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船联网的跨域智能身份认证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4 10:37
本文关键词:基于船联网的跨域智能身份认证体系研究
【摘要】:内河航运是水上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采用过闸手动登记的方法,不仅降低了内河航运的运行效率,而且容易引起人工登记流程中身份认证的误判、遗漏等问题,从而严重地影响到水上运输的快速发展。如何提高内河航运各个区域的通航效率以及加强往返流动于各个区域的船舶的安全管理,成为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水上航运的现实安全问题,从智能化通行身份认证入手,保障船联网运行安全是重要的安全研究任务。本文针对内河航运涉及范围广、运输量大、跨区域过闸船舶数量多的问题,分析了内河航运身份认证技术的现状及发展需求,设计了基于数字证书的身份认证算法,提出了基于船联网的跨域智能船舶身份认证体系。其中,跨域身份认证是用来解决身份信息交互过程中的安全问题。通过对跨区域船舶电子身份认证系统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和工作流程的设计与分析,结合身份认证技术发展,将系统进行模块化设计。提出了采用RFID标签技术、RSA加密算法和树型信任模式,完成对跨域通航身份认证系统的设计,实现跨域船舶智能身份认证过程。保障了内河航运船舶跨区域身份认证安全、快速的执行。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对本文提出的系统进行验证,并对其安全性和实用性分析。实验表明,该认证系统有效识别了跨区域工作船舶的身份,推动了跨域船舶智能身份认证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船联网 跨域 身份认证 数字证书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675.79;TP30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6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9-10
- 1.2 身份认证技术的研究现状10-15
- 1.2.1 国外身份认证技术的现状10-11
- 1.2.2 我国身份认证技术的现状11-13
- 1.2.3 身份认证技术的应用类型13-15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15-16
- 第二章 跨域智能身份认证体系研究16-27
- 2.1 船联网的概述16-18
- 2.2 跨域船舶应用场景研究18-20
- 2.2.1 船舶出厂场景18
- 2.2.2 跨域通航场景18-19
- 2.2.3 船舶变更场景19
- 2.2.4 船舶服役到期19-20
- 2.3 跨域智能身份认证体系需求研究20-25
- 2.3.1 RFID标签21-22
- 2.3.2 数字证书22-23
- 2.3.3 证书认证中心23-24
- 2.3.4 RA证书注册中心24
- 2.3.5 密钥管理中心24-25
- 2.4 跨域智能身份认证体系结构25-26
- 2.5 本章小结26-27
- 第三章 跨域通航身份认证系统功能模块设计27-37
- 3.1 系统总体设计27-28
- 3.2 CA认证模块设计28-32
- 3.2.1 CA信任模型28-30
- 3.2.2 查询数字证书设计30-32
- 3.2.3 下载数字证书设计32
- 3.3 RA模块设计32-33
- 3.3.1 申请数字证书设计32-33
- 3.3.2 注册数字证书设计33
- 3.4 数据存储模块设计33-35
- 3.5 密钥管理(KMC)模块设计35-36
- 3.6 本章小结36-37
- 第四章 关键算法设计37-51
- 4.1 跨域通航智能身份认证系统工作流程研究37-38
- 4.2 加密算法概述38-39
- 4.2.1 对称加密算法38-39
- 4.2.2 非对称加密算法39
- 4.3 散列算法研究39-43
- 4.3.1 MD5算法40-41
- 4.3.2 算法分析与实验41-43
- 4.4 RSA算法研究43-46
- 4.4.1 RSA算法描述43-44
- 4.4.2 RSA算法在数字签名中的应用44-45
- 4.4.3 算法分析与实验45-46
- 4.5 基于数字证书的身份认证算法研究46-50
- 4.5.1 KeyTool与数字证书46
- 4.5.2 身份认证算法描述46-48
- 4.5.3 程序与实验结果分析48-50
- 4.6 本章小结50-51
- 第五章 跨域通航身份认证系统验证51-58
- 5.1 实验系统51-52
- 5.2 船舶通行身份认证系统管理端实现52-54
- 5.3 船舶跨域通行身份确认与通行控制实现54-56
- 5.4 安全性与实用性分析56-57
- 5.5 本章小结57-58
- 总结与展望58-60
- 参考文献60-63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3-64
- 致谢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晓;;身份认证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信息通信;2015年02期
2 高焕芝;曹秀莲;王磊;邹北骥;;基于动态手势的身份认证方法及其在智能手机上的应用[J];电子学报;2014年09期
3 王闯;冯伟;;我国网络信息保护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4年06期
4 赵学洋;李海红;储凌剑;;基于船联网的内河智能航行体系探讨研究[J];新技术新工艺;2013年06期
5 刘静;程泉;;虚拟网上银行个人支付系统的解决方案与分析[J];现代商业;2013年17期
6 蔡立;;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馆藏管理系统构建[J];无线互联科技;2012年01期
7 林秋;;安全证件产品的开发与实践[J];中国集成电路;2011年08期
8 侯有利;;数据库加密中的二级密钥设计[J];通信技术;2011年05期
9 吕淑品;何远;;基于混沌神经网络的并行哈希函数[J];现代电信科技;2011年03期
10 苏兵;吕芳芳;王洪元;游静;;PKI网络信任模型的分析与研究[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0年11期
,本文编号:9109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huanbolw/910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