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基于低共熔溶剂聚合物电解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16 16:18
【摘要】:以琼脂糖聚合物为基质,1-甲基-2-吡咯烷酮(NMP)为溶剂,由尿素、氯化胆碱合成的低共熔溶剂(DES)作为添加剂制备聚合物电解质用于制备准固态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研究了尿素/氯化胆碱配比、低共熔溶剂添加量对聚合物电解质电化学性能及其DSSC光电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尿素/氯化胆碱配比增加,准固态电解质的导电性能增加,尿素、氯化胆碱的配比为2:1时可获得最佳电导率7.24 m S/cm。对不同低共熔溶剂含量电解质进行离子电导率测试研究发现:添加量为20wt%时,电解质获得最佳电导率6.21 m S/cm。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光电效率随低共熔溶剂含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低共熔溶剂添加量为20wt%时,获得最佳光电效率η=3.18%,短路电流密度J_(sc)=10.28 m A/cm~2,开路电压V_(oc)=0.59 V,填充因子FF=0.51。
[Abstract]:Using agarose polymer as matrix, 1-methyl-2-pyrrolidone (NMP) as solvent, low eutectic solvent (DES) synthesized from urea and choline chloride as additive, polymer electrolyte was prepared to prepare quasi solid dye sensitized solar cell (DSSC). The effects of the ratio of urea to choline chloride and the amount of eutectic solvent on the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polymer electrolytes and the photoelectric properties of DSSC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ductivity of quasi solid electrolyte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ratio of urea to choline chloride, and the optimum conductivity is 7.24 m / cm ~ (-1) when the ratio of urea and choline chloride is 2:1. The ionic conductivity of electrolytes with different content of eutectic solvent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est conductivity of electrolyte was 6.21 m S / cm when the content of electrolyte was 20 wt%. The photovoltaic efficiency of dye sensitized solar cells increased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low eutectic solvent content. When the amount of low eutectic solvent was 20wt%, the optimum photoelectric efficiency 畏 = 3.18, short-circuit current density J _ (sc) = 10.28mA / cm ~ 2, open circuit voltage V _ (oc) = 0.59V, filling factor FF=0.51..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
【基金】:中南大学创新驱动计划项目(2016CX022);中南大学教师基金(905010104) 留学回国基金以及中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1510533205,CX2015237)~~
【分类号】:TM91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艾新平,袁利霞,鄢海军,杨汉西;复合型聚合物电解质膜的研究[J];电池;2002年S1期

2 王占良,唐致远;一种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性质表征[J];电源技术;2003年S1期

3 杜洪彦,程琥,杨勇,林祖赓;可充锂电池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研究新进展[J];电源技术;2003年S1期

4 李朝晖,苏光耀,高德淑,王霞瑜,李小平;硅钨酸锂在聚合物电解质中的应用[J];电源技术;2004年12期

5 蒋晶;苏光耀;;离子液体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进展[J];电池;2005年06期

6 刘玉文,张勇,李小龙,顾琪萍,张翠芬,黄玉东;增塑聚合物电解质电化学性能[J];电化学;2005年01期

7 ;旭化成燃料电池高耐热氟类聚合物电解质[J];有机硅氟资讯;2005年10期

8 杨金鑫;孙方民;尹艳红;岳红云;杨伟光;杨书廷;;新型复合聚合物电解质膜的制备及性能[J];电池;2006年02期

9 卢敏;张玉清;芦雷鸣;;离子液体聚合物电解质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J];化工之友;2007年17期

10 张记甫;桑商斌;伍秋美;;碱性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进展[J];电池;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谭海军;王钢;潘春跃;;无机粒子掺杂含硫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与性能[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7分册)[C];2010年

2 范丽珍;赵淑金;南策文;;PEO-LiClO_4-SiO_2复合型聚合物电解质[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3 徐先华;潘春跃;冯庆;;PEO/LiClO_4/TiO_2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陈作锋;姜艳霞;孙世刚;;分子筛复合微孔型聚合物电解质及其与负极相容性研究[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上集)[C];2005年

5 李志明;魏建功;单峰;郑震;王新灵;;多孔氟硅胶表面沉积纳米SiO_2粒子新型聚合物电解质[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6 徐先华;潘春跃;冯庆;;PEO/LiClO_4/TiO_2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导电性能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稀土专辑[C];2004年

7 梁亮;王玮;吴惠康;房晶瑞;鲍玉胜;;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与进展[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4)[C];2007年

8 金兰英;姜艳霞;廖宏刚;孙世刚;;离子液体增塑的聚合物电解质红外透射光谱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9 户献雷;容敏智;阮文红;章明秋;;本征型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与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10 黄兴兰;杨克润;谭斌;马果;王公应;邓正华;;一种特殊球状结构的聚合物电解质薄膜的制备方法[A];第29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成都聚合物锂离子电池隔膜项目通过鉴定[N];今日信息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朝庆;锂硫电池用具有选择锂离子通过性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2 胡敏;介观太阳能电池中聚合物电解质和钙钛矿材料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3 杨凌云;环糊精/聚氧乙烯碱金属盐固体聚合物电解质的核磁共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4 齐德江;PEO基聚合物电解质的改性制备与性能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5 凌志军;锂离子电池用磷酸酯型固体聚合物电解质研究[D];清华大学;2007年

6 王立仕;锂离子电池纳米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9年

7 王占良;锂离子电池用聚合物电解质应用基础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8 李雪莉;聚合物电解质隔膜及锂负极性能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9 高昆;微孔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及其增强改性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10 杜洪彦;二次锂电池纳米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表征及其离子导电机理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兰英;离子液体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2 徐晨;锂离子电池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改性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3 尚昕;多相结构纳米SiO_2类复合电解质的制备与应用[D];南昌大学;2015年

4 秦炳胜;聚合硼酸锂盐基电解质的制备、表征和高温性能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5 肖时英;纤维素类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D];复旦大学;2014年

6 张珍珍;PAN/PEO凝胶型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7 刘骥驰;掺杂液晶离聚物的PEO基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导电性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6年

8 赵江辉;新型聚合物电解质在高比能量锂电池中的应用及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6年

9 赵嫣然;全固态锂二次电池用新型自支撑复合电解质的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10 邵迎亚;含硼类锂盐聚合物(PVDF-HFP)电解质膜的制备和改性[D];安徽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2749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2749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1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