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船舶论文 >

复杂设备机座声学设计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9 13:29

  本文关键词:复杂设备机座声学设计技术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复合结构机座 有限元 模态分析 响应分析


【摘要】:机座作为振动向船体传递的重要通道,机座的力学特性直接影响整个机组的噪声水平。本文针对某型汽轮发电机组结构噪声的设计控制要求,在满足总体设计要求的前提下,提出了一种新型复合式装配结构机座的设计方案。首先,通过有限元法计算分析,验证了复合结构概念模型在减振效果上的优势及特点,同时对复合结构中不同结构参数对振动传递特性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为机座设计提供了指导。其次,对机座进行结构设计,采用V型装配式结构,上下机座通过弹性橡胶阻尼元件装配成一体。应用了有利于隔声效果的多种内部支撑结构,并且通过有限元方法对机座结构进行了静力学分析与优化设计,确保了机座的刚度、强度满足设计要求。然后,通过有限元法分别计算上机座,下机座,装配机座和整机在自由边界条件下的固有频率与振型,保证机座动态刚度的设计要求,避免机座模态与机组主要扰动频率发生共振。并且对样机进行试验模态测试,得到的固有频率与振型与有限元计算结果都有较好的吻合度,从而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最后,为获取复合结构机座的振动传递特性,对整机进行了有限元频率响应分析,从设计上对复合结构机座对振动传递控制的频段和效果进行了预测。对样机进行了频率响应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有限元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相符,不仅验证了本文采用的建模与分析技术有效性,同时也验证了复合结构机座的设计效果是可行性。
【关键词】:复合结构机座 有限元 模态分析 响应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舰船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661.4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前言10-20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0-12
  • 1.2 主要研究方法12-15
  • 1.2.1 结构动态设计分析研究12
  • 1.2.2 结构声学设计的研究方法12-15
  • 1.3 相关研究现状15-17
  • 1.3.1 振动噪声在简单结构中的传递特性研究现状15
  • 1.3.2 阻抗失配技术阻隔振动噪声传递特性研究现状15-17
  • 1.3.3 阻尼复合结构材料应用研究现状17
  • 1.4 汽轮发电机机座的设计要求及难点分析17-18
  • 1.5 本文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18-20
  • 第二章 有限元理论基础及数值方法简介20-30
  • 2.1 引言20
  • 2.2 有限元法20-24
  • 2.2.1 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20-21
  • 2.2.2 有限元法的基本步骤21-24
  • 2.3 结构动力学的有限元法24-26
  • 2.3.1 结构的固有特性分析24-25
  • 2.3.2 结构动力响应分析25-26
  • 2.4 ANSYS软件介绍26-30
  • 2.4.1 模态分析26-28
  • 2.4.2 谐响应分析28-30
  • 第三章 复合结构机座简化模型有限元分析30-40
  • 3.1 引言30
  • 3.2 一般机座与复合结构机座传递特性对比分析30-36
  • 3.2.1 一般机座简化模型及传递特性仿真分析30-33
  • 3.2.2 复合结构机座简化模型及传递特性仿真分析33-36
  • 3.2.3 不同机座简化模型传递特性对比分析36
  • 3.3 复合结构机座模型中不同结构参数对振动传递的影响36-39
  • 3.3.1 阻尼元件不同刚度对复合结构机座振动传递的影响36-37
  • 3.3.2 阻尼元件的阻尼对复合结构机座振动传递的影响37-38
  • 3.3.3 复合结构机座模型刚度中心与质量中心不重合对振动传递的影响38-39
  • 3.4 本章小结39-40
  • 第四章 复合结构机座的结构设计及静力学分析40-54
  • 4.1 引言40
  • 4.2 机座的结构设计40-45
  • 4.2.1 机座的结构设计准则40-41
  • 4.2.2 机座的结构设计方案41
  • 4.2.3 机座结构设计41-45
  • 4.3 机座结构的静力学分析45-52
  • 4.3.1 建立机组的有限元模型46-49
  • 4.3.2 起吊状态下机座的刚度强度计算49-51
  • 4.3.3 刚性支撑条件下,,机组刚度强度计算51-52
  • 4.3.4 机座结构强度校核52
  • 4.4 本章小结52-54
  • 第五章 复合结构机座结构动力学分析与实验研究54-87
  • 5.1 引言54
  • 5.2 模态分析54-72
  • 5.2.1 上机座模态分析55-56
  • 5.2.2 下机座模态分析56-58
  • 5.2.3 整体机座模态分析58-60
  • 5.2.4 整机模态分析60-62
  • 5.2.5 模态试验测试与对比分析62-72
  • 5.3 频率响应分析72-86
  • 5.3.1 整机谐响应分析73-78
  • 5.3.2 阻尼橡胶垫块与钢垫块频响函数对比分析78-80
  • 5.3.3 有限元计算与试验测试频响函数对比分析80-86
  • 5.4 本章小结86-87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87-89
  • 6.1 结论87-88
  • 6.2 建议88-89
  • 致谢89-90
  • 参考文献90-9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9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工作9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曙远;大型粘弹性复合结构的模态分析[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2年S1期

2 沈越,陈敏,王树逵;关于复合结构对消声影响的研究[J];沈阳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3 赵更歧;李明;王新玲;;新型复合结构的抗震耗能机制分析及选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1期

4 K.Pfeifer;J.Bode;乐发仁;;热载荷下轻质复合结构件的应力和应变分析[J];国外固体火箭技术;1987年03期

5 刘秀云;;复合结构材料展望[J];技术经济信息;1990年05期

6 和兴锁,李信真,贾振波,刘曙远;大型粘弹性复合结构的复刚度研究[J];宁夏工学院学报;1996年S1期

7 李学闵;玻璃钢/混凝土复合结构工艺[J];工程塑料应用;1996年06期

8 任建亭,邱阳,姜节胜;粘弹性复合结构动力响应数值分析方法[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0年S1期

9 赵晓兵,方秦,张亚栋,柳景春;爆炸荷载作用下地下复合结构的合理刚度匹配[J];爆炸与冲击;2001年02期

10 邓明晰;复合结构界面粘接强度的声-超声评价研究[J];应用声学;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利民;Leung K Y Christopher;;非线性裂纹模型在复合结构失效分析中的应用[A];复合材料力学现代进展会议论文集扩展摘要[C];2005年

2 张建伟;钱维坤;李继信;;储罐玻璃钢四面锥复合结构修复技术的开发应用[A];山东石油学会第三届腐蚀与防护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3 郑建中;左炳和;殷怀堂;;并列双座复合结构立窑的爆破[A];第七届全国工程爆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4 张梅;尚云东;张江涛;刘立胜;翟鹏程;;黏弹性层叠复合结构残余应力分析与优化[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王翕君;江俊;;半导体-金属复合结构催化活性模拟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5分会:理论化学方法和应用[C];2014年

6 闫翔宇;陈志华;;三类结构概念和复合结构体系分类[A];第九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金超;秦瑶;李影;祖连海;杨金虎;;Ag@Ag_3PO_4@ZnO三元异质复合结构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的探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7分会:能源纳米科学与技术[C];2014年

8 郑维时;郭子龙;庄家骐;杨文胜;;Fe_3O_4@SiO_2@Au复合结构在生物监测方面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5分会:纳米生物医学中的化学问题[C];2014年

9 周晓敏;张国亮;;“冻土+管棚”复合结构的承载性能研究及其应用分析[A];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0 翟宏菊;王立晶;孙德武;李秀艳;常立民;杨景海;;Ag-ZnO复合结构的一步溶剂热合成及其发光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1分会:光化学[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记者 张Z

本文编号:8207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huanbolw/8207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d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