融合理论,包括卡尔曼滤波理论和联邦卡尔曼滤波理论。第二,针对捷联惯导系统在复杂环境中的初始对准问题,提出利用外速度和转弯机动的运动约束条件,以提高航向失准角和惯性器件误差的可观测性,从而实现在载体机动过程中完成初始对准。第三,在对导航系统的原理及其误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SINS/DVL、 SINS/MCP以及SINS/Depth组合导航的状态方程和量测方程,并且应用联邦卡尔曼滤波理论构建了水下组合导航系统。第四,针对水下组合导航系统的故障诊断问题,在改进传统残差χ2检测法的结构并引入残差的均值和标准差作为判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残差χ2检测法,实现了快速检测和辨识系统突变型故障。第五,针对水下组合导航和行进间对准算法进行了大量的仿真实验,验证了水下组合导航系统在多种载体机动环境中能保持高精度和强鲁棒性。通过样机实验包括转台实验和车载实验,验证了基于WINDOWS+RTX的水下组合导航系统的可靠性,并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算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光纤陀螺 水下组合导航 故障诊断 行进间对准 样机实验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U666.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1
  • 常用符号目录11-12
  • 第一章 绪论12-17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12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12-16
  • 1.2.1 水下组合导航技术的发展及现状12-14
  • 1.2.2 信息融合技术的发展及现状14-15
  • 1.2.3 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及现状15
  • 1.2.4 初始对准技术的发展及现状15-16
  • 1.3 论文主要工作及安排16-17
  • 第二章 导航系统原理和信息融合理论17-31
  • 2.1 导航系统常用坐标系及其转换关系17
  • 2.1.1 导航系统常用坐标系17
  • 2.1.2 坐标系之间的转换17
  • 2.2 导航系统原理及其误差建模17-25
  • 2.2.1 捷联惯性导航系统17-21
  • 2.2.2 多普勒速度计程仪21-23
  • 2.2.3 磁罗经23-24
  • 2.2.4 深度计24-25
  • 2.3 卡尔曼滤波理论25-27
  • 2.3.1 离散卡尔曼滤波基本方程25-26
  • 2.3.2 连续系统的离散化26-27
  • 2.4 联邦卡尔曼滤波理论27-30
  • 2.4.1 联邦卡尔曼滤波简介27
  • 2.4.2 联邦卡尔曼滤波结构和性能分析27-29
  • 2.4.3 联邦卡尔曼滤波算法29-30
  • 2.5 本章小结30-31
  • 第三章 外速度辅助捷联惯导行进间对准31-51
  • 3.1 行进间对准简介31-33
  • 3.1.1 行进间对准状态方程31-32
  • 3.1.2 行进间对准量测方程32-33
  • 3.2 系统可观测性分析理论33-35
  • 3.2.1 系统可观测性分析简介33
  • 3.2.2 基于奇异值分解的系统可观测性分析33-35
  • 3.3 行进间对准可观测性分析35-38
  • 3.3.1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下的可观测性分析36-37
  • 3.3.2 转弯机动状态下的可观测性分析37-38
  • 3.4 行进间对准仿真实验38-50
  • 3.4.1 仿真实验条件38-39
  • 3.4.2 匀速直线运动39-42
  • 3.4.3 转弯机动(“梯”形路径)42-44
  • 3.4.4 转弯机动(“8”形路径)44-47
  • 3.4.5 外速度误差对行进间对准的影响47-50
  • 3.4.6 实验结果分析50
  • 3.5 本章小结50-51
  • 第四章 水下组合导航系统建模与仿真51-67
  • 4.1 引言51
  • 4.2 水下组合导航子系统51-54
  • 4.2.1 SINS/DVL组合导航51-53
  • 4.2.2 SINS/MCP组合导航53-54
  • 4.2.3 SINS/Depth组合导航54
  • 4.3 水下组合导航联邦卡尔曼滤波器54-56
  • 4.3.1 水下组合导航系统结构54-55
  • 4.3.2 水下组合导航算法55-56
  • 4.4 水下组合导航仿真实验56-60
  • 4.4.1 仿真实验条件56-57
  • 4.4.2 静基座实验57
  • 4.4.3 摇摆基座实验57-58
  • 4.4.4 线运动实验58-59
  • 4.4.5 实验结果分析59-60
  • 4.5 水下组合导航系统故障诊断60-66
  • 4.5.1 残差χ~2检测法60-62
  • 4.5.2 改进的系统故障诊断方法62-63
  • 4.5.3 故障诊断仿真实验63-66
  • 4.6 本章小结66-67
  • 第五章 水下组合导航样机实验67-89
  • 5.1 引言67
  • 5.2 基于WINDOWS+RTX的水下组合导航系统67-71
  • 5.2.1 WINDOWS+RTX系统简介67-68
  • 5.2.2 水下组合导航系统任务68-69
  • 5.2.3 网络通信模块程序设计69-71
  • 5.3 水下组合导航转台实验71-78
  • 5.3.1 实验设备及环境71-74
  • 5.3.2 转台半物理仿真实验74-76
  • 5.3.3 转台样机实验76-78
  • 5.4 水下组合导航车载实验78-88
  • 5.4.1 实验设备及环境78-79
  • 5.4.2 行进间对准实验79-83
  • 5.4.3 外速度误差对行进间对准的影响83-86
  • 5.4.4 车载导航实验86-88
  • 5.5 本章小结88-89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89-90
  • 参考文献90-9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92-93
  • 一、发表的学术论文92
  • 二、申请的发明专利92
  • 三、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92-93
  • 致谢9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培德,李四海;机载惯性/卫星组合导航系统[J];电光与控制;1995年01期

2 金宏,张洪钺;组合导航系统的鲁棒故障诊断[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3 高社生,邹维宝,任思聪;INS/SAR/GPS组合导航系统中的分散估计融合算法[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0年04期

4 王宇飞,黄显林,胡恒章;组合导航系统中一种基于特征值分解的自适应信息融合滤波算法[J];航空学报;2000年03期

5 高社生,周涛;INS/SAR/GPS组合导航系统中的信息融合算法研究[J];航空电子技术;2002年01期

6 王新龙,申功勋,唐德麟;一种具有鲁棒性的滤波算法在INS/GPS组合导航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02年02期

7 周永余,陈永冰,李文魁;舰船组合导航系统发展评述[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03年01期

8 杨艳娟,金志华,田蔚风,钱峰;MIMU/GPS组合导航系统研究[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03年05期

9 梁勇;史玉林;邓方林;;测量融合在组合导航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3年S1期

10 金振山,申功勋;适合于航空应用的INS/CNS/Doppler组合导航系统研究[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体菁;刘莹;刘勇;宋军;;基于微机械陀螺的IMU/GPS组合导航系统[A];第七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周磊;刘瑞华;;低成本IMU/GPS组合导航系统的仿真方法[A];全国第二届嵌入式技术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陈帅;韩宇;曹飞;管雪元;高玉霞;;机载多传感器组合导航系统设计[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B卷[C];2011年

4 李圣明;王兆瑞;胡超;侯金爽;王晓岚;;组合导航系统中多源信息动态加权融合算法仿真[A];第四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S9 组合导航与导航新方法[C];2013年

5 张亚崇;;容错导航技术及其在INS/GPS/Doppler组合导航系统中的应用研究[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贾建芳;;低成本MIMU/GPS组合导航系统的序贯滤波技术[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A卷[C];2011年

7 程力;蔡体菁;;一种新的惯性/重力匹配组合导航系统的匹配算法[A];全国自动化新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集(一)[C];2005年

8 王呈昊;李刚;;INS/GPS组合导航系统设计[A];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9 沈鹏;张宏铭;;基于小波分析的组合导航系统故障检测方法研究[A];2009全国虚拟仪器大会论文集(二)[C];2009年

10 梁勇;李瑞涛;张友安;陈立奎;;一种新的组合导航系统自适应信息融合方法[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C卷[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白阳;六一八所交付首套组合导航系统[N];中国航空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振凯;基于车载的GPS/INS组合导航定位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2 肖乾;多传感器组合导航系统信息融合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3 周翟和;惯性组合导航系统中线性/非线性混合粒子滤波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4 刘广军;组合导航系统的数据处理与仿真[D];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2年

5 袁克非;组合导航系统多源信息融合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6 周雪梅;基于多尺度估计理论的组合导航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7 刘睿;飞行器惯性/地磁/天文组合导航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8 张景伟;INS/GPS/SAR组合导航系统关键问题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9 张涛;GPS/SINS超紧密组合导航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张强;小型AUV水下导航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静静;INS/GPS组合导航系统性能评估平台的开发[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2 王敏;组合导航系统性能评估与试验设计[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3 徐九龙;捷联惯导/卫星组合导航系统非线性滤波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5年

4 侯振环;基于MEMS惯性器件的SINS/GPS组合导航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邓力;车辆组合导航系统中的信息融合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6 张剑锋;基于松耦合方式的低成本GPS/SINS组合导航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7 张建龙;应用于机载SAR运动补偿的组合导航系统设计[D];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2015年

8 王晓飞;舰载机惯性/组合导航系统数字仿真器设计[D];南昌航空大学;2015年

9 付晨;多传感器融合导航的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10 吴丽丽;基于DSP的低成本导航系统的程序设计与实现[D];西安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951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huanbolw/7951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e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