舷侧圆管式夹层板结构耐撞性能优化设计
本文关键词:舷侧圆管式夹层板结构耐撞性能优化设计
【摘要】:圆管式夹层板是一种新型船舶防护结构形式,通过在单层壳舷侧填充圆管式夹层以提高船体的耐撞性能。由于舷侧夹层结构在增加船体耐撞性的同时增加了船体质量,因此需要对圆管式夹层板进行尺度优化,在确保舷侧耐撞性增强的同时,有效控制船体质量增量。以船首与船侧相撞为例,综合考虑撞深、能量吸收、极限撞击速度和质量,提出一种耐撞性优化指标。基于正交试验设计、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得出最优的夹层板尺度,并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MSC/Dytran对船舶碰撞进行数值仿真,从而确定最优的耐撞性舷侧结构设计。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舷侧圆管式夹层板结构在提高耐撞性能的同时能较好控制船体质量增量。研究成果在夹层板舷侧结构耐撞性能优化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也为其他新型舷侧结构耐撞性能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作者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航运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内河航运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圆管式夹层 船舶碰撞 耐撞性 优化设计
【基金】:武汉理工大学自主创新研究基金项目(2015-zy-108) 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4CFB856)
【分类号】:U661.43
【正文快照】: 0引言随着航运事业的发展及船舶大型化的发展趋势,船舶碰撞事故发生较为频繁。船舶碰撞事故多为灾难性事故。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很多,制定更有效的规则和标准、更新操纵设备、引入先进的避碰设备等可以减少事故发生频率,但不可能完全规避船舶碰撞事故。因此,为减少碰撞事故时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召文;张福兴;高伟;;汽车保险杠系统的结构耐撞性数值模拟研究[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07年07期
2 Eric Weybrant;;模拟宝马汽车的耐撞性[J];工业设计;2007年08期
3 赵志杰;金先龙;曹源;王建炜;;基于网格的汽车耐撞性协同设计及应用[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8年11期
4 马琳琳;杨娜;赵桂范;;轿车结构耐撞性分析与改进[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8年06期
5 荆友录;;基于有限元法的矩形薄壁梁轴向耐撞性能优化[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9年12期
6 郑健;成艾国;董立强;裴磊;;田口鲁棒设计方法在汽车耐撞性优化中的应用[J];汽车工程;2011年09期
7 钟志华;汽车耐撞性分析的有限元法[J];汽车工程;1994年01期
8 顾力强,赵亦希,林忠钦,王怀宝;轿车保险杠耐撞性结构设计的研究[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1年03期
9 张宏波;顾镭;徐有忠;;基于博弈论的汽车耐撞性多目标优化设计[J];汽车工程;2008年07期
10 张延昌;王自力;张世联;;折叠式夹芯层结构耐撞性能研究[J];船舶力学;2010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家鑫;赵建;程耿东;;低速冲击下注塑成型保险杠的耐撞性能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2 刘怡;;金属圆筒轴向耐撞性研究[A];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册)[C];2005年
3 曲杰;郑温洛;覃威;;轿车车门内饰板总成侧面耐撞性试验研究及有限元模拟[A];“广汽丰田杯”广东省汽车行业第七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4 范蓉;胡平;王洪兵;吴沈荣;;热冲压超高强度车身保险杠的耐撞性研究及性能优化[A];第七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暨2011全国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刘桂萍;韩旭;官凤娇;;基于近似模型管理的多目标优化方法在车身薄壁构件耐撞性优化设计中的应用[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6 杨嘉陵;;吸能缓冲材料与飞行器耐撞性结构一体化设计原理[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7 杨嘉陵;;吸能缓冲材料与飞行器耐撞性结构一体化设计[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上)[C];2007年
8 阎琨;程耿东;;一种用于汽车耐撞性拓扑优化问题的混合法[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9 张瑞乾;魏守阳;邢志伟;;微型客车车门耐撞性的有限元仿真与改进[A];第八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暨2012全国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张宗华;刘书田;唐智亮;;蜂窝夹芯圆柱结构轴向冲击的耐撞性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赵志杰;汽车耐撞性数值分析网格研究及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2 武雪原;焊点排布对结构耐撞性影响的研究和应用[D];清华大学;2010年
3 施欲亮;基于耐撞性仿真的轿车车身零件拼焊板设计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4 雷正保;大变形结构的耐撞性[D];中南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婷;基于仿生的轻质结构耐撞性分析及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2 李继川;基于保险杠的耐撞性及结构优化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漆露霖;汽车侧碰耐撞性快速设计[D];湖南大学;2010年
4 张涛;基于耐撞性的汽车前纵梁焊点模拟及其优化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5 黄书山;车身关键部件耐撞性研究[D];南昌大学;2014年
6 王亚光;基于多工况统一模型的车身耐撞性设计[D];湖南大学;2014年
7 何成;薄壁金属结构耐撞性优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8 伊建军;金属薄壁直梁的耐撞性能研究与优化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9 高彬;汽车正面撞击的结构耐撞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10 陈斌;基于减速度评价及部件影响系数的汽车正碰耐撞性优化[D];湖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439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huanbolw/943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